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

最近读了卢克文的文章《中国选择新质生产力,美国选择AI》,很受启发。

这是苍穹猎鹰第332篇演化日记

新质生产力和人工智能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决策建议。

最近读了卢克文的文章《中国选择新质生产力,美国选择AI》,很受启发。

卢克文被誉为全网最牛的中专生,自己最佩服的就是他实地调研、现场访谈的风格。伟人早早就告诉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众所周知,以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3为标志,迅速引爆了AI的热度。各大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AI应用,对标CHatGPT。

美国资本市场更是火得一塌糊涂。只要关于AI的股票都涨疯了,当时英伟达涨了5倍、Supermicro涨了7.7倍、ARM涨了3倍、AMD涨了1.2倍,英特尔涨了58%、微软涨了1倍等等。

在这些科技巨头的带领下,美股可谓牛气冲天,不断地创新高,相比较而言,A股和港股则基本上被边缘化。

1/5  AI的神话

在这论AI狂潮中,最大的赢家毫无悬念,就是做GPU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成了流量明星,他的只言片语都会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2024年的英伟达GTC大会上,当科技从业者紧盯着英伟达最新芯片的参数指标时,最被深深震撼的是一个画面:

黄教主手持超级核弹GB200芯片,向众多看客直接展示。

似乎此时这一个to B的芯片产品,就像一个to C的智能手机、汽车一样,接受全球科技朝圣者膜拜,被如此围观的B端产品,在人类的科技史上应该仅此一例。

《蔡钰·商业参考3》讲到一个例子,北美社交媒体上见到一张梗图,图上是一个摇摇欲坠的破阳台,只被两根细细的铁杆撑着。

北美网友给阳台、铁杆分别打了标签,阳台是“美国经济”,两根铁杆分别是“英伟达”和“泰勒·斯威夫特”。

图片来源于得到

这张梗图赢得了无数转发。可见,2023年的英伟达和泰勒·斯威夫特在美国经济中的份量。

年长一点的投资者都明白,资本市场并不缺乏造神运动。曾几何时,美股的漂亮50、互联网泡沫,A股的宁王、各种茅资产,都经历过狂欢之后的一地鸡毛。

目前的神话什么时候破灭,估计谁也猜不准时间点,应该会逐步降温甚至熄火。

2/5  AI的应用

各路媒体的推波助澜,把AI捧上了神坛,但现实中还是能看到不少的落地应用。最近,一则消息让我们看到了AI应用的巨大潜力。

科技投资人王煜全,在他的公众号“全球风口”讲到一个例子。

6月5日,在智谱AI的Open Day活动上,9岁北京小学生许萌萌分享了自己借助智谱清言智能体,在一个月内创作了《AI少年:火星生存大挑战》图书的故事。

许萌萌小朋友介绍了自己与AI合作写书的过程。他说:“我喜欢读书、观察无人机,当时我刚好对火星和密室逃脱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写的这本书和这些内容相关。我先问了智谱清言如何才能在火星上生存,它告诉我氧气、食物、水是最重要的问题,这样我就确定了书的章节目录。接着我分段告诉智谱清言我脑子里的故事情节,有时候还会请它帮我撰写整段文字,有时候我让它帮我查一些科学知识和计算,比如火星的经纬度等知识。最后书就完成了。”

《AI少年:火星生存大挑战》全书将近200页,据称是国内第一本少儿和AI合著的图书,现已正式出版。

这里的几个关键信息,AI、9岁的小学生、科幻小说等等。让人不得不感叹,后生可畏!

很认同王煜全在文章中提到观点:未来你和别人的竞争已经不再是人和人的竞争了,已经是你这个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体,和另外的人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体的竞争。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运用工具的历史。

就拿写作来说,现在都是用计算机和搜索引擎,如果还有人觉得要用铅笔、草稿纸才能体现真实水平,那就是一个笑话。

对于先进技术,很多人都执著于第一个发明,其实是不是第一个发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飞机是美国人发明的,坦克是英国人发明的,但二战时期,把飞机、坦克协同起来,成功实现“闪电战”的是德国人。

3/5  原因

美国为啥要疯了一样投AI呢?作者的回答是,美国担心自己生产力赶不上中国,决定用AI解决生产力问题。

恰好,我们提出了新质生产力。

小编觉得,新质生产力的含义更加宽泛,除了包含前面提到的AI以外,还有新能源、低空经济、生物制造、航空航天……

只要是面向未来的,都可以算做是新质生产力。

两家都在面向未来方面,掰起了手腕。种种迹象也表明,老美是铁了心要把我们排除在外,拉起自己的小兄弟组成一个联盟。

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计划。正所谓,你有关门计,我有过墙梯。比如“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前面提到的新质生产力。

4/5  机器取代人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年轻人贵族化是不可避免的未来趋势,中美俄三国都不可避免,只是现在美俄的年轻人贵族化比中国严重,比我们早走一步。他们人口没中国多,俄国靠吸收中亚人干体力劳动,美国靠吸收墨西哥人干体力劳动。

我们迟早也会这样,只是会晚二十年出现这个问题,迟早中国会吸收东南亚人干体力活,餐馆刷盘子城市通下水道这些将来国人不会干的。

罗振宇老师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位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家谈到机器取代人的问题。

先有工资上涨,从2、3千的月薪,涨到5、6千也招不到人。现在年轻人愿意到工厂上班的是越来越少了。工厂老板才不得不换成机器人的。

到底是人先抛弃了工厂,还是工厂先抛弃了人?

和送快递、外卖、代驾的朋友聊天就知道,很多人宁愿风里来雨里去的跑腿,也不愿意到厂里上班。

进厂还是跑腿,很多人用脚做出了选择。

5/5  差距

当地时间6月1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拜登政府正考虑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用于人工智能的芯片技术。

所谓知情人士透露,讨论中的措施将限制中国使用一种名为“全环绕栅极技术”(GAA)的尖端芯片架构的能力。

对于技术细节,不是相关行业出身的都是云里雾里。

而我们和老美在AI领域差距有多大?网上一直争论不休,看看从业者的观点。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简称“智源研究院”)第二任院长,今年38岁的王仲远博士,在接受钛媒体时认为,当前美国政府对于中国 AI 技术发展加以限制,然而,美国只会延缓,但不会阻碍中国 AI 技术的长期发展,所以,《ENFORCE 法案》对于中国 AI 技术发展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影响。

王博士是今年2月份接受采访的,老美最新的限制还没有出台。

要知道,智源研究院是全球最早开展 AI 大模型的中国非营利性新型研究机构。微软总裁曾表示,有三家机构的 AI 技术处于绝对的前沿——OpenAI、谷歌和智源研究院。

而该机构主办的“北京智源大会”,如今已经成为 AI 领域国际、权威与专业性的综合性行业盛会。

所以,王博士的观点还是值得值得参考。

总之,老美选择All in AI,我们则提出“新质生产力”。

本文只是小编的观点分享,列举的数据和逻辑只为了分析说明,不构成任何的决策建议。

· END·

  推荐阅读:

  高考与价值投资  

  从3个方面理解“卡脖子”

  索洛剩余和新质生产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