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指引不够亮眼,美光盘后跌出机会?

降息,会带来最后一跌么

周三,美国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公布2024财年第三季度业绩。

由于AI浪潮和消费电子复苏带动存储需求迅猛增长,资本市场对美光业绩表现的预期相当的高,在预期推动下美光今年已经创造了67%的上涨,在美股半导体版块里仅次于英伟达和ARM。

然而,尽管美光核心业绩指标全线超出市面预测,下一财季的业绩指引却未能给出市场满意的答案,导致股价在美股盘后交易中一度下跌超9%。


01


截至5月的第三财季,美光总营收达到 68.1 亿美元,同比大增 81.6%,优于分析师此前预期的66.7亿美元,和上季度指引66亿。

净利润为3.32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9亿美元。调整后的季度EPS为每股收益0.62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0.51美元。调整后运营利润率28.1%,好于预期的27.2%。

美光科技预计截止8月份的下个财季调整后营收区间为74亿至78亿美元(即76亿美元加减2亿美元),区间中点基本符合分析师预期的75.8亿美元;预计调整后EPS为每股收益1.08美元加减0.08美元,市场预期1.02美元;预计调整后运营利润率为33.5%至35.5%,市场预期34.5%。

公司和三星、SK海力士共称HBM的三叉戟,虽然份额落后于另外两家韩国企业,但美光股价受到热捧,有两方面的投资催化剂。

其一,新一轮的数据中心建设在扩大AI算力的同时提高了对内存宽带的需求,这让美光今年和2025年大部分时间在AI服务器中使用的HBM都已售罄。并且,美光科技生产用于英伟达AI GPU的高带宽内存芯片。这种绑定关系让市场相信,未来美光能从英伟达的AI收益中分一杯羹。

高盛看好美光会后来居上,预计到2025年,美光HBM的市占率仍有上升潜力。

其二,消费电子使用的内存芯片也开始涨价,这会加速业绩的复苏。之前也聊过,AI除了激活某类特定内存芯片的需求,实际上也有作用于整个芯片供需的外溢作用。

从供需关系上看,由于AI服务器需求推动HBM、DDR5 和数据中心SSD的快速增长,同时挤占了其他消费领域的芯片供应,这对所有存储终端市场的定价都产生了影响。

如果DRAM和NAND的定价水平在2024年还会进一步上涨,按照美光的业绩指引,存储厂商今年、明年的收入和盈利将有可能创出历史新高,所以周期复苏可能是美光股价背后更大的主旋律。

(美光下季指引;财报)

过去每一次周期顶峰,公司的股价高点都在逐次提升,对应的是营收的抬升(2021年除外),证明市场需求在每一次周期中都有增长。从营收上看,美光尚未达到这一轮周期的峰值,股价大概算刚爬到半山腰。

相比主要在韩国上市的SK海力士、三星,美光几乎是美股市场上唯一的HBM存储概念厂商。这也是华尔街大行,包括高盛、花旗、美银等,都看好美光的重要原因。

也正因如此,有些分析师甚至看高到80亿美元,多家机构在美光发布财报之前,都曾经大幅上调过美光的目标价格,距目前的价位还有20%以上的上涨潜力。

这也是美光公布展望后股价遭重挫的重要因素。已经涨了那么高了,市场一般会提前押注,但是结果令人失望,一些博弈资金便马上砸盘。但整条赛道毕竟依旧高景气,随着情绪恢复,调整过后或还有反弹机会。


02


周二,美联储理事米歇尔·鲍曼在英国伦敦的政策交流会上发表了对当前货币政策和通胀前景的看法。她坚持认为今年不会降息,将预期降息时间改为2025年。

6月初美联储维持了政策利率在5.25%-5.5%的区间内,这是自去年7月以来的水平。

同时,美联储6月最新点阵图预测显示,虽然没有美联储决策者预计从会再度加息,但决策者的平均预期是年底前只会降息一次,远低于3月预测的三次。

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市场上对9月份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计价是刚刚超过6成,达到了61.11%,市场押注9月份降息的概率比5月份提升了不少,但从宏观数据来看,支撑9月份降息的证据,又似乎不够充分。

猜测之一,是紧接而来的大选,通常在9月往后总统候选人的辩论以及两党竞选活动也会多起来,当年大选舆论扩大后,降息往往更难以执行,共和党可能会抓住机会来攻击这一措施,被认为在帮助现任总统连任。

因此,从历年大选年的降息节奏看,9月份也往往是降息多发的一个月份。

从中短期而言,降息对美股而言未必是件好事,美联储落地首次降息后,从历史规律看,美股大多应声而跌。原因很简单,之前的上涨或已经计入了降息预期,刺激估值继续膨胀,而降息真正落地如果着陆不顺,聪明钱收割完就会跑去美债避险。

其次,全球流动性开始180度大转弯,随着第一波宽松潮的启动,热钱从美股流出分散到各地的估值洼地,过去高美债利率造成的利差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流入美国股债市场,是找最安全最有收益前景的资产买入,而到真正落地的时候,高估的美元资产可能不再是首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