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君
2023-11-23 06:14
1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产生!涉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信息光电子等领域
投行小师弟
2023-06-02 08:28
独立投资人吴强
2023-04-13 03:32
私募大佬林鹏最新发声!谈了这些热点
米饭纵论大盘
2023-01-20 09:39
深圳楼市大变天,共有产权住房归政府,商品房归市场
2023-01-13 02:44
2023全球衰退下中国经济强势复苏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2023-01-03 02:03
市场底部区域,你是猎物、猎人,还是诱饵?
2022-11-15 03:18
基金经理集体出来道歉,根源是看轻了政策扭转乾坤的威力
2022-11-01 02:47
你开心抄了1350茅台的底,却不知你将要赔上身家性命
仪表君
2023-11-23 06:14
16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产生!涉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信息光电子等领域
投行小师弟
2023-06-02 08:28
$智能制造ETF(SH516800)$
... 展开
独立投资人吴强
2023-04-13 03:32
私募大佬林鹏最新发声!谈了这些热点
林鹏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技术类公司可能迎来三方面共振:一是语义生成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的突破成为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二是全球半导体周期处于周期底部向上。三是中国提出了“数字中国”蓝图。此外,目前优质公司估值较低、今年资金流入总体乐观,在他看来,价值投资可能会进入第四轮上行期。
人工智能时代开启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开启,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技术进步将是非常大的经济推动力。”林鹏在路演中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他表示,ChatGPT是一种新的人工智能的涌现,随着算力提升,我们不仅会迎来新的模型、新的计算机对于数据的认知,也会迎来新的硬件、新的生态模式、新的生活方式。
人类工业经济时代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功率和马力,而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算力。在芯片算力提速之下的如今,可能涌现新的硬件、新的品类。目前来看,可能产生的新硬件、像元宇宙,有消息说苹果可能在今年6月发布第一代MR头显,这可能就是新一代硬件的出现,可能是出现跃进式新品类的信号。
“这次技术进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浪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能进入新一代的科技硬件的投资消费时代。在技术进步的时代,甚至政治上的争端也会缓和,因为我们又面临着一个可能出现增量经济的时代。因此绝对不要把这次的技术进步,仅仅看作是炒作小公司,其实对于大公司而言,机会可能更好。”林鹏说。
他还强调,一定要重视这次技术股行情,在今年接下来的时间段内可能有三方面共振:一是最近看到的语义生成的大模型突破、人工智能的突破,这是技术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二是全球半导体周期,今年一季度开始逐渐从低点往上,处于周期底部向上的趋势中。三是中国自身也提出了“数字中国”的蓝图。
第四轮价值投资上行期有望到来
除了看好人工智能发展所带来的科技类公司投资机会,林鹏还分享了自己的另外一点思考,他认为,中国股市有望迎来第四轮价值投资上行期。
回顾30年市场的表现,林鹏把价值投资分为三个大的周期。每个周期中有上行周期,是指价值股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股票表现比较好的时间段。第一轮价值投资的周期从1994年到2001年,上行周期是1994到1997年。第二轮价值投资周期从2002年到2015年,上行周期是2002年到2009年。第三轮价值投资的周期从2016年到2022年,上行周期是2016年到2019年。这些阶段里表现最好的公司,共同特点都是比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比较合理的PEG水平。
“我们总结的关于这三个价值投资周期的规律:价值投资方法是稳定的,但是在中国价值投资也是有周期性的。周期性来自于什么地方?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价值投资上升期,最终也走向极度泡沫。它告诉我们,我们的市场波动性比较大,即使是价值投资,我们也要非常警觉、非常小心这种周期性的存在。”林鹏强调。
在他看来,价值投资可能会进入第四次周期,期待迎来第四次价值投资的上行期。主要有两点理由:一是目前沪深300为代表的优质公司,整体估值水平在历史上较低位置,处于后20%分位数。二是今年的资金流入比较乐观,如果能够带动全社会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居民自身的资金流入、海外投资者的流入将会汇成一个非常大的浪潮。
硅谷银行事件对市场影响有限
在路演的最后,林鹏还对一些市场热点话题进行了解答。
谈到近期的硅谷银行事件,林鹏表示,对于这类事件公司会做推演和判断,主要是对事件生成一个常识性判断。对于硅谷银行事件,其大致判断是这些银行虽然在负债端面临着挤兑压力,但与2008年时问题银行的底层资产相比,硅谷银行的底层资产比较透明且具有高流动性、没有杠杆和黑箱。当时判断各个国家都会干预,同时因为金融体系的动荡,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美联储加息的进程。从这个角度来说,硅谷银行这件事未必是非常坏的事情。
“总的来说,对于宏观事件,不是有了事情就减仓、没事了就加仓,这样做可能会对组合的长期业绩表现有非常大的影响。当然后续我们一方面会加强自身对于宏观研究的把握,另一方面在组合中确实要有这方面的考虑。”他说。
在科技公司的具体投资上,林鹏表示,自己会从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角度,去寻找最能够在这些时代浪潮下做得好的公司。就组合构建而言,要去把握那些大概胜算较高,且行业Beta比较好的公司,相信这方面的投资回报也比较好。
据他透露,围绕这方面寻找的第一家公司是智能硬件做得最好的公司,最早开始应用AI的公司,也是数字生活、数字经济领域估值最低的公司,资产价值和真实价格相差最大的公司。同时,也寻找和普通民众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能够在方方面面应用到新技术的公司,从这几个角度把握创新浪潮的布局。林鹏也注重有关未来社会普通民众生活方式演变的投资,在这方面布局了创新药、消费品当中的体育运动用品公司,从普通人消费、生活的场景中寻找我们认为最有潜力、最有空间的领域。 $新硬件(SZ399360)$ $智能制造ETF(SH516800)$ ... 展开
米饭纵论大盘
2023-01-20 09:39
深圳楼市大变天,共有产权住房归政府,商品房归市场
深圳现行保障性住房为:安居型商品房、可售型人才房、公共租赁住房。
根据最新拟定的管理办法,深圳保障性住房体系将演变为以下三类和目标群体:
1、公租房保障困难群体
2、保障性租赁保障青年人
3、共有产权房取代安居型商品房(已签订土地合同的人才房不受影响)。
具体情况解读如下:
1、共有产权更像安居房的升级版,大体上申请条件都差不多,但对流转交易做了更细致的限制,比如满5年才能封闭流转,中间有个代持机构,房源都集中在这个中转库,只能转给有资格申请共有产权房的人,相当于不能在市场上交易,没有什么绿本转红本,更不可能有侨香村龙悦居那种巨大的套利空间了。
2、退出机制,比如买房了迁出户口了,就要被收购,以前安居房也是一样的,只是现在明确了收购价格,原价+存款利息,相当于你把钱存在共有产权里,有得住也不会让你亏利息。
3、不要再代入商品房的逻辑来判断共有产权房价值,别谈什么升值涨幅,这完全就是两套逻辑。
这就是保障刚需居住的,买不起房的有个盼头。
想要更大面积更好品质更高涨幅,出门左转买商品房。
4、目前确定的人才房不受影响,但未来转让大概率也会受到限制,毕竟它是保障体系里的一员,住可以,靠它赚钱不行。
没有什么“值不值得买”,就看你需不需要,当你用商品房那套去衡量它的价值,就说明你根本不是受众。
深圳政府这样做就基本上宣告伴随深圳特区改革开放40多年的引鉴香港楼市的市场模式走入了历史。
更标志着深圳住房加快了去“金融属性”的功能,回归“居住属性”的功能,房地产将会完成“资产”功能和“房产”功能的再平衡。
根据深圳房产资深媒体人,以及本人对深圳住房的深度研究,深圳奇迹的根源是在特区建立、改革开放过程中,没有既得利益者,没有固化的老圈子阶层。
而是依靠源源不断流入的国内人才建设者、香港转移过来的制造产业、国外流入进来的科技生物产业崛起。
国家给深圳的未来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国务院印发的《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给深圳的目标是:
1、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
2、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3、完善科技创新环境制度;
4、完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
5、完善民生服务供给体制;
6、完善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体制。
经过两年努力,6项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首批40条授权事项中,22条已经正式落地、取得实质进展,其他18条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需要深圳对住房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持续推动新鲜血液的流入,让整个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能够通畅的上下自由有秩序的流动。
深圳这次的住房改革动作能够确保把深圳建成铁打的营盘,给新进入深圳的各类人才提供政策性住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认为,城市更新是一个用善用公权“平衡”多方价值和利益的过程,平衡的也不只是经济,还有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利益和文明需求。甚至可以认为在这个平衡的过程中,积累的共识就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合力。
深圳是执行国家对内对外战略的一个特殊的城市空间和一种社会状态。
前30年,它以经济为媒介以促成城市发展的共识,寻求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路径,时至今日发展成就有目共睹。
第二个30年,深圳要继续执行经济特区的策略,但要增加社会特区的内容。
如果说,深圳还有“国家价值”的话,还需要执行特殊任务的话,那它就应该在社会特别发展方面走出一条中国的新路,而不能继续缠绵和深陷在经济数据上。
朱荣远认为,深圳的价值就在于,难以为继的时候,你要另辟蹊径。小车不倒你只管推,你就是一个实验品,你就是一个小白鼠,你就是一个实验用的小白兔,只要你不死,你就得继续实验。
只有这样你才是国家战略,才有国家价值。
用地扩张和经济总量的增加,不是深圳该干的事情!
深圳该干的事情就是要全方位地去做社会、政治、经济的尝试,这是国家交给深圳的特殊任务。
现如今国家交给深圳的任务和使命是:
1、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2、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3、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消费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 $房地产等权(SH950218)$ $房地产基金指(全)(HKHSREITTR)$ $阿伯房地产信托(USABR)$ $阿伯房地产信托-优先股A(USABR^A)$ $阿伯房地产信托-优先股B(USABR^B)$ $阿伯房地产信托-优先股C(USABR^C)$ $阿波罗房地产金融(USARI)$ $房地产ETF(SZ159768)$ $房地产基金指(全)(HKHSREITTR)$ $科创50(SH000688)$ $科创材料(SH000689)$ $科创成长(SH000690)$ $科创成长(SH000690)$ $科创高装(SH000687)$ $科创生物(SH000683)$ $科创新材(BJ833580)$ $科创芯片(SH000685)$ $优势制造(SH000146)$ $制造指数(SZ399233)$ $高端制造ETF(SH562910)$ $智能制造ETF(SH516800)$ $1000金融(SZ399387)$ $金融指数(SZ399240)$ $金融等权(SH000076)$ $金融地产ETF(SH510650)$ ... 展开
米饭纵论大盘
2023-01-13 02:44
2023全球衰退下中国经济强势复苏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2023年全球各国曾经在疫情期间,放水撒货币的国家都将面临衰退,政策用无可用的境地,只有那个在疫情期间保持货币政策正常化,没有放水的中国会开启逆周期的调整,轰油门踩离合,扮演拯救世界的救世主角色。
除了救世界经济,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尽快修复国内因疫情三年影响的资产负债表受损严重的地方政府、民营企业和居民。
美国实在加不动杠杆了,起码短期就是这样,再加杠杆那CPI直接就飞到两位数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希望中国回到次贷危机后的“传统模式”,全面放开口罩问题,赶紧加杠杆,否则后面就是在全球总需求崩塌的背景下各种金融风险、债务危机。
理解了这层,大家再去思考一下过去两年我们的很多举措,是不是味道完全不同了?
再思考一下,为何现在我们很多的新举措都是急转,尤其是疫情政策,直接是V型转弯,从全球视野来看,难道还不清楚吗?
中国再不出手,不光是自己会很苦,后面就是全球经济风暴,届时我们自己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反而会反受其累。
这意味着,我们将会在2023年迎来了关乎生死存亡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赛点决赛时间点。
还沉迷在机械化的俄罗斯已从超级玩家中出局,以海湾国家为代表,富庶的资源国都在竭力拉近与中国的关系,签订巨额的合同,提供巨额的资金,以防止一家独大的美国通过其垄断地位,将其反复收割。
与此同时,遵循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2023年都将追随美元进入到高位加息,日本债利息的转向,已经表明发达国家跟着美国都已打了方向盘。
这会导致2023年全球消费下滑,大宗商品与资产价格回落,美元回流,导致通过市场向西方提供原材料和加工的新兴国家,都将面临这一轮美元潮汐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必然遵循的周期,也是收割他国,让美国自己跌倒吃饱喝足的不二选择。
此时,只有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在疫情爆发后的几年,没有跟美国进行同周期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储备的非常充足。
也只有中国,闷声发展30年后,凭借着蓝星第二强信息化军队的建设,拿到了海湾石油国家巨额的安全与战略投资。
这意味着,2023年,全球能够启动消费和投资的,只有中国,国家预期并能够有意愿、有能力全力实现2023年中国经济强复苏。
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发生了三件和中国密切相关的中国敢于果断出手的国际大事的原因,因为中国有经济强复苏的最大底气。
1、澳大利亚前段时间跑来中国,会谈后中国就恢复进口澳大利亚的煤炭了,看不到澳大利亚反华的声音了。
能够做生意赚钱,还能把袋鼠从衰退坑里拉出来,袋鼠觉得兔子家的票子香,很香。
2、我们和日韩这两天因为签证的事情炒的沸沸扬扬。咱们在这个时候,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加重反制。
中国是日韩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3年,他们不敢得罪中国,还得指着跟中国做生意赚钱。
3、俄罗斯财政部还批准俄罗斯国家财富基金(NWF)新的法定资产结构,将人民币占比上限提高到60%,黄金占比上限提高到40%,英镑和日元账户余额被归零。此前人民币和黄金的份额分别为30%和20%。
毛熊彻底倒在了兔子怀抱里,莫得选择,认了兔子这个大哥!
别看现在的美国很是高光靓丽,其实,美的国真实情况是美国跨国企业一直裁裁裁员,美国国内服务企业一直招招招人。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春江水寒鹰酱跨国企业中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先知。
资本积累、天下大乱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内核是以中美俄欧日韩印等全球大国权力与秩序的再分配。
表现特征就是以风光储车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国内国际市场份额再次分配。
比如:新能源车领域的日产本田丰田和比亚迪特斯拉,光伏领域的通威隆基中环爱旭,宁德比亚迪LG松下。
【特斯拉价格屠夫】
【1月6日Model3和ModelY等车型价格出现大幅下调。其中Model3后驱版降价3.6万元,高性能版降价2万元;ModelY后驱版降价2.9万元,长续航版降价4.8万元,高性能版降价3.8万元。】
【通威价格屠夫】
【近日开标的中电建26GW光伏组件集采开标价格,P型、N型的最低价均杀到1.5元/W以内,通威就是最大的始作俑者。】
这是一场激烈的关乎生死存亡的不见刀光剑影的市场份额斗争和没有战火硝烟的市值拼杀。
马斯克王传福们主导的新能源车,以及中低端芯片领域,很多以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下一代新兴产业的基础领域,都会面临一次降价潮引发的洗牌和清退。
跑在前面,投入巨额资金搞研发和生产线的华为、特斯拉、比亚迪、爱旭、宁德、中环、通威等大佬们,借助高瓴、IDG、巴菲特等股权资本的力量,把竞争对手们都给洗出去,控制市场份额以掌控供应链。
以通威、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势力集团目的是建立了市场垄断地位之后,再于此基础上迅速推动消费与产业升级,赚取跨越周期的利润。
刘汉元、马斯克、王传福、任正非、陈刚们凭借着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劲的数据分析能力,抢在了别人前面。
当前,美国正在数字技术、绿色能源、生物和生命医药领域对中国展开封锁和遏制,这些战略能否取得突破,直接决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故中国未来10年的朱格拉周期中,必须强化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以击败发达国家的大国重器为核心目的。
因此,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变局中,中国必须只有产业升级这条唯一的路可走。
中国只有用次方略撑过来这一轮的全球消费寒冬,通过技术升级活下来的科技企业,才有可能重演十五年前消费大爆发的苹果和特斯拉,横扫全球市场。
因此,2023年中国必须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启动内需消费,接上国内消费制造业的大腿,让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能够活下去,能够利用国内市场进行产业升级。
这个希望不在消费、房地产,而在绿色、基建、制造、科创、数字。 $房地产等权(SH950218)$ $房地产基金指(全)(HKHSREITTR)$ $房地产ETF(SH512200)$ $房地产ETF基金(SH515060)$ $消费100(SZ399364)$ $消费50(SH000126)$ $消费80(SH000069)$ $绿色电力(SZ399438)$ $绿色动力(SH601330)$ $绿色经济(HK01315)$ $绿色煤炭(SZ399436)$ $绿色生态(SZ931800)$ $绿色能源ETF(SH562010)$ $深新基建(SZ399274)$ $基建工程(SZ399995)$ $180基建(SH000025)$ $国证基建(SZ399359)$ $沪深港通基建运输全指(HKHSBAINTR)$ $制造指数(SZ399233)$ $优势制造(SH000146)$ $智能制造ETF(SH516800)$ $科创50(SH000688)$ $科创材料(SH000689)$ $科创成长(SH000690)$ $科创高装(SH000687)$ $科创生物(SH000683)$ $科创新材(BJ833580)$ $科创芯片(SH000685)$ $科创信息(SZ300730)$ $数字经济(SZ399262)$ $新能源车(SZ399417)$ $新能源50ETF(SH516270)$ $新能源80ETF(SH516850)$ $新能源车电池ETF(SZ159775)$ $新能源ETF(SH516160)$ $新能源龙头ETF(SZ159752)$ ... 展开
米饭纵论大盘
2023-01-03 02:03
市场底部区域,你是猎物、猎人,还是诱饵?
因为在底部区域,无论是对指数还是结构,都不能通过几个支离破碎的支点去判断。
正如近期指数调整和强势重仓股补跌,如果没有对底部特征的整体理解,显然容易被波动干扰。
对风格的判断也是如此,风格的形成和切换并非简单通过估值对比、货币政策、经济数据等因素的拼凑就能解释。
当前市场已经迎来底部的右侧,大转折一触即发。
你是猎物,还是猎人,就看你持有的标的是什么样的诱饵?
如果是猎物的诱饵,那你就是被猎人狙击的枪口标的。
如果是猎人的诱饵,那你就是能够捕获猎物的猎人。
2022年末将至,成交萎靡,短期震荡蓄力。
消费核心,估值低位,价值先行,成长发力。
3年疫情,终归常态,经济重启,黄金机遇,8年的供给侧改革科创、制造、能源是驴是马,该拉出来接受市场化检验,能够商业化被消费的,将会开启牛逼哄哄的长牛行情。 $沪深300(SH000300)$
短期底部区域震荡,黄金机遇正在酝酿,猎人抛出手中筹码作为诱饵猎杀猎物的时候到了,先下手为强。 $深成材料(SZ399681)$ $深成工业(SZ399682)$ $深成金融(SZ399686)$ $深成能源(SZ399680)$ $深成消费(SZ399684)$ $深成指R(SZ399002)$ $创业300(SZ399012)$ $创业板(SZ395004)$ $创业板50(SZ399673)$ $科创50(SH000688)$ $科创材料(SH000689)$ $科创成长(SH000690)$ $科创成长(SH000690)$ $科创生物(SH000683)$ $科创芯片(SH000685)$ $科创信息(SH000682)$ $1000能源(SZ399381)$ $380能源(SH000104)$ $800能源(SH000928)$ $能源ETF(SZ159930)$ $制造指数(SZ399233)$ $优势制造(SH000146)$ $智能制造ETF(SH516800)$ ... 展开
米饭纵论大盘
2022-11-15 03:18
基金经理集体出来道歉,根源是看轻了政策扭转乾坤的威力
百亿私募永安国富出来致歉,说:“深感自责,宏观和政策分析等超越了能力范围”。
百亿私募机构慎知资产执行事务合伙人、投资经理余海丰发布题为《检讨》的文章称,“我的道行太浅了……我的站位太低了……”。
百亿私募机构和谐汇一董事长林鹏在《致和谐汇一远景系列产品持有人的一封信》中表示,过去两年是其从业20多年来最困难的时光,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心灵被拷问”的状态。
华泰柏瑞基金经理何琦表示:“对于今年净值的大幅回撤,我真的非常非常抱歉和难过,我不想为失败的净值找任何借口,都是基金经理自身的问题”。
千亿私募淡水泉创始人赵军今年反复道歉反思,在今年3月因产品净值大幅回撤而向投资者致歉。
景顺长城基金经理杨锐文表示:我们的基金依然表现一般,我们深表歉意……今年的基金重仓股表现不好,对绝大部分基金来说面临着巨大压力。我们基金经理也面临着空前的压力,过去的一些认知正在发生变化与颠覆。”
可以说,业内出名、投资者眼里如雷贯耳的大人物梁浩、焦巍、王崇、但斌、林利军等等基金经理集体出场道歉,说明躺在自己过往功劳簿上,依靠过去成功的经验做当下的投资是失效的,甚至是失败的。
这需要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大概率是过于重注赚钱的商业模式,寻找好的商业模式,忽视甚至是无视政策,对国家、民族、人民需要什么,期望什么不知道,甚至是充耳不闻。
估值也好,景气度也好,拥挤度也好,持仓情况也好,都是需要关注的,但最为核心的是政策,这是去年和今年大批过往优秀基金经理没有做好投资的根本原因,他们太优秀了,迄今为止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故投资要谋定而后动,要顺应时代大势,不能一味的躺在过往的成功经验里,不思进取,在政策不支持,政策对其该类行业资本亮起红灯的时候,还往里面冲,立于危墙之下,充当被时代抛弃的资产炮灰。
从过去十年,最近五年的的市场经验看,党和国家政策的效果更加立竿见影,更迅速、更集中地反应到资本市场和实体。
同时,在长期方向上,党和国家的政策的持续性与战略定力增强,可能波折前进但很难逆转,更重要的是,党和国家的政策不再仅是宏大叙事,而是更细、更具体。
因此,未来的投资要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锚定以“新半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未来数年将重点发展的信创、生物医药、基础软硬件、数字经济等高质量发展领域,这将会是未来投资胜负手的焦点方向和核心赛道。 $贵州茅台(SH600519)$ $宁德时代(SZ300750)$ $腾讯控股(HK00700)$ $制造指数(SZ399233)$ $优势制造(SH000146)$ $制造指数(SZ399233)$ $智能制造ETF(SH516800)$ $上证光伏(SH950238)$ $光伏50ETF(SH516880)$ $光伏ETF(SH515790)$ $新能源车(SZ399417)$ $新能源80ETF(SH516850)$ $新能源车电池ETF(SZ159775)$ $新能源主题ETF(SH516580)$ $电池30ETF(SZ159757)$ $电池ETF(SH561910)$ $电池龙头ETF(SZ159767)$ $房地产基金指(全)(HKHSREITTR)$ $房地产ETF(SH512200)$ $房地产ETF基金(SH515060)$ ... 展开
米饭纵论大盘
2022-11-01 02:47
你开心抄了1350茅台的底,却不知你将要赔上身家性命
其实,茅台就是一种消费品,但投资者硬是把它炒成一种收藏奢侈品。
每年平均利润增长率百分之十几而已,现在基数已经比较大了,后续快速增长存疑,就算可持续,那也是承担了财富转移功能,有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
但在当前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现在市盈率还有35倍,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悲哀。尤其是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们的最大市值公司是茅台,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耻辱!
茅台是什么?
跟什么群体挂钩?
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有关系吗?
普通中国人除非送礼又或者天大的喜事,谁有舍得自己买、自己喝茅台?
茅台这个长期占据中国第一股的,更被人联想到的是酒文化、高消费、腐败、贫富差距等等。那么,这种联想符合未来吗?
显而易见,不符合,酱香科技能拿来解决我们被发达国家掐脖子的问题吗,能冲锋陷阵在一线和美国竞争较量吗?
不能!
要知道中美之间的博弈关键就是科技创新,美国遏制中国的重点也是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尤其是独立自主地创新。
那什么能呢?
很肯定的是:是科技创新、高端制造。
二十大后,公募、私募等机构要重新站队,对过去几年估值体系和投资框架要进行颠覆性的调整。未来可能是,商业模式业绩不是第一驱动,政治基本面正确才是。
故要做多时代的资产,做空核心资产的时代,是时候改变传统思维了。
手眼通天的茅台1000多家超多国内外顶级、顶尖机构的恐惧带来的会是源源不断的流出,迎接茅台的将会是深不见底的走势。
具体会是什么样的走势,可参照格力电器的历史走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路径,原因就是格力电器的持股机构和贵州茅台的持股机构大都雷同。 $贵州茅台(SH600519)$
$科技100(SZ399608)$ $科技100(SZ399608)$ $科技100ETF(SH515580)$ $科技50ETF(SH515750)$ $科技创新ETF(SZ159987)$ $科技龙头ETF(SH516050)$ $制造指数(SZ399233)$ $高端制造ETF(SH562910)$ $先进制造ETF(SH515870)$ $优势制造(SH000146)$ $智能制造ETF(SH516800)$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