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明天请一天假,过60大寿”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到的观点仅为个人思路整理,其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代表买卖推荐,请谨慎参考昨天,被一段文字刷屏了。 “1990年之后(含1990年)出生的人员可能不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起因是这次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到:按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及到的观点仅为个人思路整理,其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不代表买卖推荐,请谨慎参考


昨天,被一段文字刷屏了。 “1990年之后(含1990年)出生的人员可能不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

起因是这次的第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到:按自愿弹性原则推进渐进式退休改革。

image.png

于是,网友按照延迟退休政策年龄测算了一个推演表,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1990年之后(含1990年)出生的人员可能不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

不过,这个结论是属于猜测,官方的延迟退休方案还没出来,具体的细节还不清楚。

但,最晚在明年我们大概率就会看到官方的延迟退休方案。

原因是我们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到了“要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而十四五,就是2021年至2025年这个区间。

之所以是逐步延迟,实际上是设置了一个平缓的过渡期。这样过度变化越平缓,对设计到延迟退休的人,影响就相对小一些,大众的接受程度也会高一些,有利于政策的推进和落实。

这个就有点像2014年开始的养老金并轨改革,其中过渡期设置的是10年。

延迟退休的本质,不是不让提前退休,而是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往后进行了推移。

假设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周岁,那么在60周岁退休之后就可以领取养老金。

如果延迟退休之后的年纪是65周岁,那么实际上可以选择在60周岁退休,但实际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在65周岁。

这次的三中全会还提到1个原则:自愿

如果参考日本的做法,未来可能是这样的。

假设法定的退休年龄是65周岁,但实际上可以选择早一点退休,也可以选择晚一点退休,这个不强制。

如果想要在60周岁退休,那么每个月就少领点钱;

如果想要在70周岁退休,那么每个月就多领点钱。

日本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开始从法律上调整延迟退休。可以全额领取退休金的年龄,从60周岁,慢慢的提高到了65周岁。

如果真的延迟退休到65周岁,这不就应了文章标题了——“老板,明天请一天假,过60大寿”。

或许,2060年的公司部门团建合影,就是这样的:

image (1).png

理论上来说,面对未来复杂的养老形势,我们应该早早的开始规划未来的养老。

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现实一点都不允许,当下要考虑的最紧急的问题是活下去。

房贷车贷能每月不拖欠,家庭日常基本生活不受影响,现在甚至成了奢求。

毕竟现在说毕业就被毕业,到了35岁,就得考虑灵活就业了...

话说回来,

如果真到了退休那天,我是宁愿早退就早退,少领点钱,那就少花点呗。

我更担心的是,我能不能活到65周岁。

......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在2022年年底,国家推出的“个人养老金”政策。

最开始在全国36个城市试运行,在今年年初开始全国推广。

就是每年缴纳的额度上限是1.2万,且这部分可以抵扣个税,且是在取出时才会扣除3%的税的那个。

如果延迟退休,其实对个人养老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

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封闭运行。只有在退休、完全上市劳动能力、出国定居、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况才能够支取。

延迟退休,意味着:想要在正常活着的状态把这笔钱取出来,就会推迟。

好嘛,

如果不是为了抵扣更多的个税,那么缴存的这笔钱,流动性就更差了。

更尴尬的是,

个人养老账户的资金可以购买的养老目标基金,已经有一部分清盘了。

比如,平安基金旗下的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FOF在今年4月20日进入清算,基金合同未能成功度过首个五年封闭期就提前终止。

再比如,中信养老目标2035三年持有FOF、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FOF也在今年提前清算。

Wind数据显示,自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基金业务开闸以来,已有10余支养老FOF走向清盘。

出现“人未退休,养老基金先清盘”这种现象,真是太无奈了。

PS.

明天有一只新债上市-泰瑞转债。发行规模3.378亿,预计实际流通规模在1.2亿左右。虽然当前转股价值缩水,只有93.25,但实际流通规模够迷你。

就看柚子炒不炒了,如果炒起来,明天开盘130,尾盘直接冲到157.3,甚至第2天再涨点,一签赚个600-700,还是有可能的。

前段时间认股的明阳Reit,今日开盘上涨15%左右,我毫不犹豫的卸了货,随后尾盘回落,截至收盘还有11%的涨幅。 美元债lof(501300)目前还未关门,溢价在5%左右,流动性尚且还算可以,但近期缩量严重,单日场内份额增加的也比较猛,可能这个饭碗也要很快被砸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