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股评 | 谁来救救经销商?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评一周车股,察百态车市。

这几天,股吧玩汽车股票的韭菜们,心情不太愉快。

到底多不愉快,问答如下。

有人问,“新能源汽车的集体暴跌,大家怎么看?是和外围的环境有关吗?”有人答,“高买低卖,除非我梭哈很多降低成本才有可能回本。不然跌多,涨少,慢慢给磨没了。”

当然还有其他说辞,各不一样。不过,基本的论调都朝着一个方向,未来汽车太卷了,汽车企业会淘汰好多家,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其实,细究会发现,在2023年年初之时,汽车股票也被分化。2023年绝大多数汽车股票都没有上涨,乘用车企业只有赛力斯,江淮汽车、长安汽车等少数企业实现涨幅,零部件企业,比如拓普集团,只涨到2022年的水平。

是内卷,改变了这一切。

的确,此前随着时代风口的起飞,新能源作为过去几年A股风头最盛的赛道,诞生了众多大牛股。除了新能源车、光伏这两大新能源核心分支以外,风电领域也是牛股辈出。

比如,明阳智能这家风电公司在2019年上市时候还不到5元,在赶上了2021年的新能源大牛市之后,当年就涨到了35元以上,不到三年股价翻了6倍。

但是,在愈发内卷的环境中,利润不断下滑,业绩下滑暴跌近80%。业绩暴跌,直接体现在资本市场,明阳智能在2023年股价大跌约50%,在2024年上半年又大跌约25%。

这是冰山一角,情况并非一家所有,几乎波及了汽车领域的上下左右三十六路。

今年上半年由涨转跌,下跌个股数量规模扩大至73%。除小米集团外,造车新势力全军覆没、经销商板块全面飘绿。

资本市场给出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股整体平均股价下跌8.23%,总市值5.91万亿元。2023上半年,情况大不一样,汽车股上涨4.36%,在个股数量少3只的情况下,总市值达到6.4万亿元。

再看一个数据,今年上半年,三大股指中,唯一实现逆势翻盘的只有恒生指数,由去年同期的下跌4.37%,止跌回升为上涨3.94%。

但是,由于在汽车股范围内,港股上市公司占比仅有3成左右,且多为出现下滑的造车新势力、经销商,所以恒生指数的回暖,并没能扭转汽车股整体下跌的颓势。

总结下来,2024上半年,73家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84只汽车股,没有一家总市值突破万亿元大关。

下半年情况并未好转。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近一个月下跌7.81%,近三个月下跌10.66%,年至今下跌18.13%。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选取涉及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7月17日消息,A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下跌0.4%,报2371.29点,成交额167.83亿元。

乘用车板块表现不佳,经销商板块“绿多红少”,跌势并未止住。最近又有家集团股票,让多位股民们表示“谁能来救救我”。

就是曾在燃油车时代一度称雄的广汇汽车集团。最近涉及到广汇汽车集团的股市相关话题,基本是这样写的,“广汇汽车正股、转债遭‘双杀’,转债面值仅剩45.767元,仍有还本付息义务 。”

截至7月17日收盘,广汇汽车报收0.78元/股,跌幅10.34%,市值仅剩64.66亿元,距离巅峰时期市值已蒸发近千亿。 这已经是广汇汽车已连续 20 个交易日低于人民币 1 元/股。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 9.2.1 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公司股票触及终止上市条件。公司股票可能被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交易。7 月 18 日开市起停牌,公司股票存在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很遗憾,广汇汽车已经在A股锁定面值退市。由于之前高送转使得股本达到83亿股,而政策又不允许缩股。近期低价股跌幅明显,越到1块钱的时候越出现虹吸效应,股价加速下跌。最终遗憾已经锁定面值退市。”广汇内部人士表示。

2024年,面值退市已经成为A股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截至7月17日,今年已有24家公司完成退市,另有22家公司锁定退市。在这46家公司,33家是因为触及面值退市而退市或即将退市,占比高达71.74%。

其实,广汇集团的退市危机,伏笔早已埋下。广汇汽车2015年借壳上市后,一面频繁激进扩股,一面热衷“高送转”,股本规模持续扩大。

退市危机并不是突如其来,让广汇汽车集团走向退市边缘的是,日益恶化的业绩。2023年3月开始的汽车价格战下,作为汽车产业链末端的汽车经销商,广汇汽车利润持续收紧,今年上半年出现大额预亏损。

广汇汽车集团并不是独家案例,随着广汇事件发酵,传统汽车经销商的生存困境也再次被摆上台面。曾经,多家经销商集团都是近乎躺着赚钱,但随着行业调整,直销当道,业务出现明显下滑。

年初,广东老牌汽车经销商永奥旗下80多家4S店一夜之间关店,前不久中郑州最大汽车经销商一次性将8家同一合资品牌4S店申请退网……原因都和广汇汽车集团相似。

根本原因是什么?

受行业竞争格局加剧,各大车企为抢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经销商集团新车销售规模和毛利率都大幅下滑。

同时,经销商对表现不佳的弱势品牌、连续亏损和低效门店采取果断的“关停并转”措施,造成报告期内应收债权、特许经营权等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及加速摊销,产生一次性的损失和费用。诸如此类。

一家营收上千亿的汽车经销商,一步步走向退市边缘,也折射出价格战下经销商所承载的巨大压力。持续降价的连坐反映越来越强烈,不仅导致经销商的利润减少,也是让很多购车消费者处于观望状态,出现了越降价越卖不出去的情况。

内卷之下,大多数汽车行业的参与者都已经是遍体鳞伤,只不过经销商被冲击得更为直接。所以,经销商亏本卖车、资金断裂,甚至是倒闭潮,都不再是新鲜事。

“谁来救救经销商?”,问了几年的问题,仍旧没有答案。

注: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END-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