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盯着外卖员了

真正的问题

天下苦“电鸡”久矣!

粤语里面,电动车,被叫做“电鸡”,而广东,也是电动车最为“泛滥”的省份之一。

在“电鸡”宇宙中心的广州,也是整治外卖骑手最激进的城市之一。

广州市监局最近发布了外卖骑手新规,一周内有三次以上违法行为的骑手,全行业停单一天及以上,同时还要督促配送企业按最高25km/h的速度,合理设定配送时限、路线等。

要承认的是,这个政策肯定能限制一部分过分横冲直撞的外卖员。

一是,这里惩戒的门槛其实算高,并不只是单纯的速度快,而是一周内三次违反交通法,才会遭到惩罚。

二是,新规对于企业也做出了要求,首先是要求企业整治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完善配送人员和配送车辆的管理,还要求配送平台企业按照最高25km/h的时间合理设定配送时限和路线。

新规也算是综合考虑很多方面的诉求,也算是为外卖员提高了安全保障,但如果真要考虑现实情况,最后效果可能比新规设想的复杂得多。

因为这并非只是外卖员一方的问题。


01

速度与安全


按照常理,大马路上,行人的路权应该最高。

但实际上,马路上路权“最高”的,不是行人,也不是轿车,而是到处乱窜的电动车。

在电动车里最疯狂的,又莫过于外卖员的电动车。

这些电动车横冲直撞,要么在人行道上超速,要么在机动车道逆行。

平心而论,这些外卖员的电动车乱不乱?当然乱。

但是,为什么外卖员的电动车会尤其的乱?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外卖骑手,都会用改装的电动车。

改装电动车的初衷,其实是电不够用。

以广州为例,外卖员每天接单量最少40单,多的能达到70到80单,配送距离大多数在500米至5公里之间。

平均算下来,骑手每天最少要骑着电动车行驶100KM。

如果用符合国标48V12A电池的电动车,那么外卖员的电动车一天就要充好几次电,在订单高峰期,可能都得停下来去换个电再继续。

但也有不少骑手选择改装电动车。

改装过的电动车,电池容量成倍扩充,时速也大大提升,能够达到每小时40公里以上,有的甚至能达到每小时70公里以上,远超国家规定的每小时25公里。

这也导致了外卖骑手被人诟病的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超速。

根据国家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时速不能超过25km/h,但是实际上呢,很多骑手的速度会大大超过这个区间,因为不超速很难。

平台算法下,一个外卖骑手往往会同时被分配好几个并不相邻的订单,还会给一些外卖员派一些距离比较远的订单,因为这些订单往往没人接。

在用餐高峰期,外卖商家出餐也会变慢,外卖骑手送餐的时间也就因此压缩。

对于外卖员来说,超时7分钟,就会扣减配送费,但是以25km/h的速度送单,稍微远一点的距离基本都要超时扣钱。

图源:图虫创意

因此,想要不扣钱,就只能超速。对于外卖员来说,时间等于生命,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

前几年有一篇很火的论文,叫《“数字控制”下的劳动秩序——外卖骑手的劳动控制研究》。

其中有一个例子,作者在去中国人民大学送餐的时候,发现了一条走路送餐的近道,后来他就通过走近道,省下一些时间来休息或者多接一单。

可是平台很快利用大数据监测到了这一点,于是平台规定的送餐时间也被大大缩短。

在一次次要求提速下,骑手不得不一次次突破极限,完全没有自主性,完全被控制。

有数据显示,2016年的时候,3公里送单限时最长1小时。2017年,时间被压缩到了45分钟。2018年,时限又变成39分钟。

尽管后来有所整改,但是在现在的平台上,还是能看到不少出餐比较快的餐厅,距离3km以上,但是配送时间只要35分钟。

除了明面上的时间,外卖骑手送货上门,还面临着小区内能不能进电动车,下车后还要步行多久,居民楼是不是步梯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但这些因素,都没有被考虑在配送时间内。

同样,如果要求企业以25km/h规定配送时间,平台或许也并不会合理考虑配送时间,而是以25km/h的上限来计算,这样下来,外卖骑手依然可能会存在部分超速的情况。

相比要求骑手不违法,要求配送平台少点严苛的时间要求,或许更加实际。

广州出台对于外卖骑手的限制,根本上是要对电动车进行管理。

但是,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其中,骑手占比不足5%。

而且外卖配送的高峰是在午餐时段,城市交通出行的高峰则是在早晚,其实并不太重复。

限制骑手只是其一,真正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02

居民与骑手


电动自行车,现在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

目前,我国总共有3.5亿辆电动自行车,也就是说,每4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人有电动车。电动车的年产量超过350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现在整个市场规模,也已经超过千亿。

相比之下,自行车目前的社会保有量约4亿辆,比电动车还多,但是没人会觉得自行车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因为自行车的速度慢。

但实际上,根据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的速度不能超过25km/h,应该只比骑得较快的自行车稍微快一点。

问题在于,放眼大街上,根本没几辆电动车符合新国标标准。

图源:图虫创意

2019年的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5km/h、整车重量不得大于55公斤、电机功率不得大于400W、电池电压不得超过48V、必须要具备脚踏骑行功能等。

但大家对于电动车追求的根本不是安全,而是大续航和高时速。

因此不少车辆在拿去上牌的时候,会专门换成小电池,来满足称重的需求。

等上完牌后,再进行各种改装,比如换上大电池、“锂改铅”、“铅改锂”、拆掉脚踏板、装上后尾箱、解除限速等等。

这也就导致,超重、超速的电动车,自然也就成为了扰乱交通秩序的“罪魁祸首”。

改装的电动自行车也是大量交通事故和火灾的“罪魁祸首”,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了17.4%。

为了遏制这种现象,今年很多省份都已经开始严查电动自行车改装,可是,仍旧任重而道远。

电动车乱象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城市规划。

相比其他省份,广东省的居民对于电动自行车的感受可能更加“亲近”。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都能看到各种对于广深两地非机动车道的吐槽。

深圳非机动车道 图源:网络

对比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可以发现,北京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也相当大,但是对于电动车的吐槽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北京就已经开始建设非机动车道,最宽的自行车道能达到5米。

然而在广深两地,很多老城区或者城中村的道路过于狭窄,非机动车道非常狭窄甚至根本没有,以至于电动自行车必须和行人抢占人行道,不然就得到机动车道,不仅违法,还很危险。

而现在广深两地的路网已经比较成熟,尤其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城中村区域,改造不仅花费会很高,甚至根本没太多空间改造,这也是导致广深电动自行车经常违规上路的客观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严控外卖员配送速度,最终效果或许也不会太大。


03

尾声


外卖员,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是相当特殊的一员。

他们无处不在,又无孔不入。

大家在享受着饱和的外卖员带来的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厌恶着这些外卖员对于规则和环境的破坏。

目前,仅仅美团上注册的骑手就超过1000万,每天工作的活跃骑手就有700多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

在这其中,61.6%的骑手一周工作7天,55.1%的骑手每天工作10-11小时,平均每天配送58单,一天要跑180公里。但外卖员的实际月收入并不高,少则三四千,多则五六千,超过8000的仅占7%。

看上去是自由职业,但付出的辛劳与收获所得其实很多时候都划不上等号,甚至并不比流水线里的好多少。

有人说,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做,为什么不去干点别的?

这种人,只能说根本不是在同一个世界。

这700多万骑手里面,有多少是自己真正想要进来的?如果能有更好的出路,谁不会选呢?

2021年4月底,北京人社局副处长王林曾经体验送外卖,12小时只送了5单,只拿到41块钱配送费。

他感叹,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作为就业人群的蓄水池,外卖员的就业标准不高,只需要一个电动车,一个手机,和一张健康证。

但他们是整个城市最为辛苦的人群之一,也是整个城市声量最小的那一批人群之一。

骑手们固然想赚钱,但没人不想安安全全、稳稳当当地工作。

让这些骑手疲于奔命的,既是迫于生计的无奈,也是平台分秒必争的压榨,还有城市规划对他们的忽视。

想要让骑手不再横冲直撞,需要平台更多提高骑手的待遇和福利,减少对骑手的精细控制,也更需要城市道路规划对于骑手有着良好的引导,在城市规划上更多地考虑到普通人的需求。

外卖骑手并不是应该针对的靶子,而应该是一个城市良心的体现。(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