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错了,这才是真正的白马!

《价值事务所max》之前的文章评论区有个朋友这样留言,大体就是他每天需要看、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即便一整天都在看但都看不完,还把自己累得不行,可即便如此也还是想看,因为怕错过一些有用的内容,问所长该怎么办。

《价值事务所max》是《价值事务所》专门给大家开辟的后花园,也是价值事务所唯一的备用号,其余都是假冒!!所长会不定时在价值事务所max里跟大家唠唠嗑,大家都动动小手关注起来👇👇

点击上方『价值事务所』可关注并“星标”本号。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09原创文章”

在《价值事务所max》之前的文章评论区有个朋友这样留言,大体就是他每天需要看、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即便一整天都在看但都看不完,还把自己累得不行,可即便如此也还是想看,因为怕错过一些有用的内容,问所长该怎么办。

类似这样的问题所长也曾遇到过,所长当年也有怕错过什么的“知识焦虑”,订阅了一大堆课程,书架上放了一大堆书,不仅会在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走路、刷牙、吃饭、干一切事情都会听书,而且还得开二倍速。

说实话,他能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就已经是一大进步了。因为按照所长的经验,现在不少人都有这种焦虑,只是大家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所长当年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需要纠正。

一个问题当你看到它时,其实已经解决一半了,怕的是明明就是大问题,可你自己并不觉得,直到它真正给你带来大麻烦。

好了,话说回来,这个同学之所以会这么焦虑,其实在他的留言中已经有答案了,答案就是“怕错过有用的内容”。为什么会怕错过?核心还是在于贪心。他还算好的,只关注了30多个账号,所长当初书架上几百本书,23333。他只要有这样的心态,哪怕30多个账号真的可以看完,也还是会焦虑。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有用的账号可能有成千上万个,除了账号还有课程、书籍,如果抱着这也可能有用、那也可能有帮助的心态,即便这辈子所有的时间都只用来学习,都是搞不定的。

南怀瑾就曾说过,贪心知识其实也是一种贪心;庄子也讲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本就是不可取的。

对知识贪心的本质是什么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我们对知识会这么贪心?

这背后的答案其实是怕落后,或者说想在人类的排位游戏中排到前面去

一方面我们觉得不学这些就会落后,因为我们没学可别人学了;另一方面,学了这些,我们又会有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懂得多,也觉得学了这些变得更好,可以认知提升,从而在财富、地位等各方面的排名都往前挤,这其实才是我们如此“努力”却同时又很“焦虑”的真正动机。

只要有这种排名心理,或者说追逐的心态,焦虑就是永远避免不了的,因为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死循环游戏。

首先,关于落后的恐惧,我们不妨仔细思考一下,落后真的有那么可怕么?当今社会,落后了就活不了了么?在当下的中国想饿死,可能也不太容易吧!尤其是能成为《价值事务所》读者的朋友,基本自身条件都还不错,绝对谈不上穷,至少是个小康水平,不仅饿不死,还能过上相对不错的、衣食无忧的生活,那还有什么好操心的?

无非就是落后了害怕会受到一些嘲笑,可事实上真的会如此么?所长想起当年自己读高中,学校会搞考试排名,每次月考都会将全年级所有同学的排名贴到教学楼楼下,所长当时就特别讨厌这个排行榜,尤其是自己考砸了就很怕别人看到,会有莫名的自卑心理。

可很快所长就发现,压根没有人在意你的排名,就好比所长并不关心其他同学的排名,只看自己以及最前面几个同学一样,别的同学关心的也只有他自己的排名以及他们同前面的同学差距有多大。谁都没有心情来关心你,每个人真正关心的永远都只有自己,即便有人来关心你,也绝对不会是嘲笑你的人。

你拼了命想向别人证明点什么,然而别人压根就不care,这是不是很搞笑嘛。

当发现了排行榜的这个“秘密”后,所长就再也不觉得那个排行榜刺眼了,烂就烂呗,下回再考好就是了。

排除落后的恐惧,我们再来看追逐游戏,我们想追上别人,这个就更让人恶心了。

很早以前所长就发现,人比人气死人,你要跟人比,那永远都比不完,当你好不容易到了一个位置后,那一瞬间或许会有开心,但这种开心很快就会不复存在,因为同比你差的人比已经没有意思了,而在新的层级,你又会接触到更多更优秀的人,这样的追逐游戏永无止境,这也是很多上市公司董事长、很多在我等普通老百姓看来已经很成功的人士也还是会焦虑的原因,因为他们要比的可能是福布斯排行榜上面的人。

一旦我们开始放下与别人攀比的执着后,我们才可以真正按照自己舒适的节奏走。

有趣的是,当我们真的脱离与人攀比的怪圈,跟着自己的节奏走,反而可以学得更多,进步更快

不追逐,不仅不焦虑还可走更快

所长给那位朋友的回复中有这么一句话,“咱不妨想想看,看了这么多东西能记住多少,真正能实践的又有多少。我可以实话告诉你,一定是很少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为啥要说这样一句话呢?

想想看,学了这么多东西,过几天就全部忘光了,那看了和没看是不是并没有什么区别?

即便隐隐约约能记住一点东西,如果这仅剩的一点点东西不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些许改变,是不是也相当于没有任何作用?如果“懂了这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那懂这些道理有啥用呢?说给别人听么?

这就好比所长身边很多富婆觉得自己虚天天买些补品来吃一样,不仅补不了,反而消化不良,搞出一大堆有的没的的毛病。

明白了这点后,我们就会清楚,学习不在于每天学了多少,而在于我们吸收了多少。如果真的抱着实事求是、吸收的态度去学习,我们学习的量自然会减少,只会找最适合自己当下阶段的东西学习,如此,才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吸收。

说到这里所长也多说一句,如果我们好高骛远找些不适合当下自己的东西学习,不仅无法吸收,甚至有反作用,毕竟很多时候更高维度的东西是和低度相矛盾的,也很打击积极性。

当你真正开始抱着吸收的心态去学习时,会发现其实每天需要学的东西并不多,因为能消化吸收的着实很有限,但哪怕只能消化吸收一丁点,也就意味着每天真的在进步,只要次日的你比今天的你有那么一丁点的进步,其实就够了。

查理芒格早就说过:一个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并非是那些一直表现都很聪明的人,也并非是那些身居高位能力很强的人,而是那些每天都能有进步、今天永远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的人

每天都进步一点点,不倒退,不原地踏步,本质就是复利,而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前期可能看不出啥,但只要随着时间不断叠加,达到一个临界值后,就会突然飞速增长,最后同后面的大多数拉出十万八千里的差距。其实资本市场里,真正的大白马和其他公司的差距也是这样拉开的!

所以,这条路看似慢,实则是最快的路,因为我们在运用复利。所以,这节的小标题是“不追逐不仅不焦虑,还可走得更快”。

另外说到这里,所长再碎碎念一句。

很多人都在评判别人躺平,但作为一个现代人,所长觉得类似前文这样的“追逐式焦虑”比所谓的躺平可怕多了。

如果一个人真的可以100%做到躺平,做到每天即便什么都不干也能很开心,一点都不为自己的“不上进”焦虑,每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其乐”,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好,人家乐人家的,也不影响你,你也没资格去批判人家的不是,生活是自己过的,只要开心就好,反正现代社会也很难饿死一个人。

不过很多人所谓的躺平其实是在逃避,只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成那干脆什么都不做了,内心也并非真正想躺平,于是他越躺平内心越焦虑,现在绝大多数所谓躺平的人就是这种心态,所长接触了几个不上班成天“躺平”的人,没有一个是“自得其乐”的,更多是焦虑到不行,甚至有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的。

1、所长专属“交流圈子”—《所长会客厅》

2、一键获得“牛逼”基金

3、新书上线:《从零开始学价值投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