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为啥没有红利再投?

ETF不分红,实际上是它已经帮你进行了红利再投; 而分红,则是它把再投的选择权给了你。

最近雪球又开始热炒“分红的意义”。

细心的家人们通过基金合同会发现,

所有ETF的“收益方式”均写着“现金方式”一种;

而ETF联接以及所有场外基金“收益方式”均为“现金分红与红利再投资”两种。

为什么呢?

以前大白是这么理解的:

因为ETF有申购门槛——“最小申购赎回单位”,一般都是几十万上百万起步。

每个投资者靠分红的那点钱不一定凑成一个最小申购赎回单位,因而无法再投。

但事实是这样吗?

其实这么理解不能说错,但只是浮于表象。毕竟再投除了申购,也可以是买入。

如果深入思考,会发现:

ETF的分红来源于净值相对于标的资产的超额;

超额来源于成分股的分红;

成分股分红了怎么办?

根据基金合同对ETF仓位的要求,显然要及时按比例买入相应的成分股,来实现“永远满仓,热泪盈眶”。

那么到ETF分红的时候,则又卖出了之前买入的股票,腾出仓位,留出分红款进行支付。

一前一后,相当于把成分股的分红款“转手”给了ETF持有人。

因此大白目前的观点是:

ETF不分红,实际上是它已经帮你进行了红利再投;

而分红,则是它把再投的选择权给了你。

对于任何时候,

多一项选择,总是好的。

巴菲特曰过:

现金是一种永不过期的看涨期权,可以购买任何资产,而且不受行权价限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