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茅台价格跌破2100,1935首次出现价格倒挂

飞天茅台价格跌破2100,1935首次出现价格倒挂

继生肖酒“龙茅”价格跳水之后,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下述简称“茅台”)的主力产品“飞天茅台”也于近日开始出现价格倒挂的趋势。

据某电商平台表示,“53度飞天茅台500ml”百亿补贴每瓶的价格已经跌至2100元,而其另一款千元价格带的大单品“茅台1935”,参考批价更是跌至780元,已低于798元的出厂价。

此外,据红星资本局6月24日报道称,今日酒价披露的最新参考价显示:24年“飞天茅台”散瓶批发参考价从前一日的2140元下跌至2080元,跌破2100元。

“飞天茅台已经跌破2200元这个警戒线了,因为很多黄牛的囤货价格就在2200元左右,跌破这个警戒线,意味着飞天茅台还要继续下行。”快消行业分析师康定平,在张德芹指导之下,贵州茅台出台了一些救市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飞天茅台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是高端白酒消费动力不足,这不是贵州茅台所能决定的。

两大主力产品价格倒挂

《2023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白酒高端品牌在销量和增速方面乏力,增速不及2022年同期;

另外受市场动销缓慢、库存高企影响,春节以来,一、二线白酒均有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甚至倒挂。

值得一提的是,在10月31日,茅台还发布公告称提高“飞天茅台”的出厂价,“经研究决定,自2023年11月1日起上调本公司53%vol贵州茅台酒(飞天、五星)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此次调整不涉及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指导价格。”

但在提高出厂价后不到8个月的端午节前后,“飞天茅台”的价格就出现了大幅下跌。已由年初的2700元/瓶左右跌至2445元/瓶,降幅约10%。

对于价格倒挂,茅台也并非没有采取措施。据21世纪经济报道,6月23日市场传出消息,茅台将取消12瓶装“飞天茅台”的投放,同时取消“飞天茅台”开箱,此外“陈年茅台”“精品茅台”也传出将暂停发货。

虽然有消息称茅台将做出应对措施。但茅台价格的急剧下降无疑会引发消费者的恐慌,同时或将会对黄牛和网络销售平台产生冲击。

除此之外,茅台另一款千元价格带的大单品“茅台1935”,早在去年价格就已跌至其刚上市价格的一半。

据悉,2022年1月18日,被茅台看作是站稳千元价格带的主力产品“茅台1935”上线,上线不久后“茅台1935”的价格更是上升至近2000元。

但随后其价格就开始下滑,在2023年春节过后其渠道价下跌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一些电商平台的“茅台1935”已调价至千元以下,对比其巅峰价格已近乎腰斩。

去年年底,还有茅台经销商推测并透露:由于当前“茅台1935”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茅台1935”的经销商一直面临低利和亏损,所以厂家或将在近期调整原本经销商合同量的计划内外配比,变相下调出厂价格。

截至目前,“茅台1935”的官方出厂价不仅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已经下调,参考批价还已经跌破798元的出厂价到达780元,至于未来是否还会进一步下跌,还有待市场观察。

“茅台冰淇淋”首家旗舰店停业

公开资料显示,茅台成立于1999年11月20日,于2001年8月27日上市。主要业务为茅台酒及系列酒的生产与销售。主导产品“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

除了主力产品下滑以外,近年来茅台的文化商品——茅台生肖系列产品也正在逐渐降温。在今年“龙茅”刚推向市场后,其价格曾一度被炒到8000元/瓶。

但在发售5天后“龙茅”的价格就开始下滑,截至目前,在转转二手平台上,“龙茅”的价格已跌至2499元,还不到其高点价格的三分之一。

“降温”的不仅只有“龙茅”,据不二酱平台的数据显示,茅台生肖酒中兔年、虎年、猪年跌价30元—50元/瓶;鼠年和猴年暴跌100元—200元/瓶。

值得注意的是,茅台虽然稳居白酒行业龙头的宝座,但在面对多年疫情过后、消费下行的客观因素,仍旧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或是为了减小客观因素的影响,或是为了进一步发展,近年来茅台不断地尝试年轻化品牌,并在努力布局多品类赛道。

在多品类布局中,“茅台冰淇淋”为茅台业绩可以说是做出了不小贡献,在成都的首家旗舰店却已停业。

虽然茅台表示是因合同到期而撤场,并计划在新的地址重新开业,但截至目前却没有在今年有重新开门或新开业的消息。

而据茅台2023年财报显示,其他业务营收为4.75亿,相比2022年的3.27亿元营收增长了45%,这当中贡献增长的主要归功于冰淇淋、巧克力等系列产品。

由财报可见,“茅台冰淇淋”是其他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茅台两大主力产品都处于价格倒挂的这个时期,其“茅台冰淇淋”门店的暂停营业是否会对其业绩造成影响,还有待市场观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