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利润雪崩88%,消费跌完了…

昨天看到一组数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同比下降 88.8%,触目惊心。

全指股债利差:2.32%(-2%-1.5%),定投倍数1.5倍(0.6-1.5),仓位9成

昨天看到一组数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业利润同比下降 88.8%,触目惊心。

这是北京观察报写的具体案例:

2023年下半年,张益文发现北京餐饮市场突然出现变化。从去年四季度开始,他的日式烤肉店月营业额从150万元以上滑落至100万元。而进入今年后,这一趋势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加剧,月营业收入已逐步缩减至70万元。目前餐厅每月的净利润相比去年上半年下跌了80%。

这家烧肉店开业于2018年,客单价曾超1000元,商务宴请的客源超过50%,熟客包括企业高管与娱乐明星。但张益文发现,去年下半年至今,客单价在逐渐下跌,熟客来的频次在减少,也开始出现客户“自带酒水”的情况。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

之所以有所感触,是因为这几天一个我们海外配置团的读者,也是餐饮行业的小老板,

他表示这几年自己做几十平木桶饭小店,主打十几二十元低客单,其实活得还挺滋润的,

每天营业额还是能达到大几千,基本没受啥影响。

但是大店就很惨了,周围的店铺基本上倒了个七七八八,没剩下几家。

显然,消费降级的趋势下,大家要么选择回家做饭,要么选择去小餐馆,解决温饱需求就足够。

可对于这些动辄人均过百的大店,口袋没钱,聚餐消费自然就少了。

回过头看,资本市场,最初也是以为疫情过后,这种大门店消费能够复苏,

结果现在一看比疫情前还要更差,于是这波股价彻底崩掉了。

最典型的就是海底捞,在2022年疫情底部时股价是20块,

结果现在跌到只剩12块,相比最高位的81块更是跌去了85%

与海底捞类似的还有九毛九,旗下有太二酸菜鱼、怂重庆火锅厂等,股价从37块跌到了2.4块

全聚德从23块跌到了8.5块

实际上它们的业绩比疫情时还差很多吗?

并不是,而是市场对它的增长彻底失去信心了。

那么再来看市场,今年表现最差的三大行业,就是消费、房地产医疗

中证消费:年内-20.3%

中证医疗:年内-31.5%

中证地产:年内-22.4%

中证医疗受消费降级的影响,什么爱尔眼科,爱美客,这波都跌了70-80%。

反倒是什么银行、电力啥的高股息型行业,资金集体抱团。

如果是看好ZG经济,谁会抱团这些股票?

再来看这些名字里带有“消费升级”主题的基金,那业绩直接就无敌了。

稳稳的连亏四年,都不太一点儿反弹。

所以实际情况是,现在内需确实在以超出过去几年市场预期的速度,快速恶化。

除了极少数既得利益的行业受益,比如军工,部分外贸,国企替代产业链,能源行业之外,

涉及到内需的,绝大多数行业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背后本质的原因,我们也不好分析太多,意会即可。

我之前在“百年大变局”中说过,不管咱们承不承认,目前ZG已经进入了萧条期。

虽然我内心极其渴望A股能够迎来一波大反弹,拉起投资者的信心,

但我后也说了,不要指望A股下一轮类似08年和15年这种大牛市了。

首先指望国家队不太现实,国家队3000点以下还能干干活,3000点以上基本就躺平。

其次国家队拉的也都是银行股这种国企为主,目的是护住指数的面子,

但那些民营消费股,医疗股,比上波2600点还跌了20-30%的,基本是不太管的。

如果只是看上证,完全无法反映出投资者的真实亏损情况。

有的专家说应该把指数拉上4000点甚至5000点,来建立市场信心,

这个观点我觉得现在可能有一点儿天真,

以前想想似乎无限QE印钞似乎就可以做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为首先管理者们大多并不持有股市资产,和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动机有限,

这点上和老美的全民持有美股有很大的区别,

其次为了保住汇率的稳定性,也不会这么操作,在我们的体制结构中,稳字为先,

在维稳面前,所谓“牛市”的重要性是排在很靠后的,

那稳的核心第一,就是汇市要稳定,至少保证汇率不掉到8以上,

但目前外汇的获取正在变得越来越艰难,我们的净外汇储备这些年每年都在下降,而海外润出去的钱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贸然的大放水拉股市,那么本就难以兼顾的汇市可能会出现巨大的波动。

因此想明白这点,就知道了为啥LG层3000点以上不干活,3000点以下慢慢买了,

只要稳住就行,牛不牛市的真不是那么重要....

因此说一千道一万,靠郭嘉队是靠不住的,股市能否起来完全得靠自己的业绩和分红回购,

那么讨论就回到了核心要素,业绩什么时候起来?

整个产业链还得看房产。

中国居民财富70%都是房产,房价不行,大家都缩着不掏钱,各大产业链一起下滑。

那房产什么时候能起来呢?这背后又是一个万字的话题了。

比如高盛觉得还没跌完,而我觉得等一二线租售比降到和欧美发达国家水平会稳点....

对了,还有一条路,就是产业升级

嗯,至少短期是指望不上,毕竟新兴产业体量实在太小了,新能源车也支棱不起来。

很多人说我们现在走过的路简直和90年代日本太像,

随便拎出几个都是完全对号入座。

股价、房价下跌,利率下跌,消费萎靡,人口负增长,躺平文化等等...

诚然,内心希望A股能好,下半年一万点,

但实事求是的说,我还是选择了海内外分散配置,不押注任何一个单一市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