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红利30ETF(513820)逆市冲高,红利又行了?

8月22日,“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通红利30ETF(513820)发布上市以来第二次分红公告,8月分红每10份派0.04元,分红比例0.41%!本次分红有三大重要时点值得关注

8月22日,“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通红利30ETF(513820)发布上市以来第二次分红公告,8月分红每10份派0.04元,分红比例0.41%!本次分红有三大重要时点值得关注:

1、分红权益登记日:8月26日,该日收盘前持有的基金份额可以参与本次分红。

2、除息日:8月27日,当日基金单位净值开盘前会有小幅下调,不必惊慌,这是扣除每份基金分红金额,意味着离分红到账又进一步。

3、现金红利发放日:8月30日,投资者在当日即可领取现金红利,现金红利真正落袋为安!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月月评估分红”港股通红利30ETF(513820)自2024年5月上市以来第二次分红,7月第一次分红方案为每10份派0.05元,分红率达0.48%,分红派息金额总计为217.33万元。

8月22日,港股红利板块回调,港股通高股息(930914)午后直线拉升,收涨1.20%,成分股中,航运板块午后大涨,东方海外国际、海丰国际超5%,地产板块分化,新世界发展涨超2%,越秀地产跌近2%;银行板块整体上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涨超1%;资源板块多数下挫,中国宏桥跌超1.49%,中国海洋石油微跌,中国石油股份微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涨超1%,兖矿能源微跌。

近期,银行板块走强,A股中工商银行跻身“股王”,五大行齐创新高,港股银行板块近期表现同样优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本周盘中价6年半以来新高,农行、交行本周盘中价创历史新高。

【红利逻辑叠加经营改善预期,银行板块走强】

华西证券指出,银行板块兼具低估值&高股息性质,并且在禁止手工补息后,银行经营压力缓解的预期持续发酵,同时中报业绩陆续报喜,符合当下市场的投资偏好,难免成为资金“抱团”的方向。在红利逻辑&经营状况改善预期的共振下,银行板块行情持续走强。(来源于华西证券:《资产配置日报:流动性与估值隐忧》)

热门ETF方面,“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通红利30ETF(513820)午后上探,反弹收涨1.03%。

资料显示,港股通红利30ETF (513820)设置了“月月评估分红”条款,在全市场所有港股红利类ETF中,港股通红利30ETF(513820)为第一只明确提出“月月评估分红”的ETF。通过分红,为投资者提供较为可预期的现金流回报,提升投资体验和获得感。其标的指数年度股息率连续三年超过8%,2021~2023年分别为8.7%、11.1%、9.2%。

当前,部分成分股已披露2024年中报业绩并宣布中期分红计划,港股通红利指数高股息活力延续:

据上交所官方数据显示,港股通红利30ETF (513820)近5、10、20、60日均获资金大举涌入,近60日资金累计增仓额超4.4亿元,净流入高达197.81%,资金布局热情高涨!

基金规模方面,自6月以来,港股通红利30ETF (513820)份额持续爬坡,势如破竹,当前超6亿份,基金最新规模6.25亿元,高居同类产品第一!资金借ETF布局港股通高股息资产意图明显。

当前多机构看好银行等红利板块,无论是从利率环境和信用周期的角度来看,还是在内需疲软等待政策周期内,高股息率的配置逻辑坚挺,且近期红利板块补跌回调,红利资产的配置性价比突出。资产配置角度,推荐股息率更高、具备AH溢价优势、弹性更大的港股红利板块。

【信用周期仍在探底,高股息配置逻辑坚挺】

西部证券表示,当前信用投资时钟依然指向“类衰退”阶段。目前社融与利率共同下行时间跨度实际非常长,尽管22年上半年出现阶段性的社融企稳,但是事后来看此并非真正的社融底。本周7月金融数据远低于预期,反映信用周期仍在探底。

“类衰退”阶段资产配置指引为债券+现金+大盘稳定股票,高股息逻辑依然坚挺。“类衰退”阶段的主要宏观特征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继续走弱,而政策开始边际趋松,利率也开始回落。这个阶段股票和商品双双走弱概率更高。从股票市场来看,此阶段大盘股更易占优,高股息风格较以往周期更为强势。(来源于西部证券《主题“掘金”周报:弱信用环境下的配置》)

【利率或处低位甚至仍将下行,红利策略具有配置价值】

华福证券认为,近几年我国长端利率持续下行,目前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往后看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宽松,利率或处于低位甚至仍将下行,红利资产低估值、高分红的“生息”价值凸显,红利策略仍然具有配置价值。(来源于华福证券《2024年秋季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展望:把握新一轮改革投资机遇》)

【政策等待期可适当扩大红利资产配置底仓】

大同证券指出,近期 7 月的多项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仍在磨底,消费平稳,CPI 回升但 PPI 仍回落,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工业增加值回落,企业经营活力不足,居民信贷收缩,多项宏观经济数据及金融数据综合表明,当前经济表现出一定的韧性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局依然存在,在保与弱的格局之下,三季度政策或将陆续增强。

在政策等待期内,红利资产依然是较好的配置产品,可以适当地扩大红利资产的配置仓位,在配置策略上,依然关注高质量(高 ROE+低估值+高现金流)。(来源于大同证券《大类资产震荡背后的应对之策》)

【阶段性调整或尾声,红利有望重回优势】

中银证券认为,红利有望重回优势。长债的大幅调整使得红利资产配置需求有所升温。红利资产在经历了分红及交易拥挤度等因素导致的阶段性调整后反弹。在内需疲弱的格局未出现明显修复迹象前,红利配置逻辑并未发生破坏,交易逻辑驱动的本轮红利风格调整可能接近尾声。(来源于中银证券:《中银证券策略周报:红利有望重回优势》)

【港股红利投资价值凸显】

天风证券指出,港股红利投资价值凸显:

基本面企稳,内外部环境逐渐改善。美国降息预期回升,日元大幅贬值,海外流动性环境逐步好转。国内经济短期处在稳健复苏趋势中,房地产近期重磅政策频发,港股盈利预期小幅改善,对港股市场形成正反馈。

资金涌入,港股或将反弹。外资进行“高低切换”回流港股“洼地”,截至8月16日,南向资金近30日多日获正向流入。

政策发力,港股红利有望共振。新“国九条”针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提出警示激励并举的举措,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随着政策持续深入实施,部分公司的AH溢价有望继续收敛。

红利为王,港股投资价值凸显。当前股市市场轮动速度快,行业主题不明显,A股、港股红利资产自2023年来均获得明显超额,市场拥抱确定性红利资产有望持续跑赢。相较A股,港股红利资产在股息率及股息率溢价均具有较高性价比。对于两地上市的股票,大部分港股税后股息率较A股具有优势。(来源于天风证券《基金专题报告:港股央企红利,风起》)

买红利,更多“聪明投资者”选择“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通红利30ETF (513290):

1、高股息率、红利支付率:标的指数股息率同类领先,2023年股息率超9%,截至7月底股息率达7.47%,居所有主流港股红利类指数前列。年度红利支付率上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加权平均红利支付率超60%,明显高于其他同类指数。

2、估值更为合理:港股估值相比于A股更低,安全边际更加充分。

3、稳定可预期的高水平分红:全市场首只“每月分红评估”的港股红利类ETF,一年可最多分红12次。

4、行业平衡、成份股聚焦:行业分布均衡,成份股30只,聚焦优质高股息龙头。

“低利率”和“资产荒”下,不妨关注“月月评估分红”的港股通红利30ETF (513820),股息收益相对确定,安全边际更充分!更有联接基金(A:501305;C:501306)方便场外投资者7*24申赎、定投。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月月评估分红”指基金管理人每月可对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和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进行评估,基金收益评价日核定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超过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时,可进行收益分配(详情参见基金合同)。本资料仅为宣传材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人应当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以详细了解产品信息。以上基金属于中等风险等级(R3)产品,适合经客户风险承受等级测评后结果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客户-产品风险等级匹配规则详见汇添富官网。在代销机构认申购时,应以代销机构的风险评级规则为准。本产品由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本基金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本宣传材料所涉任何证券研究报告或评论意见在未经发布机构事前书面许可前提下,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所涉相关研究报告观点或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咨询,或任何明示、暗示的保证、承诺,阅读者应自行审慎阅读或参考相关观点意见。

版权声明:同壁财经为同壁资本旗下新三板垂直财经媒体,聚焦于新三板全市场新闻的报告和深度研究。未经同壁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同壁财经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免责声明:本文所引述机构或个人的观点、言论、数据及其他信息仅作参考和资讯传播之目的,不代表同壁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发现不实信息,请发送邮件至info@tongbicapital.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