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下狠手 利空来袭 中国车企影响几何?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

据央视新闻报道,8月20日,欧盟委员会向相关方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的决定草案。与6月12日披露的临时关税水平相比,此次拟议税率进行了小幅调整。根据终裁披露的反补贴税,比亚迪为17%、吉利为19.3%、上汽集团为36.3%、其他合作公司为21.3%、其他所有非合作公司为36.3%。此前,比亚迪、吉利以及上汽集团的初步裁定结果税率分别为17.4%、20%和38.1%。

从税率看,和7月4日的初步裁定差不多,确实是进行了微调。但有个很有意思的裁定,就是对特斯拉作为中国出口商实施单独关税税率,现阶段定为9%,而此前特斯拉适用的税率为20.8%。当然,这些税率目前是暂时的,欧盟委员会还要在 11 月最终作出决定。自2023年10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4日,欧委会公布了初步裁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7.4%至37.6%的临时反补贴税;2024年8月20日进行终裁披露,并将于11月4日前做出最终裁定。

对于欧盟的终裁披露,实际上都是预期之内的。毕竟,这个事迟早要来,因为国内电动汽车的发展迅速,已经严重影响到欧洲百年汽车工业的发展。而且,现在电动汽车价格和优势不断扩大,这样的发展显然对于欧洲汽车工业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欧盟出手,也是能想通的。不过,这件事以来,国内官方反对、欧盟中国商会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中国车企强烈不满的同时,欧洲车企巨头宝马、大众以及奔驰等负责人也认为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

虽然各方不满,但目前看欧盟临时加征反补贴税以及11月如果最终裁定落地,对中国车企的影响是直接的:一方面,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售价肯定有影响,竞争力可能削弱。比如以某车5万欧元价格为例,加征17%反补贴税下,成本将增加8500欧元,这可能导致国内电动汽车的售价超过其他欧洲品牌的售价,进而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另一方面,销量上的影响也将是直接的,出口或有大影响。数据显示,在德国,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从 6 月份的 13%下降到 7 月份的 8%;在法国,这一数字从 8%下降到 5%。据外媒及相关数据公司报道,7 月 5 日欧盟开始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近 38%的临时关税后,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受到明显冲击。数据显示,在欧盟的 16 个国家中,7 月份中国电动汽车注册量环比暴跌 45%。其中,MG 品牌销量同比下滑 20%,极星则遭遇了42%的同比跌幅;

这种影响下,中国车企势必会做出相应的应对。从短期看,中国车企可能会考虑如何减少关税的影响,比如可能会寻求本地供应商合作或者在欧盟境内建立更多的生产设施等;而中长期,可能还是会从多方面去提高竞争力。比如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技术的创新,减少价格依赖。除此之外,也可能会积极开发非欧盟市场,以摆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而从国内方面,预计政府也可能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政策,帮助车企应对外部挑战。

对于资本市场以及汽车板块而言,这绝对是利空消息,短期内的冲击不可避免。例如昨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下跌3.95%,这与新能源车权重股的下跌不无关系。昨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跌幅都超过了5%。而在A股市场上,汽车板块自6月以来持续走低,本月更是大跌超7.5%,整体表现低迷。然而这种影响还需关注事态进一步的发展。短期来看需关注车企应对的效果;如果中国车企能够有效降低成本并在欧盟本土化生产,结合良好的口碑和整体优势,仍有望获得消费者青睐,为行业带来新的刺激和提振。

总结一下:

1、欧盟披露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决定草案,这或将从量价上削弱中国车企在欧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对于欧盟的出手,中国车企势必会有回应,短期无论是寻求欧盟本土供应商还是在欧盟建立生产设施等,目的都是减弱关税的影响;中长期可能通过各方努力,减少对价格等的依赖,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3、对资本市场以及汽车板块,仅从事件本是看短期或有利空,但此前已有反映下,进一步影响或有限。同时,仍需关注事态进一步的发展,如果车企应对良好以及车企有效降低成本后,对行业或有新的刺激和提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