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支持高校与企业合作探索元宇宙技术,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若干措施》还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提出聚焦智能制造、元宇宙、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支持江汉大学打造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申报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各1个。支持武汉商学院与有关企业探索联合举办软件与汽车智能产业学院

8月6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武汉市支持市属高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微信图片_20240809175714.png

《若干措施》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 支持创建“湖北省高等教育智慧校园标杆校”,培育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典型场景。
  • 支持市属高校与头部企业合作探索大模型、元宇宙等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变革。
  • 全面打造智慧教学空间和数字孪生校园,建设一批虚拟仿真实验室和虚拟教研室。
  • 开展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建设“人工智能+教师教育”实训平台,高质量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
  •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学科之间尤其是人工智能与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提升学科交叉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若干措施》还在产教融合发展方面,提出聚焦智能制造、元宇宙、新材料、文化创意等领域,支持江汉大学打造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申报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各1个。支持武汉商学院与有关企业探索联合举办软件与汽车智能产业学院、信创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力争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2个。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避免的趋势,教育行业亦不例外。

作为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意味着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系等全方位的变革。

微信图片_20240809175717.jpg

武汉高校在元宇宙领域的科研创新活动十分活跃,多所高校建立了元宇宙相关的研究机构或实验室,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这些机构聚集了众多跨学科的研究人才,致力于元宇宙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场景的研究。同时,高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元宇宙技术研发和测试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如武汉大学元宇宙虚拟校园,由武汉大学学生团队打造的元宇宙虚拟校园项目,在“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荣获最高奖项。

该项目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激光扫描等技术,实现了对武大校园的高精度三维重建,并开发了智慧语音助手、天气系统、跑酷打卡等丰富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沉浸式的校园游览体验。这一项目不仅展示了武汉高校在元宇宙技术方面的创新能力,也为元宇宙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武汉理工大学及华为技术公司共同建设人工智能与元宇宙科创中心,包括“数字孪生与工业元宇宙”、“元宇宙赋能未来汽车”、“元宇宙与沉浸式教育”、“元宇宙赋能智慧交通及能源碳中和”等实验室。

武昌理工学院开设首届元宇宙3D场景创作师“工匠班”,最终共有24名同学加入首届元宇宙特色班,该校智能建造学院为该班制定了特色课程,配备了专业导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跟踪管理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809175719.jpg

由此看来,高校开展元宇宙院系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相关人才的需求,更是为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当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持续高涨的数字人才需求。

近年来,数字人才不足、人才素质与产业相关岗位需求不匹配、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日益凸显。据测算,我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左右,而且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激增。

微信图片_20240809175721.jpg

今年5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发布《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紧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更好支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欧阳日辉教授认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有机衔接,高等院校应推动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内容等与数字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形成互相反馈、互为参照的人才培养生态。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