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款利率创新低,存款规模却仍在飙升

有钱不敢花

作者 | 陈不白

息差紧绷,银行的日子不好过。调低存款利率,银行又能舒服地缓一口气了。

7月25日,“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个月、半年、一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二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

以工商银行(601398.SH,01398.HK)为例,从7月25日开始,工行三个月、半年、一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都在不超过1.5%;两年、三年、五年整存争取挂牌利率也都在“1”字头,均未超过2%。

图片源自工商银行官网

在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虽然存款利率不断下降并进入“1”时代,但是银行的存款规模仍在大幅增长。据新京报报道,2023年21家A股银行存款新增超17亿万元,其中工、农、建等国有大行的存款规模增速均超10%。进入2024年一季度,银行存款规模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

尽管银行存款利率创下历史新低,但大家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捂紧自己的钱包。

01

息差承压,银行打响保卫战

下调利率背后,银行靠“吃息差”躺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最近几年,大多数商业银行都饱受息差收窄之苦。

以“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为例,2023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601288.SH,01288.HK)、中国银行(601988.SH,03988.HK)、建设银行(601939.SH,00939.HK)、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的息差均出现大幅下降,降幅在16到31个基点之间。

对于息差收窄,中信证券(600030.SH,06030.HK)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强调,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贷款利率显著下行,然而银行的负债成本相对刚性,息差持续压缩,加大了经营压力。

2024年一季度,国有五大行的利息收入增长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以工商银行为例,2024年一季度,工行的利息收入就出现“大跳水”。2024年一季度工行利息收入0.36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4%,而2023年一季度工行的利息收入0.3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1.89%。这意味着,一年时间,工行的利息收入增速接近“腰斩”。

工商银行的利息收入开始不足了,其他几家国有行也是一样。从2023年一季度到2024年一季度,农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速跌了接近1%,中国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速跌了接近10%,建设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速跌了接近2%,交通银行的利息收入增速跌了接近8%。

2023年各家银行的净息差也是跌跌不休,据信达证(601059.SH)相关统计,在2023年上市银行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的累计年化净息差,分别减少25bp、23bp、11bp和23bp。

2023年上市银行净息差排名中,常熟银行(601128.SH)、平安银行(000001.SZ)、招商银行(600036.SH,03968.HK)的净息差排在前三名,分别为2.86%、2.38%、2.15%;交通银行、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重庆银行(601963.SH,01963.HK)的净息差排在后三名,分别为1.28%、1.46%、1.52%。

  

02

存款利率下降,规模却在飙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财产品打破刚兑的大背景下,虽然存款利率已经大幅下滑并进入“1字头”时代,但是银行的存款规模增长仍然在狂飙。据新京报贝壳财经相关统计,2023年21家A股银行存款新增超17亿万元,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存款规模增长速度均超过10%。

2024年一季度,银行存款规模增长的趋势仍在继续。

从国有五大行的情况来看,以工商银行为例,一季度其存款规模为35.04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规模为21.19万亿元,活期存款规模为14.11万亿元。对比之下,2023年一季度工行的存款规模为31.98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规模为17.81万亿元,活期存款规模为13.53万亿元。对比可见,2024年一季度工行的存款规模比2023年一季度整整增加了3万多亿元。

股份行的情况也是一样。以招商银行为例,2024年一季度招行的存款规模为8.44万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增长了2.39%,相较于2023年一季度末的7.77万亿元则增长了8.62%。

2024年一季度末,虽然招商银行没有披露定期存款的具体规模,不过其在财报中强调,1-3月本集团活期存款日均余额占客户存款日均余额的比例为 52.13%,较上年全年下降4.95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客户风险偏好下降,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影响,客户投资定期存款产品需求高企,活期占比有所下降。

有银行人士告诉源媒汇,“居民存款表现出了高增长且定期化趋势明显的特征,说明了居民消费和投资需求疲软。除了居民,企业也在增加定期存款,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对于客户偏向定期存款,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报告指出,由于居民消费有待恢复、总需求不足,存款主要留存在居民部门,没有进一步通过居民部门支出转化为企业存款。同时,企业和居民的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剧,定期和活期存款比重已由2017年的“六四开”升至目前的“七三开”。

03

存银行只是因为“风险低”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降到历史新低,大家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护住自己的钱袋子。

一些储户开启“特种兵”模式,通过存款搬家以获得更高的收益。据相关报道,由于国有大行与中小银行普遍存在利差,一些储户会选择腾挪存款,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发掘高利率“网红银行”,比如桂林银行、武汉村镇银行等。也有一些人通过南向通,寻找香港银行的存款机会,包括人民币存款、港元存款、美元存款等。也有投资者也在通过购买QDII基金等方式,配置全球资产,寻找在欧美、印度、越南等海外市场的投资机会。也有居民通过购买国债、增额终身寿等理财保险实现家庭财富多元化配置。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告诉源媒汇,“因为资产荒,大家有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但是低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是不存在的,股市、债市、理财都有风险,很多投资人只能选存款这条路,因为存钱一般来说是没有风险的,即便有风险,如今也有存款保险制度给予一定的安全保障。所以,存银行不是因为利率高,而是风险低。”

盘古智库江瀚则向源媒汇强调,“在资金充裕而优质资产稀缺的背景下,资产荒现象日益凸显。传统的高收益投资项目如房地产、信托等受到严格监管,风险上升;而新兴的投资领域如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尚处于发展初期,难以承接大量资金。这使得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成为资金的重要避风港。”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