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投资人:今年的重点是数字化

数字化医疗的春天要来了。

数字化医疗的春天要来了。

资本向新,产业向质。在新的周期转换中,我们要放弃以往的路径依赖,积极拥抱变化,寻找新的突破口。

对于投资行业来说,过去一年,周期性特征愈加明显,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背景下,坚信价值投资显得尤为重要。这一点,深刻体现到中国的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以AI大模型、算力芯片、机器人、生物合成、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新赛道不断涌现,国产替代依然火热,企业出海热火朝天。如何从“本地化”到“全球化”发展成为新的风口,这些都是创业创新者的新机遇,也是产业投资人的新动力。

7月10日,2024融中夏季峰会之融中2024(第十届)中国产业投峰会于北京四季酒店盛大举办。峰会由融中传媒、融中母基金研究院主办、融中财经、融中咨询协办,以“穿越窄门”为主题,来自投资圈和产业界的重磅大咖新秀,围绕产业投资、CVC、医疗大健康、高端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展开探讨,深刻剖析了中国产业投资新质发展的趋势和机遇。

会上,源星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金炯作为主持人,苏州基金副总经理&合伙人崔远、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高级合伙人高洁亮、蒙牛创投总经理胡智渊、高特佳投资集团总经理孙佳琳、国科投资合伙人张堃、谢诺投资创始合伙人&集团CEO朱威以“数字化,赋能医疗全产业链焕新发展”作为主题进行讨论。

以下为本次论坛的主要内容,由融中财经整理。

金炯:感谢融中安排这个专场讨论,刚刚融中数据发布,带给我们七位医疗行业的投资人一个特别暖心的消息,那就是医疗健康又重回今年上半年投资热度榜的前三。2021年下半年以来医疗健康产业进入颇有挑战的寒冬,希望医疗大健康赛道可以重回春天,感谢融中给我们这个赛道上所有努力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打气。

今天非常高兴我有六位伙伴一起交流,我们都是在医疗大健康赛道上耕耘了多年的资深投资人。首先请各位简要介绍一下各自代表的投资机构,尤其谈一下你们在医疗大健康赛道上过往几年的布局。

先从苏州基金崔总开始。

崔远:谢谢金总,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参加融中的论坛,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由媒体组织的类似活动。我个人在2008年进入到这个行业,最开始在启明创投等机构工作了八年,2016年创建了险峰旗云,两个月前有幸加入苏州基金。过去十几年一直在医疗领域直投方向努力,苏州基金本身是一支由苏州市政府发起,市场化运作的母基金+直投的一只基金,管理规模约150亿元。

主体是投母基金,过去主要的方向围绕科技和医疗两个方向,医疗占40%,科技等赛道占其他部分。

高洁亮:大家下午好,我叫高洁亮来自鼎晖投资,鼎晖投资成立至今22年,总体资产规模约1500亿。我所在的鼎晖创新与成长基金专注技术创新类行业的早期和成长期投资,包括硬科技、人工智能、软件、医疗健康等领域。我在鼎晖创新成长基金中主要从事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

胡智渊:很感谢融中邀请参加本次大会,我是蒙牛创投的胡智渊。

蒙牛创投这家机构是蒙牛集团唯一的CVC基金,主要围绕蒙牛营养、食品生态链去做第二第三增长曲线的投资。布局方向包括老年经济、营养、健康生命科技、生物科技以及合成生物制造多个领域。

孙佳林:非常感谢融中组织这样一个会议,我是来自高特佳的孙佳林。高特佳是2001年在深圳设立,我本人是从2007年就在高特佳工作一直做到现在。我们从2008年开始转型投资大健康赛道,到2010年已建立专注更深耕大健康领域的投资团队和产业布局,现在在我们资产管理规模在200亿以上,投资项目100多个。

高特佳到现在依然聚焦和专注大健康投资,在适当的时机去做天使投资、VC投资、PE、并购,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会有不同的机遇,很期待跟各位嘉宾再探讨。

张堃:谢谢金总,各位嘉宾好,我叫张堃,来自于国科投资,我们是中国科学院控股下属的投资平台,追溯历史可以到上世纪80年代末,在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经委一起设立,当时给我们的定位就是在中国科学院做科技成果孵化,也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科技成果孵化的机构。2007年转型做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方向包括智能制造、AI基础设施、AI应用和智慧医疗领域。

朱威:谢谢主持人,大家好,我是谢诺投资的朱威,谢诺是一家产业研究驱动的前沿科技投资机构,自上而下围绕能源革命、信息革命、生命科学做产业知识图谱研究,自下而上围绕科技浓度高,原创性技术创新突出的硬科技项目做投资布局。未来我们会继续支持科研成果转化,All in AI ,支持好来自学术界、产业界AI+医疗的科技创新。

金炯:谢谢朱总,通过几位嘉宾的介绍可以看到,医疗赛道投资人是耐心的投资人,都多年专注于医疗赛道而且矢志不渝。我本人是在2002年进入风险投资行业,2011年我所在的源星资本开始成立人民币基金,我自己也是从人民币基金开始专注于医疗健康赛道的投资。

源星资本目前致力于医疗大健康和智能制造的投资。

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数字化、人工智能,接下来请各位嘉宾阐述一下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心得。尤其是数字化医疗、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技术如何赋能医疗大健康赛道,如何用技术来重塑新的商业模式?

投资策略与经验

金炯:我先抛砖引玉一下,在2015和2016年,我投资了医药互联网和医疗大数据领域的早期A轮项目,这些项目都与行业顶尖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合作。但由于当时AI大模型和算法技术,尚未实现突破性发展,这些早期探索项目主要服务于临床科研,虽然也发表了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但在商业模式构建上面临了重大挑战。

2018年,我们开始投资利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来赋能一线临床需求的企业。例如,从联影医疗分拆出来的联影智能团队,在短短三四年内已经完成了10+ AI平台,100+AI应用研发,获批了八个NMPA三类医疗器械证。它们在影像诊断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所投资的医疗服务企业,也反馈说,使用AI智能技术,确实提高了临床诊断的质量和效率。

我个人的投资观察就是,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帮助创新企业跨越了许多专业应用上的技术门槛,并通过满足临床需求以及整个医疗产业链效率提升的深度需求,完成了新的商业模式的构建。数字化医疗目前正处于早春阶段,如果团队具备深厚的技术实力、临床经验并得到产业和资本的支持,前景是非常光明的。

朱总,接下来请您介绍在投资数字医疗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经验。

朱威:我们认为,随着老龄化、人均医疗支出的增长和互联网的发展,民众对医疗知识的学习和传播非常快,以及对医疗需求的快速增长可能会与医疗供给产生巨大的社会矛盾,也会给整个国家的社会负担形成很大的挑战。

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大通量、低成本、高效率处理数据会成为可能。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在数字医疗服务和医疗行为当中是核心的因素。而我们看到,由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更便利、更便携、更及时获取个人健康数据成为可能。

金炯:也就是说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处理会有更好的技术出现,对吗?

朱威:是的,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大通量海量数据实时获取和传输也会成为可能。

基于人工智能医疗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大数据和模型进步,有望发展出庞大的医疗知识系统。该系统将辅助医生,提供更便捷、更普惠的医疗服务,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国家分级诊疗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数据多基于统计功能,对临床医生提升诊断和治疗水平帮助不大,设想将多模态、具有完整证据链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大模型进行应用,可能会形成智能化、专业化且小型化的解决方案系统。人工智能的赋能将促使传统医疗器械企业开发出更具普惠性、可及性,以及更低成本的医疗工具,这对医生和患者都具有巨大价值。

数字医疗的发展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来的要晚,但可能会比我们想象的来的要大。这正是我们进行投资时所追求的:投小、投新、投长期、投科技、投未来。

金炯:谢谢朱总,你刚才的发言基于医疗产业的投资价值观,希望通过投资医疗健康赛道来应对当前所面临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因为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性,作为投资人我们希望用创新的模式、创新的技术去解决短期不能解决的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张堃总,您刚才讲了国科背景就是中科院,背靠这么前沿深厚的科研大平台,你们是怎么在投资中发挥这一优势的?相信拥有这么强的资源背景,你们的投资思考和布局一定更深入,也请您分享一下您的投资洞察和经验?

张堃:谢谢金总。在今天的讨论中,我们虽聚焦于医疗领域,但基于中国科学院的背景,我们放眼长远,分享一下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逻辑和历史。

我们坚信科技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历史上,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信息革命,我们始终围绕由科技引发的产业变革进行投资。从技术的萌芽到成熟,我们遵循这一逻辑线进行投资。

在人工智能尚未兴起之前,我们的投资重点在于芯片、软件基础制造以及集成,尤其是与中国科学院所相关的企业,例如沈阳自动化所芯源微、成都信息所的中科信息。当时,我们也不能预料人工智能何时爆发,但我们坚信技术的力量。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我们已在底层打下坚实基础。

在人工智能初期,我们继续围绕中国科学院,特别是计算所等几家院所进行投资,如中科寒武纪、中科海光信息。在大模型技术尚未在国内成型时,我们已早早布局,与中国科学院相关的企业,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杰出校友刘庆峰总创办的科大讯飞子公司讯飞医疗。讯飞医疗在2017年通过医生职业资格考试,辅助基层医生进行诊断,实现了基层医生全科诊断的智能问诊系统,解决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随后,讯飞医疗逐步扩展到医院布局,并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到来时,基于之前的积累,迅速推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极大提升了医疗专业模型的水平。

回顾历史,我们并非可以预知产业哪个时间点会爆发,而是始终坚持投资真正的硬核科技。我们相信,这些科技必将引发产业变革,这是我们投资的核心逻辑。

金炯:感谢张总,下面请高特佳的孙总发言,高特佳始终专注于医疗大健康赛道的投资,可谓矢志不渝,下面听听您的投资分享。

孙佳林:朱总和张总已经全面阐述了数字化在投资领域的重要性。高特佳投资的领域并未局限于数字化,我们专注于大健康全产业链的投资。我们发现,许多优秀项目实际上都具备数字化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大健康行业的新技术发展中。

在药物领域,AI新药研发在小分子药物发现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目前,全球已有五款通过人工智能或数字化发现的新药进入临床三期。在大分子药物领域,如蛋白质领域,也有显著的发现。高特佳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了投资,数字化显著提高了新药发现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相应的研发成本。例如,我们投资的普瑞基准,是一家专注创新药差异化研发策略的平台型公司,其创始人分享了中国妇科肿瘤医院借助人工智能治疗机制取得的新进展。

在医疗器械领域,数字化的应用更为深入。金总提到的联影智能也是高特佳投资的企业,其应用在辅助诊断场景的AI技术不仅实现了数字化,更达到了智能化和生态化,这在医疗器械领域是深度医疗工具应用的体现。高特佳在这一领域持续投资,包括智能机器人手术项目和核酸药物递送系统,这些都是智能化的探索。

在医疗服务领域,数字化的应用更为广泛。我们早期投资的电子、信息和数字技术主要集中在医疗服务赛道,医院和医药商业的应用非常广泛。甚至在港股市场,有SAAS类公司上市,这与今天的主题相契合。数字化确实为整个医疗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全面赋能。

高特佳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领域有意或无意地投资了许多项目,包括与联影智能公司合作的手术机器人,以及最近上市的方舟健客,这是一家专注大健康领域的中国最大线上慢病管理平台。

我们认为,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在大健康行业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得益于这些技术的持续赋能,医疗产业链必将获得新一轮的创新发展,惠及更多的患者。大健康领域的专业投资就是不断探索和顺应这些技术风向的过程,这是符合我们投资理念的。

金炯:接下来有请胡总,蒙牛创投现在在数字化医疗有什么样的洞察包括下一步的布局呢?

胡智渊:今天讨论的议题非常广泛,主要涉及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两个层面。但我认为现在为医疗领域提供服务的大多都是数字化,智能化尚未普及,也许未来某一天会向智能化方向转变。尽管一些数字化工具或大模型工具可以辅助医生,但在当前的医疗政策和环境下,完全替代医生的角色还有待时日。

另外,我想谈一下在医疗大健康行业中,医药是重要的核心板块。全球医药行业的重大变革主要由小分子靶向药和抗体技术推动,这两项技术的突破极大地活跃了整个行业。从过去发展过程中来看,你会发现数字化已经嵌入到里面,在医药研发过往过程中早就有数字化了,而最近在药物发现和靶点筛选方面,数字化工具的应用也在日益增多。,我认为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医药行业中仅作为工具存在。尽管有些AI制药公司已经崭露头角,但还是不敢过早布局,因为我不认为医药AI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服务行业。这是我过很长时间最大的考虑,我不认为医药AI是单独能够存在的细分市场。

金炯: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技术会赋能到整个医疗产业价值链条上。

胡智渊:是的,我还有另外一个感想。医药行业在基因通路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发展表明,人类生命健康在基因层面具有极高的复杂性。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对高质量数据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些数据是训练大模型、发现生物学新通路和机制的关键。然而,创新药公司目前尚未具备利用这些大模型的能力,这在投资领域构成了一大挑战。

技术革新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资本市场渴求耐心资本。目前仍需等待科学家挖掘和公开更多数据,以便大模型能够进行深入分析和发现。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可能在十年内都无法实现基因治疗和靶向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因为行业内的靶点和潜在分子正在逐渐枯竭。

与此同时,国际医药巨头如辉瑞和阿斯利康等公司的创新能力已不如以往。他们更倾向于通过收购小型公司来弥补自身的创新不足,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这种趋势在近期的巨额交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反映出医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创新挑战。

另外,我再补充下,我们蒙牛也在做数字化,蒙牛本身是覆盖大概20亿人群,覆盖巨大老百姓群体。你怎么服务他?你用什么样的产品服务他?你怎么利用数据?像这些都是我们在创投上做的一些布局,谢谢大家。

金炯:谢谢胡总,在医疗大健康赛道上,智能化也好,数字化也好,长久以来都是产业价值链上的各类药械企业和医疗服务企业在科研和管理上的提升效率的技术工具,怎样把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独立发展出可持续并且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下面请鼎晖的高总,谈谈在数字化、智能化上的观察和投资逻辑。

高洁亮:鼎晖自成立以来持续布局医疗领域,累计投资了大约100个医疗项目,细分领域涉及创新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数字医疗、外包服务、科学仪器、农业、合成生物学等,其中数字医疗是我们重点覆盖的细分领域。

数字化在生物医药行业中扮演着工具的角色。从过去的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到近期的人工智能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持续赋能医疗产业。

鼎晖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了系统的布局,比如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商汤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AI制药、AI影像和脑机接口等细分赛道也布局了多家企业。

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分享我们对数字医疗领域的理解:商业化、团队、竞争。

首先是商业化,创新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最终要关注在商业化阶段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优势,比如疗效提升、成本下降等;

第二个是团队,除了关注人工智能的研发能力外,还需要关注原有细分领域的团队实力,比如AI制药企业药物研发的能力,AI影像企业团队医疗器械研发的能力。

最后一个是竞争,人工智能赛道目前比较火热,选择细分赛道的时候要关注竞争格局,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同质化竞争会导致后期商业化难度加大。

金炯:高总讲的非常全面,也非常透彻。苏州基金的崔总上台之前跟我交流,苏州基金现在在数字化医疗要开始做布局,请您聊聊在数字化、智能化投资上,苏州基金会有不同的策略吗?

崔远:几位朋友已经全面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我在此补充一些个人的观察和想法。

苏州基金将大部分资金分配到科技和医疗两个领域。科技基金的GP从5G、AI逐渐关注到数字医疗板块,而医疗基金则从新药研发、临床研究和营销出发,同样关注数字医疗领域。这表明科技基金和医疗基金在数字医疗这一交叉领域有着共同的关注点。

我们投资的GP已经覆盖了1400家企业,发现数字医疗企业如果能够同时获得科技基金和医疗基金的青睐,将有助于它们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并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关于未来的投资策略,在上台前与金总讨论时提到,当前许多投资标的的潜在回报率没有过去那么高。这些回报一部分来源于企业的成长,另一部分来源于流动性的增加。在过去资金充裕和IPO路径畅通的情况下,流动性的增加对企业回报预期是有利的。

我们对数字医疗的判断标准是一致的,即是否有好的流动性。是否具有较好的现金流和稀缺价值是我们评估投资项目的流动性的标准。

金炯:非常感谢六位从各自机构在医疗赛道整体布局以及数字智能化投资上的经验分享。

医疗赛道本身投资,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壁垒,作为投资人,我们每天都需要不断学习,尤其是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等新兴技术,我们的角色虽然不是直接从事技术创新,但是我们需要理解并评估这些新技术如何能够成功地在医疗产业里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最终能够获得临床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重认可。通过我们的投资工作,有效地支持了技术创新,也推动了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医疗健康投资人们的“信仰”

金炯:前面发表论坛演讲的澳银投资的熊总说,风险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他的一种信仰。作为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人,我们所坚信的是什么,我们所坚持的又是什么,面对挑战我们如何保持勇气,不断前行。在论坛尾声,我想邀请各位分享一下,你们与自己的投资团队或者被投企业交流时,最常表达的激励和鼓舞的话语。

崔远: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尽管还没有找到答案。我建议我的同事和朋友们利用当前资本市场的冷静期,深入反思我们创立基金或企业时的愿景和初衷,以及我们的比较优势。现在正是一个反思和复盘的好时机。

金炯:不忘初心和当年出征的优势。

高洁亮:谢谢金总。我始终坚信人们对生命质量和长度的追求是不变的。今天大会的主题是穿越窄门,我觉得乐观和坚韧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穿过去就是一片坦途。

胡智渊:在医疗大健康赛道提到信仰,我提出一个事实,中国已经明确进入老龄化社会,前几天中国公布的2024老龄化数据,老龄化速度非常明显,而且仍在加速。据中国官方数据,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2亿人群,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未必说需要动手术或者吃抗癌药,而是需要针对银发经济,提供如保健品或营养品,以及肌肉衰退、心血管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我们应该思考我们服务的人群,健康需求是巨大的,不应只关注严肃医疗。

金炯:不要盯着疾病,要盯着健康。

孙佳林:我们应该顺势而为。就像金总提到的,高特佳控股了一些成熟企业,也投资了一些早期项目,无论是成熟企业还是初创企业,都需要意识到数字化的重要性,并抓住这个机遇来持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以提高产品的可及性。在投资时,我们也会特别关注创始人对新技术应用的敏感度,是否重视将一些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甚至是跨行业跨领域的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中,因为这些能够把握先机的企业和创始人将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顺势而为,数字化、智能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踩准先机的一定会发展的更好。

张堃:正如我们公司名字里所体现的,我们一直相信科技的力量。30多年来,我们见证了科技如何帮助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投资药物还是医疗器械,我们都看到了从循证医学到精准医学的发展。

今天到了这个窄门,下一步想要突破传统就需要通过数字和智能技术,随着计算医学的诞生,像药物研发的行业痛点,例如新靶点发现痛点、分子研发痛点、临床匹配、临床设计痛点,这些困难的突破都有了可能,所以下一个科学技术的爆发点很可能就是计算医学这个方向。

朱威:我们对数字医疗的投入当期能带动包括电子、通讯、精密仪器和精密制造等产业的巨大创新需求,远期能够为国家提供可负担、普惠、精准、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奠定基础。这样一个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公共资源投入,也需要市场化投资。在我们这个数字+智慧医疗的基础设施之上,伴随创新的不断涌现,为全球健康提供中国方案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景。这也是我们作为耐心资本的价值所在,愿与各位投资者、各位投资专家共勉。

金炯:谢谢今天在座的各位嘉宾,跟你们交流受益匪浅。我们一起携手并进,秉持我们对智能数字技术赋能医疗产业的相信,对身为风险投资人的职业自信,努力向前,共同穿越窄门,为医疗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一份努力,谢谢。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