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山东出生人口61万

最近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观点,比如: 生育奢侈品化; 穷人断代; 战国时大多数的普通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绝后了。 ……………………………… 本人从未听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虎狼之词。

640.gif

最近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观点,比如:

生育奢侈品化;

穷人断代;

战国时大多数的普通人,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绝后了。

………………………………

本人从未听过如此大逆不道的虎狼之词。

毕竟山东一直都是人口大省,就算去年全村只生了一个孩子,也不影响全省人口过亿的基本面。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年末山东常住人口10122.97万人。

下图是“同花顺iFinD”中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份的数据。

广东依然是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山东排名第二,其次是河南和江苏。这样一看,山东的人口优势依旧存在。

但是,从出生率看,形势就不太乐观了。

根据官网数据,2023年:


山东全年出生人口61.0万人,出生率6.01‰;

死亡人口83.1万人,死亡率8.19‰;

人口自然增长率-2.18‰。

2016年,山东全年出生人口178.42万人。

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61万人。

七年时间,新生人口直接减少了100多万,跟我小时候邻居为了生三胎东躲西藏,家里的电灯泡都被计划生育的人故意砸碎了,形成鲜明的对比。

那个时候,生育率低甚至被当成发达国家的标志,它不是一个中性词,而是一个褒义词。

我没学过社会学,

只能从身边的一些小事来感受新生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

一是母婴店越来越难开下去了。

前几年赶集的时候,强烈感受到了镇上的消费升级,因为专门的母婴店从县城下沉到了乡镇。但是:


2022年全县出生人口9214人,2023年全县出生人口8132人。一个户籍人口110多万的县,每年的新生儿不到1万人。

县里每年不到1万人的新生儿,怎么支撑起2000多家母婴店?

搜索县里的母婴店,共显示有2844条记录;

但是存续期3-5年的母婴店,只有138条记录。


就拿上市企业来说,比如孩子王。

公司这几年的收入规模几乎停滞不前,2023年营业收入为87.53亿元,还没有回到2021年的水平。但是,2023年公司收购了乐友国际,这是并表后的收入。


我们从孩子王门店店效情况看:


坪效增速和店均收入增速全部下滑。

纵使公司再开设更多的店铺,但是店均收入不增长,公司的整体业绩也不会好看。这只是规模的扩张而已,而不是有质量的增长。

新生人口减少,叠加现有人群不敢消费,消费品企业会更加艰难。


有人的地方才有活力,有人消费的地方才能拉动GDP。


首先,我们吃喝玩乐的钱,跟养育一个孩子的钱相比,那都是小钱。


现在的问题在于,很多年轻人不想生孩子了,因为没有信心能让后代过上更好的生活。一个人从小到大好好学习,好好工作,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但是到了成家的时候,却发现只靠自己根本没有成家的资本。


既然如此,不生孩子,也是一种善良。


其次,现有人群的消费降级,其实就是不敢花钱了。

先不考虑新生儿减少,对房地产、婚姻、家具、装修等等行业造成的收入利润减少,这些减少额,很难通过其他商品的增量消费来弥补;

就拿现存的消费来说,农产品、日用品、服装、食品……诸多商品,低价竞争都快没有底线了,甚至有的商品低于成本价销售,因为不回笼现金企业就活不下去。


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

拼多多一再拉低人们对商品的定价下限。

信心比黄金重要,大家对未来的收入没有信心了。

有钱的不敢花钱,没钱的不敢借钱花钱。

企业只能使劲卷了。

现在及接下来企业的增长目标可能是这样的:


保现金流>保收入>保利润。

没有利润也可以活下去;

保不住收入,通常是市场份额保不住了。

但是没有了现金流,企业就活不下去了。

不要怪人们不消费。

原来割韭菜割得那么狠,不懂得可持续发展,现在的韭菜,已经觉醒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