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元的苹果Vision值得买吗?我们到苹果体验店感受了一番

苹果打开了“新世界”。

「XR 设备从此分为两种,一种是 Vision Pro,另一种是其他。」

2024 年 6 月 28 日,在将近一年的「预热」后,Vision Pro 终于在中国内地发售。和年初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政策一样,Vision Pro 目前仅在 Apple Store 中提供预约体验。

IMG_1092.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现场摄制

由于设备有限,各 Apple Store 的体验预约名额非常抢手,这一次小雷努力争取到了位于广州天环苹果体验店的体验名额,第一时间给大家送上探店体验,同时也提供一些购买的建议,并就 Vision Pro 及其背后的全新 XR 内容生态分享一下个人的看法。

门店全流程体验丝滑,这很Apple

和美国的门店一样,Apple 会在店里设置专门的 Vision Pro 体验区——一个铺了地毯,设置了数张双座转角沙发的区域。每张沙发中间有一个小巧的木质置物板,用来放置 Vision Pro。体验区还有两个柜子:

一个展示着 Vision Pro 的周边产品(旅行收纳包、可以增购的电池、由「亲儿子」Belkin 推出的电池挂绳)。

IMG_1103.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另一个则放了一台 Apple 定制的镜片度数计:

即使你像小雷一样有近视和散光,想体验 Vision Pro 也不需要专门换成隐形眼镜,在现场也不需要经过繁琐的验光流程来确认视力情况,这台机器可快速测试现有眼镜的具体度数,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

店员只要扫描二维码,门店后台就会匹配好对应的镜片。值得一提的是,店员介绍,店里有「几乎所有」矫正镜片,像小雷这种四五百度的近视和散光「根本不在话下」。

IMG_1106.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但说到具体的度数范围时,店员表示「自己也不清楚」,因为镜片上只有识别码,不会显示具体度数——视力情况医疗数据,属于要脱敏的信息,店员在测试眼镜、匹配镜片、设置 Vision Pro 的整个过程中都无法得知体验者的具体视力数据。

除了匹配眼镜度数外,小雷也需要用搭载 Face ID 的 iPhone 测量面部尺寸,以匹配具体的遮光罩尺寸、弧度。设置过程和录入 Face ID 类似,但更简单、也更快速。

如果你没有使用 Face ID 的 iPhone,店里也会提供相应的设备。

测量完成后,店员会让门店后台准备相应的 Vision Pro(每体验完后设备会送回后台清洁消毒),同时讲解相关的交互手势。

IMG_1100.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Vision Pro 交互手势有三个,分别为:双指捏合两次(Tap)、双指捏合拖动(Scroll)和双手捏合缩放。如果你之前有用过 Mac 的触控板的话,这些手势你都可以直接上手。机身右上方的「滚轮」按键作用与 Home 键类似,旋转则是调整「沉浸模式」的环境透明度和背景音量。

Vision Pro 的体验,和售价一样「哇塞」

不一会儿,适配小雷视力度数和脸型的 Vision Pro 就配好出库了。因 Vision Pro 内置了虹膜传感器,佩戴后 Vision Pro 会自动根据佩戴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设备的瞳距,并引导用户扫描镜片数据的二维码,二次矫正显示效果。根据店员的介绍,Vision Pro 的主动瞳距调节范围非常大,「从五十几到七十几」都能适配。

IMG_1113.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Vision Pro 不需要传统的「开关机」操作,跟 MacBook 开盖即用一样,接上电源线,戴上就能用,摘下就会「休眠」,断电就是关机。顺带一提,Vision Pro 的外置电源用的是 13V6A 的输出配置,同时外置电源上也有一个 USB-C 接口,可以「给充电宝接充电宝」带来更长的续航时间。

IMG_1097.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特别提醒一下的是,雷科技以下体验仅针对 2024 年 6 月 28 日 Vision Pro 展示版系统。

戴上后,Vision Pro 默认会以全穿透的形式显示周围的内容,FOV 小雷感受到在 100 度左右,和大多数高端 VR 设备类似。但和这些设备不同的是,Vision Pro 的显示效果非常出色,像素密度和像素亮度非常高,即使在视野边缘,也不会因透镜放大而感到像素。

还有,Vision Pro 有着极低的显示延迟,丝毫没有拖影和果冻的情况,而这是此前市面上的XR(VR/AR/MR)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

小雷甚至带着 Vision Pro 看了手机中的视频,也没有察觉到 Vision Pro 里的画面和手机的声音有音画不同步的情况。当然了,小雷体验 Vision Pro 的时候是中午阳光最好的时候,如果在昏暗的房间里,穿透的画面因快门速度的问题多少会有一点拖影,但其整体画面的延迟,依旧控制得非常好,这意味着,在技术层面,XR普及最大的拦路虎没了,因为延迟问题不只是会影响视觉体验,也是眩晕的罪魁祸首。

IMG_1130.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至于重量,由于店里体验时用的是相对传统的双圈头带,因此 Vision Pro 的重量并不会特别压鼻子,用下来脖子也没有酸痛感。

再次按下旋钮就能激活 Vision Pro 的主界面——一个图标形状和排布类似 PSV 的界面。Vision Pro 会追踪用户眼睛看着的方向,看着图标或按钮,双指捏合两次就能触发「点击」,而这里同样是 Vision Pro 的领先之处。

sensors_all__dp0a8e4y4u4i_large_2x.jpg

图片来源:Apple

Vision Pro 并不是第一个集成眼动追踪的 VR 设备,HTC VIVE PRO EYE 就集成了 Tobii 眼动追踪功能,但 Vision Pro 无论是识别速度还是精准度上都远超 VIVE PRO EYE 或 Quest 3。

如果说 VIVE、Quest 的眼动识别交互还在「触屏大图标」的水准,Vision Pro 的眼动追踪,则达到了桌面鼠标交互的水平——即使是那种一个页面里六十个超链接的资讯聚合网页,Vision Pro 的眼动识别都能做到极为精准的「所看即所选」。

因在正下方设置了两个摄像头,Vision Pro 可捕捉到的手部动作范围非常大。之前用 Quest 2 的时候,小雷还得把手举到齐胸的高度,但体验 Vision Pro 时,我甚至可以把手摆在 Vision Pro 的视野之外,比如自然地放在大腿上。配合上 Vision Pro 极为准确的眼动追踪,我可以用最舒服的方式「瘫坐」在沙发上,「用最少的动作」体验最丰富的 VR 内容。

IMG_1120.jpeg

图片来源:雷科技

在接下来的环节里,店员根据我日常使用 Mac、iPad 的习惯,展示了如何将 Vision Pro 融入到我的日常工作中。比如正前方放置 Pages 窗口写稿子,两侧放置 Safari 标签页查资料,又或者用 Vision Pro 查看(内置拍摄好的)空间视频、照片。

不得不提,在 Vision Pro 极高的屏幕素养下,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真正自然的空间景深效果。大多数 VR 设备因显示效果的限制,对空间照片、视频中「景深」的表现不过是「模糊」和「特别模糊」,但 Vision Pro 却可以真正展现自然的前后景虚化效果,配合上极为敏捷的眼动追踪,即使是焦点切换,Vision Pro 的效果也非常自然。

environment_mt_hood__bowcnbltk57m_large_2x.jpg

图片来源:Apple

Vision Pro 还有一个非常让我惊喜的地方——作为 Apple 的产品,其在交互逻辑上与 Apple 其他的产品高度统一。在体验的中段和后段,工作人员看我已经熟练掌握 Vision Pro 的交互后,就直接用「提示」而不是「教程」的方式来引导我体验 Vision Pro。

比如在自带的备忘录中,我除了可隔空「捏住空气笔」写字,也可以直接用手在「文件」上签字。但我要说的并不是这个「戳」的动作,而是在签字后,我可以用「两次捏合」的方式快速切换到橡皮擦——和 Apple Pencil 的交互完全一致。

类似的交互细节还有很多,小雷这里不赘述,留给大家自己体验了。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 Vision Pro 保持了 Apple 产品的交互核心——让交互变得更加符合人的直觉。

应用生态成关键,咪咕视频们抢先登陆

在 Vision Pro 的 App Store 中,软件可以分为两类:根据 visionOS 专门开发的,针对 Vision Pro 推出专门交互方式的「原生 App」;依靠 M 系列芯片能力,可以直接在 Vision Pro 上运行的 iOS、iPadOS「兼容软件」,后者的实现方式就像在 macOS 上使用 iPadOS 的软件一样,只不过因 Vision Pro 支持眼动追踪和「触控」操作,体验跟「巨屏」iPad 上类似。

由于店里演示机的限制,小雷无法在 Vision Pro 上下载 App,因此也无缘体验爱奇艺 XR、京东 Vision Pro 版等全新的 Vision Pro App。但好在演示用的 Vision Pro 中内置了咪咕视频和腾讯视频,可以让我对 Vision Pro 构建的空间计算生态有一个基础的认知。

image1.jpeg

图片来源:咪咕视频

6 月 28 日,咪咕公司官宣成为 Apple 沉浸视频合作伙伴,并正式推出咪咕视频-Vision,成为国内首批在 Apple Vision Pro 上提供流媒体服务的平台之一。同时咪咕还是国内仅有的两家获得Apple沉浸视频内容授权的公司,并且已经率先在咪咕视频-vision 推出了 6 部 Apple 沉浸视频。在线下体验中,小雷特意赶在第一时间,在咪咕视频里感受了一把来自  Apple Vision Pro 创造的全新叙事形式。

image6.png

图片来源:Apple

据咪咕介绍,咪咕视频-Vision 是咪咕结合自有体育赛事 IP 优势和 XR 平台能力打造的,其致力打造为全国最大的 XR 空间观赛平台,为用户提供在融合现实空间中的头部体育赛事的超高清直播与 3D 影视体验、沉浸视频体验。

像现在赛事正酣的欧洲杯,在咪咕视频-Vision 里,用户就可以自定义五场比赛同时播放,不用再错过任何的精彩瞬间,还有以 3D 空间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现的赛事数据沙盘,直接眼动、手动触发球员个人信息及实时赛事数据。

说实话,在小雷看来,Apple 和咪咕达成如此级别的合作,并非偶然:

Vision Pro 作为一款空间计算设备,最擅长就是营造「空间沉浸感」。在Apple宣布其上市中国市场之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尽快丰富平台内容生态,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多内容。

咪咕视频被业内誉为“国内第一体育内容平台”,拥有包括欧洲杯、奥运会、NBA在内的全品类顶级赛事IP资源,而体育赛事本就是一件沉浸感极强的活动,用 Vision Pro 在咪咕视频看体育赛事的多视角直播,在小雷看来再合适不过了。

image3.png

图片来源:咪咕视频

Vision Pro XR的观看模式,可保证用户有一个非常私密的观赛空间,即使深夜看球也不会打扰家人。XR 的虚拟大屏也和咪咕视频的多屏观赛不谋而合:咪咕采用了无感切换的多屏同播及码率自适应技术,在多屏切换加载过程中,主副屏视频数据将同步缓冲以保证无延时屏幕切换,为用户带来更加细腻的视觉体验。此外,XR 让「上帝视角」「沙盘视角」等观赛模式成为可能。

当然了,Vision Pro 和咪咕视频的体验,也给视频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长短视频,流媒体平台必须拥抱新技术,不断变革视听体验。从 4K 到 8K,从咪咕视频到咪咕视频-Vision,紧随AI +、XR等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发展,我们看到了咪咕视频的不断“成长”。

Vision Pro 以及背后的空间计算设备,给互联网带来了下一个重要屏幕,也是流媒体平台未来的关键增量。通过拥抱空间计算,咪咕视频和其他流媒体平台,在给用户带来革命性的视听体验的同时,也将打开全新的增长空间。

image4.png

图片来源:咪咕视频

当然了,要想真正推动 Vision Pro 与其背后的空间计算产业在国内普及,仅靠目前的咪咕视频、腾讯视频们的努力还不够。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在咪咕视频-Vision里,我们看到了 空间计算背后的更多可能性。

过去,小雷对XR的认知仅限「Beat Saber」这一款游戏,让XR 进入日常工作、生活几乎是痴人说梦。但得益于 Vision Pro 的体量与 Apple 的生态影响力,我们可以看到,空间计算生态终于「迈步前进」,走向千行百业。

比如,有了 Vision Pro,我们可以在新家装修时直接预览新电视尺寸和客厅背景是否匹配?新鞋子「上脚」好不好看?也可以在卧室、办公室甚至是火车、飞机上体验私人巨幕电影,或沙盘视角的足球盛事。在升级电脑时,我们可以和远端的品牌客服直接沟通,并在工程师的引导下更换电脑硬件……

apps_startframe__fgskz7opptiu_large.jpg

图片来源:Apple

没错,Vision Pro 并不是XR的开创者,但它的出现却掀起了一个更宏大的空间计算时代,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虚实融合的新世界。未来,空间计算与6G、AI等新技术融合,将会催生出更多创新。

这,真的是很“哇塞”的一件事情。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