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最高500万元奖励,研发国产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能示范场景

支持企业购买已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同一企业每个自然年度累计申领和兑付模型券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6月24日,深圳市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开征求《深圳市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关于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4年6月25日至2024年7月24日。

屏幕截图 2024-06-28 165613.png

《若干措施》围绕四个方面,提出十五条措施。

在大模型方面:

  • 支持企业、高校院所开展核心算法研发,研制全栈国产化的通用大模型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一次性奖励。
  • 支持企业购买已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完成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的大模型,同一企业每个自然年度累计申领和兑付模型券金额不超过500万元。

在场景方面:

  • 支持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制造业、商业、物流、文化旅游等行业融合应用,每个项目给予30万元扶持。
  • 鼓励企业优先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扶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在产业生态方面:

  • 支持软件企业制定人工智能领域标准,扶持总额不超过200万元。
  • 鼓励人工智能企业认定“白名单,最高一次性奖励30万元。

在产业集聚方面:

  • 支持纳入“首版次”人工智能领域软件产品目录,扶持总额不超过300万元。
  • 支持人工智能公共平台建设,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
  • 支持人工智能领域重大活动开办,补贴单个活动不超过50万元。

作为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深圳良好的政策和营商环境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政策支持上,深圳先后出台《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规划(2019-2023)》《深圳市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草案)》《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等文件。

其中,《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明确提出推进“千行百业+AI”,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水平应用。目前,已发布41个“城市+AI”全域全时应用场景清单,推进“产业+AI”深度融合,加速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在营商环境方面,《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度)》显示,深圳人工智能企业达1920家,产业规模达2488亿元。

image.png

深圳已初步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完整人工智能行业的产业链。集聚了华为、腾讯、平安等一批领军企业,成长了晶泰科技、云天励飞等一批“领头羊”和“独角兽”企业。

而深圳市人工智能示范区则有宝安立新湖智能装备未来产业集聚区、光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龙华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

与此同时,2月,深圳开放智算中心点亮运营,同期深圳市智慧城市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揭牌。

该“中心+平台”的算力供给调度规模将超30000P,深圳开放智算中心基于国际主流智能算力芯片,可实现高复杂度、高计算需求的千亿级大模型训练,协助打造“河套-西丽湖-光明科学城”AI科创算力走廊,助力深圳加快构筑大湾区算力供给高地。

image.png

龙岗区目前正加快建设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巩固扩大智能终端、网络与通信、超高清视频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优势,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产业。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