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安基因的网贷生意: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转手违规第三方

达安基因:检测没有网贷生意香,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转手违规第三方

来源 | 财经九号&九号观察
作者 | 胖虎

口罩那几年,由于市场需求激增,一批靠医疗检测的公司算是踩中风口、迅速崛起。但随着生活回归正常,需求褪去,当年风头无两的检测公司们却没有及时发展第二业务曲线,势必会造成业绩骤降。

如果说现在的市场形势,能和当年疫情检测一样获取较高利润的,恐怕也只有网贷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大厂的尽头是网贷,百度、360、腾讯、小米、京东甚至连后期入局的字节跳动,纷纷加入网贷业务的大军,可见这是一个利润丰厚的大蛋糕。

而身为广州国资旗下的达安基因,也是这样一家从检测主业拓展到网贷领域的跨界玩家。

1

 主营业务业绩暴跌,亏损同时现金流恶化


因为疫情原因,达安基因在2020年至2022年的日子很好过,营收、归母净利润年年创新高。这三年里,达安基因的营收从53.41亿元增至120.5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4.49亿元增加至54.12亿元,可以说踩准了行业的风口期。

那三年的盈利水平,那叫一个高,2020年至2022年达安基因的毛利率分别高达70.76%、74.77%、72.84%,净利润率同样很高,分别为45.87%、47.21%、45.06%,这泼天的富贵,堪比茅台五粮液。

只不过三年好日子过完,达安基因的业绩也回归到了常态,2023年年报显示,达安基因营收11.81亿元,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与好日子前一年2019年的10.98亿元营收、9218万元归母净利润几乎持平。如果扣除经常性损益的话,2023年达安基因的净利润为-3.64亿元!

因为在2023年度,达安基因的利润表中,有4.36亿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这一项就同比大增了429.26%;而公允价值收益并不能带来真金白银的现金流入,仅仅是纸面财富。值得注意的是,到了今年一季度,公允价值收益骤然减少,为-3.66亿元,纸面财富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仅仅从年报数据来看,就已经发现达安基因的业绩风险甚至要比2019年还要隐患大。明明知道时代的红利、政策的风口会过去,但是给了达安基因时间,自己不中用啊!

从达安基因的营收构成来看,2023年生物制品的营收占比仍然高达97%以上,较2022年营收120亿时的99.7%的占比,几乎没下降多少,业绩的第二成长曲线并没有起来。

今年一季度,达安基因的业绩就更难看了,季报显示1-3月份达安基因收入仅为1.9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85%,归母净利润直接亏损3.63亿元,暴跌1093.65%!用业绩暴雷来说都不过分。

与此同时,达安基因的现金流状况也出现恶化,去年年底达安基因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7.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81.22%;今年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金额为-8979.87万元,呈现净流出态势。

业绩的羸弱,也带崩了达安基因的股价,今年3月份至今,达安基因的股价已经跌去了41%,今年以来股价更是接近腰斩。

截至6月20日收盘每股5.19元,而截至2023年底和今年3月末,达安基因的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33元、6.07元,也就是说达安基因的股价都已经破净了,破净率还接近20%。投资者显然早早地用脚投票了。

2

 金融服务收入连跌多年,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转给助贷机构或违规

与很多生物检测公司不同的是,达安基因选择的业务第二增长曲线居然是金融服务。

从达安基因的年报中不难看到,为了搞金融服务达安基因旗下还成立了好几家子公司。

以达安基因和达安金控为主体,陆续对外投资了安鑫达商业保理、广州安赢达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达安融资租赁、广州安易达互联网小额贷款等多家公司,且基本上是在2015年12月份之后成立,成为达安基因金融版图的主要业务载体。

达安基因也是从2016年才开始有金融服务的收入体现在年报中的。

各年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达安基因的金融服务收入分别为2728万元、7687万元、8875万元、3943万元、5125万元、4597万元、3589万元、3204万元,该项收入自2018年达到高点后便出现下滑,2021年至2023年更是出现了连续3年同比下滑,而且连创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的金融服务营收规模除了第一年2016年,是2017年以来营收规模最少的一年。

即便是来钱较快的金融服务业,在达安金融手里面也是越来越不行了。

第二增长曲线不仅没培养起来,曲线自己还萎缩了。

这时候达安基因的金融服务还搞起了违规操作。

作者发现作为达安基因旗下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平台,广州安达易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注册资金仅有1亿元,实缴资本也为1亿元;这一注册资本金并不满足《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经营网络小贷业务实缴资本10亿元的监管要求。

公开信息显示,安达易小贷主要产品有安抵贷、安信贷、安分期和小安钱包,以小安钱包为例,这个号称“最高可借20万,最快5分钟放款、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贷款平台”,并宣称自己为正规互联网小额贷款持牌机构。

作者在小安钱包上进行了信息的注册,填写了姓名、手机号、以及房车社保公积金甚至花呗、京东白条额度、芝麻信用分等一系列信息收集后,结果跳出来的页面并不是小额贷款,却成了助贷产品,而且助贷的机构成了湖南麒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且小安钱包还要作者签署一份个人信息共享授权书,除了授权给湖南麒彦信息咨询之外,还要授权给“为您提供贷款产品或贷款产品相关信息服务的机构及合作机构(包括但不限于相关人信息采集及使用授权给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或网络借贷公司)”。

并且还要作者同意:“本人自主选择向被授权人提供或允许被授权人收集下列信息:申请金额、所在城市芝麻分信息、社保信息、公积金信息、房产信息车产信息、保险信息、学历信息、营业执照信息逾期信息、信用卡信息、职业信息、花呗额度信息、京东白条额度信息等。”

广州安易达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好好的一家网贷机构,怎么还做起了“贷款中介”了?不仅将申请者的信息自己享用,还要分享给第三方,而且还包含了申请者并不明确知道的第三方,这是要倒几手?等于是在倒手客户信息了!至于信息倒手背后的利益链条我们暂且无法得知。

不过作者发现,虽然安易达在2022年8月份增加了“融资咨询服务”的经营范围,但是安易达将作者的个人信息转手给湖南麒彦信息咨询这家公司,后者的经营范围并没有“融资咨询服务”或者“贷款中介”这样的表述。

对于作者而言,担心的还不仅仅是把个人信息倒手给湖南麒彦咨询这样没有金融中介或融资咨询服务这些经营业务范围的第三方,更怕的是还有小安钱包没有明确说明的那些“金融公司、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或网络借贷公司”。作者的个人信息究竟会被倒多少手呢?

根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的机构,不仅要在经营范围中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还需要向注册地金融监管部门备案登记,显然上述的助贷机构并不满足监管规定,广州安易达为何将收集的个人信息共享和转手给这些不符合监管规定的机构呢?

此外,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个人信息处理者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达安基因旗下的广州安易达网络小贷公司以及小安钱包等这种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且将个人信息无序、滥用的倒手行为,恐怕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

那么作为上市公司的达安基因,对自己旗下的互联网小贷生意如此放任,上市公司的内控合规又是如何做呢?你能想象这还是一家国资控股的上市公司吗?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及信息均来自公司年报、天眼查、小安钱包APP等公开信息,数据或信息如有遗漏,欢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终披露为准。未经授权,本文禁止转载、抄袭或洗稿。)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