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反转,不可思议,温氏股份竟然把牧原超过了!

虽然一轮一轮的猪周期非常明显,当处于周期低点时,甭管是谁,全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即便是龙头,也一样亏钱,但拉长看,有一点还是很明显,通过一轮轮的猪周期,行业还在向头部集中。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1653原创文章”

在昨天的文章中,所长讲到本轮猪周期的反转可以说基本确定,头部企业不论温氏、牧原还是新希望,Q2均已实现盈利。虽然一轮一轮的猪周期非常明显,当处于周期低点时,甭管是谁,全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即便是龙头,也一样亏钱,但拉长看,有一点还是很明显,通过一轮轮的猪周期,行业还在向头部集中

正是在一轮又一轮的行业周期性轮动中,头部企业如牧原凭借自己的阿尔法与后续企业的差距越拉越大,虽然所长没拿到具体的行业市占率数据,但从其他数据也基本能看出来。

下图是牧原近些年来的经营数据,猪肉的终端需求一直都是比较稳定的,量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牧原的出栏量、销量都不断在增长,这就说明市占率是越来越大的。对于2024,公司预计全年生猪出栏量为6600到7200万头,相比2023又有不小的提高。

数据来源:Wind

不断提高的市占率和规模,其实又会近一步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毕竟猪饲料成本、疫苗成本、自动化设施、下游销售渠道等都具备一定规模效应。

不出意外的话,牧原同后续企业的差距应该越来越大,相关猪企这几年的完全养殖成本和业绩基本也表明了这点。

数据来源:Wind

不过,商业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2023年底养殖成本还明显落后于牧原且规模小牧原好几圈的温氏,竟然在2024H1实现了逆袭。

01

价值事务所

温氏的逆袭

2024H1,牧原、温氏都有盈利,牧原整体实现扣非净利润8.79亿,温氏这个数字为13.58亿。截至2024年6月,牧原的完全养殖成本已经下降到14元/公斤,温氏5月投资者交流公开的最新数字是14.2元/公斤。根据所长掌握的信息,6月温氏的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13.9元/公斤。

换句话说,2024H1,不论盈利能力还是养殖成本,温氏都完全反超牧原。

仔细思考一下其实挺不可思议的,毕竟牧原是一体化啥都做,规模也大好几,温氏竟然可以实现逆袭。2023年底的时候,温氏的养殖成本还差牧原十万八千里,短短半年,咋就反超了呢?

其实原因还是比较容易想得通的。相比牧原只养猪,温氏还有一门养鸡的业务,其养鸡业务在2023年只是微利,微微赚了1.8个亿,而到了2024H1,养鸡却累计赚了近9个亿(粗略用销售价格减成本乘销售数量推算),如果把养鸡赚的大几个亿扣掉,温氏养猪方面的利润还是不如牧原。

鸡价相比猪价一直都比较稳定,温氏之所以能忽然大幅赚钱,核心也在于成本下降的厉害,从2023年全年的13.6元/公斤降到了2024年6月的12元/公斤

不论猪还是鸡,温氏最近的养殖成本都降得厉害,看来在降本方面真的下了苦功夫。看的企业足够多就能清楚,很多时候企业的利润其实就是靠向内求一点一点抠出来的!近期互联网大厂们为啥利润一个比一个好看啊?因为个个都在降本增效,这个降本增效并非只是喊喊口号,而是实打实地落实到公司内部去。不过,相比互联网大厂以及其他很多企业,养殖行业会更看重成本、更看重向内求。

正如前一篇文章所长讲的,养猪能笑到最后的,一定是在养殖成本上有惊人优势的,是别人撑不住大幅亏损时能少亏甚至还能赚钱的,养殖行业最后拼的其实就是谁的养殖成本最低。

这波猪周期猪价的低点基本就是12元/公斤,也就是说,如果谁的价格可以干到12元以下,是不是就不会亏钱了?

就拿今年上半年举例,其实猪价开始有所好转也就是5、6月份的事情,整个上半年平均猪价15.3,一众上市猪企真的赚到钱、扭亏为盈的并不多。别看温氏、牧原赚钱了,新希望还预亏12亿呢(Q2赚的9个亿还填不平Q1的坑),新希望都如此,其余企业更是如此,前不久差点破产的正邦Q2依然还是亏损的。

这其实进一步又表明了养殖行业还是得看龙头,两极分化的确太严重了,头部企业能赚钱且赚的还不少时,后面的可能赔得连裤衩都没有了。

那温氏和牧原的成本差异在哪里呢,怎么温氏的成本突然下降得这么厉害呢?

02

价值事务所

温氏是怎么抠成本的?

按常理讲,温氏公司+农户模式的成本必然高于牧原一体化模式的成本,这种差异,在财报上目前主要体现在折旧、委托养殖费用与其他费用上面,在饲料原料、药品\疫苗、职工薪酬等方面暂时还体现不出来(一般而言,如果体量更大,在饲料原料、药品等方面会有规模化优势)。

数据来源:Wind

温氏主要是公司+农户模式,育肥的猪舍为农户所有,固定资产折旧摊销会比较小,但会比牧原多一块委托养殖费。不过目前来看,这块的成本也还没有市场想象的那么大,大体摊下来也就在约0.4元/公斤的样子。

这样几元钱的差异,核心还是要在其他各个环节不断地抠。下图是所长看到的一张网图,具体哪家企业所长不知道,对饲料、兽药、人工、折旧、种猪、易耗、环保、水电、三费、其他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深挖,嗯,所长估计温氏应该也差不多。

温氏的成本下降得这么快,其实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疾病防控,毕竟其他成本抠得再好,要是疾控没做好,一次疫情倒一片,最后摊下来的猪成本也会非常之高。

在6月的投资者交流中,温氏将自己近期成本下降的第一功臣归咎于防疫水平的显著提升,使得无效损失大幅减少。在疫情防控外也讲了集中采购、产能利用率提升等优势,综合其他几次交流内容来看,最核心还是在于防疫做得好,生产保持稳定。

追踪猪周期比较紧的同学应当清楚,牧原近一年的养殖成本其实是有所反复的。大概在2023年7月的时候,牧原的完全养殖成本降到了近14.4元/公斤,后续又反弹了一阵,一直到2024年1、2月,最高涨到了近16元/公斤,后面又往下降,到2024年6月又降回到14元/公斤

之所以如此,按照投资者交流的说法,是因为2019年安装的空气过滤器经过几年使用效果降低,本应在夏天进行清洗和更换(冬天疫情高发,夏天相对安全),但2023年的疫情来得比较早,杀了牧原一个措手不及。

后续完善了疾病防控系统后,成本就又开始持续下降,牧原甚至认为今年年底会降到13元/公斤。

牧原、温氏在降本增效方面都是一把好手,总的来说,牧原的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相比温氏的农户+公司模式还是会有一定的集成化优势,但这种优势在当下两者的核心竞争中还起不到最关键的作用。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很多时候大家都在讲天赋,但现实中还真到不了要拼天赋的程度,因为谁都不曾尽到最大的努力。

不论如何,养猪业长期一定是向头部集中的,温氏在近期的投资者交流中也表明,未来的猪周期存在被熨平的可能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