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大王”一字跌停 发生了什么? 网友:建议改名*ST绝食

海闻社讯 “鸭脖大王”牢牢躺在一字跌停上。 8月15日晚,绝味食品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4年6月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8月15日,公司收到了《立案告知书》。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立案调查期间,

海闻社讯 “鸭脖大王”牢牢躺在一字跌停上。

815日晚,绝味食品公告称,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20246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815日,公司收到了《立案告知书》。目前,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开展。立案调查期间,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

 image.png

图源:公司公告

2021年前,绝味食品曾经是卤味行业的“白马”,最高点可以达到102.36/股,市值超过600亿元。但随后就是长达3年的下跌,一路跌到今天的13.22/股,勉强守住80亿元市值。

今年6月,绝味食品董事长戴文军曾表示“关于股价下跌问题,我们深感抱歉。股票市场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稳健经营,努力提升业绩,为股东创造价值。”但显然,6月之后仍然是迅速下跌阶段,如果当时有投资者相信董事长的话而投资绝味食品,也要亏损超过20%

 image.png

图源:雪球

根据公司历年年报2016-2019年,绝味食品营业收入从32.74亿元增长至51.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6.4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3.80亿元增长至8.0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20%;扣非归母净利润从3.72亿元增长至7.6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6.97%

而到了2023年,报告期内,绝味食品实现营业收入72.61亿元,同比增长9.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4亿元,同比增长46.63%

虽然表面上看,业绩仍然出现增长,但回过头看,距离2021年的9.81亿元利润已经望尘莫及。公司在2023年年报中也提出,重点围绕门店规模和单店营收制定了“保存活、促增长、强组织”的优化方案。

相较于此前30%以上的毛利率,绝味食品在近年的毛利率也明显出现下滑,2023,公司毛利率仅为24.77%

此外,从门店的发展也能一窥绝味的难处。2021年绝味食品门店中,店龄为两年以下的门店数量占比为32%,营收占比为23%,到了2023年,绝味食品店龄两年以下门店数量占比为23%,营收占比下降至18%新店扩张的放缓和新店的开拓回报都出现明显的收缩。

而且,公司还几次因为鸭脖涨价而上热搜。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在 2022 年,绝味食品曾两次提价,年初对部分产品提价5%,年中又再次对部分品类进行调价,涉及鸭掌、鱿鱼、凤爪等产品,平均提价幅度7%至10%。因此,这次公司被立案,也有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地揶揄:“假如要*ST,是不是要改名*ST绝食。”

当然,立案调查肯定不是突然就立案的。去年,绝味食品就被湖南证监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20216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与江苏和府E轮融资投资方及相关股东方签署的相关协议中,达到临时公告披露标准后,公司却未及时披露,也未及时履行董事会审议程序,直至第一阶段交易全部交割完成后,才于20211025日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披露。

同时,20131月至20187月期间,公司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公司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未存入公司账户,这是很明显的经营性占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绝味食品再三在年报中强调其全球生产与配送的能力,但这并没有让公司规避食品安全争议。

今年5月,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发布公告称,绝味食品(香港)有限公司销售的一批鸭翅中可能受致病菌李斯特菌污染,要求停售及下架相关产品。公告显示,遭到病菌污染的是一批由绝味香港公司销售的预包装冷冻藤椒风味鸭翅中。

而这还不是第一次,去7月,绝味香港旗下的小龙虾球也被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检出李斯特菌污染。加拿大也在今年4月警告过绝味食品可能涉及李斯特菌感染的召回可能性。

通过查询黑猫投诉平台,可以发现“绝味鸭脖”投诉量已经累计达到802入眼可见的“吃到毛发,拒绝赔偿”“有虫子”“店家态度差”等问题。终端的加盟商的品控问题已经稳定成为了一个吐槽点,绝味食品再不改,真要让消费者“拒绝食用”了。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