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学印度

勤劳真的能致富吗?

如果动物光吃不胖,肚子里一定有寄生虫;如果百姓勤劳而不能致富,社会上一定有吸血鬼。

——鲁迅,《狂人日记》


01 冰火两重天


印度有一句流行语:奔驰大卖,摩托车却卖不动。

完美描述了当前存在的许多现象。

……

今年3月,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的小儿子,举办了一场“世纪订婚派对”。

比尔·盖茨、扎克伯格、伊万卡·特朗普、不丹国王……来宾不是政商名流,就是国际巨星。

当地媒体统计,这场派对总共花费了1.2亿美元。

订婚都如此了,正式婚礼自然更夸张。

7月12日,安巴尼家族预定了100架私人飞机,接全球各界名流齐聚孟买,在能容纳一万六千人的JIO世界会议中心参与最终派对。

耗时7个月,这婚终于是结完了。

据估算,整场婚礼的总花费高达5000亿卢比,约43.5亿RMB,占安巴尼家族财富的0.5%。

其实花四十多亿还不是最难崩的。

最难崩的是,这位首富要立刻把花出去的钱再挣回来,所以决定涨电费。

让全国人都随份子,沾沾喜气……

印度人向来视婚礼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据杰弗瑞6月的报告,婚庆已是印度第四大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美元。

不过最近十年,印度富豪普遍都选择在外国办婚礼。

比如穆克什的另两个儿子,订婚和婚庆活动就分别在意大利和瑞士举行。

但今年初,莫迪呼吁本国富豪放弃在海外举行婚礼,“将钱留在印度国内”

这次十年一见的豪奢婚礼,很大程度上是响应了莫迪的号召。

一方面是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将印度打造成全球知名的婚庆目的地;另一方面,自己穷奢极欲的同时,也能分给本国人一些残羹剩饭:泔水不流外人田

如此巨大的花费,从婚宴筹备到场地布置,从餐饮服务到娱乐节目,以及人员安排等等,无疑能推进当地的经济流通。

这听起来似乎挺好的,钱花爽了,名气有了,产业也起来了,多赢啊。

但是,这泔水真的能入口吗?

就在孟买这座城市,名流们在婚礼上享受一百多名大厨精心烹饪的同时,贫民窟“达拉维”中,有一百万人望着远处的似近而远的繁华,蜷缩在一个个破烂棚子里。

在这里,平均1500个人共用一个厕所,平均15个家庭共用一根水管,照明基本靠大街上的路灯……

为什么恒河水都那么脏了,还是有无数人愿意去接受“洗礼”?

信仰是一方面,许多人自己家里没有洗浴条件,可能也是一方面原因。

比较讽刺的是,贫民窟“拉达维”被上千家企业包围着,应该是不缺工作机会的。

亚洲首富所在的城市,同时也是亚洲最大贫民窟所在的城市……

不知安巴尼一家在“安蒂拉”大厦是否睡得踏实。

只能说,得亏这是在印度。

印度本土宗教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极大消弭了底层人面对巨大贫富差距的不满情绪。

不是因为压迫不够残忍,而是因为宗教告知贱民,苦难是神对自己的今世考验,是天意。

这些教条,不仅能维持社会稳定,也是如今印度这个国家形态的立身之本。

很明显,在宏大叙事之下,作为螺丝钉的一个个小人物,他们的故事并不那么动听。


02 崛起的代价


据《21世纪资本论》作者托马斯皮凯蒂等人组织的“世界不平等实验室”报告:

以印度现代资产阶级为首的‘亿万富翁统治’,比在英国殖民时期更不平等,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关键词:比被殖民时更不平等。

上世纪30年代,作为“日不落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收入占比是20%。

1947年独立时,这个值降到12.5%(有人润了);1982年,在甘地政府的领导下,比例进一步下降到6%。

1991年,实行经济自由化后,情况开始反转;到2014年莫迪刚上台时,这个数字又回到20%。

当年,莫迪承诺,将新增1亿个制造业岗位,提升底层人收入,缓解贫富差距扩大。

但结果是什么?

到2023年,前1%人的收入占比,居然达到前所未有的22.6%,财富占有比例更是超过40%。

根据《2024年胡润全球富豪榜》:2023年印度亿万富豪人数达到271人,比2022年新增84人。

2014-2023年,印度亿万富豪的净资产增长了超过300%,是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的10倍。

与之相对的,全国90%人口的收入都没有达到人均GDP,后50%人口的收入占比从23%迅速下滑至15%。

3.07亿人吃不饱饭,2.24亿人受到长期饥饿影响,占全球四分之一。

很明显,贫富差距问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加速了。

为什么这样?

印度想要改革开放,比中国难得多。

因为它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中央和各邦政府有泾渭分明的权力分野。

想要搞经济,必须先集权。

所以10年前莫迪一上台,就以叶利钦为榜样,给与自己交好的私人企业优渥的商业贷款,把大量国有资产便宜卖给他们,并给予特许经营权的项目。

让他们去垄断全国市场,不给地方上选择权。

再然后,就可以推高这些企业的股价。

比如前首富阿达尼,2020年的身家才97亿美元,排在福布斯榜155位。到2022年,财富一度高达1488亿美元,接连击败比尔·盖茨、LV董事长、亚马逊创始人,登上了世界第二富豪的宝座。

旗下7家上市公司中,三年内最差劲的股价涨了98%,最牛的涨了2121%。

简直魔幻……

为了让财阀有更多子弹,莫迪还发起了两次废钞运动,变相没收地方上和民间财富,倒逼大家把钱存在银行里。

时至今日,印度六大财阀,控制了全国三分之一钢铁、45%水泥、25%港口、45%以上煤炭进口和近60%电信用户。

在印度国家证交所上市公司中,最大的20家创造了所有企业80%的利润。

这完全是吃干抹净了。

作为交换,这几家财阀必须响应莫迪的政策号召,大力搞基建、发展制造业。

至少从形式上,印度中央终于可以掌握地方资源,是一次重大的突破。

但问题同样很明显。

就和许多人吐槽国企效率低一样,财阀垄断了国内行业后,也不再追求技术迭代,而是醉心于垄断租金。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去印度被收割?就是因为要保持自己的地位,不让外人插手。

至于后果,就是直到现在,GDP已经排名世界第五的印度,全球500强企业依然只有9个,其中找不到科技公司的身影。

所以印度制造的方向,与中国不一样。

我们更依赖出口;印度则从一开始,就更专注于国内市场,割本国人和南亚其他小国的韭菜。

今年,在大盘下杀的同时,三桶油+四大行+中国移动+中国神华+长江电力日日攀升,俨然走出了成长股的走势。

这与近十年印度发生的故事,不得不说有些相似。

虽然全世界都在吹印度制造,但印度制造业岗位反而减少了2400万个,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也越来越低。

出口规模与只有1亿人口的越南差不多,年年都是逆差。

从印度有些畸形的产业结构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正常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普遍都是不富裕的,制造业/农业才是主流,服务业占比相对较小,主要目的是生产。

但印度GDP中服务业的占比却高达50%。

大家普遍都穷,你去服务谁?只有头顶上那几家神仙,以及他们的外国盟友。

本来佛系的印度为什么比东亚三国还要卷?这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与很多国人的刻板印象相反,印度打工人不仅不懒,还是全世界最勤劳的。

根据劳动力管理解决方案公司ADP Research Institute的调查数据:印度工人每周无薪加班的时间高达10小时39分钟,比中国还多42%。

只能说,越是让人绝望的环境,人的求生欲越强。

比如大家熟知的印度IT外包行业,大量程序员确实是被当做廉价劳动力压榨,但好歹创造了价值。

比起没机会、没能力创造价值的大多数,他们是幸运的。

先进劳动力和底层民众早已脱节,形成了两个世界。


03 尾声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秦王扫六合、逐匈奴、平百越,汉武封狼居胥、开疆万里。大争之世英雄辈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宏大的史诗让后人心潮澎湃,活在当世的没有姓名的大多数却无法与有荣焉。

王侯将相站得太高了,以至于看不见脚下众生。

今日的印度,大同小异,靠宗教才能凝聚为一个国家,民族崛起是凝聚力持续的唯一动力。

补贴也好,投资也罢,莫迪开启印钞机,聊起这些宏大叙事,所有人都要明白:这些财富,并不是用来全民致富的。

无论经济走得多漂亮,终究只是少数人的狂欢,贫富差距必然越来越大、职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力越来越不值钱,绝大多数人必须争先恐后为少数人当牛做马。

并以此为荣。

不是能力不够、不是人口素质不高,只是环境使然。

狼多肉少,少数人固然能够得到舞台一飞冲天,但大多数人注定永远无法得到舞台。

没有舞台,你就没有价值,若福利也没跟上,就成了彻头彻尾的垃圾人口。

显然,在集团财富越来越多、少数幸运精英卷出头的同时,大多数跟不上的人并不会与有荣焉,只是打心底里请求:

走慢一点点。(全文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