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的关键:蓝筹与非蓝筹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策略方奕,作者:方奕、张逸飞、马浩然、苏徽

股市运行既有支持也存约束,股指以震荡为主,遇调整则逆向布局。股票风格的关键不在于成长还是价值,而在于蓝筹与非蓝筹。投资主线依然在科技蓝筹与大盘价值

摘要

中国股市底部反弹,震荡为主保持耐心。7月初国泰君安策略研判股市有望反弹,方向在科技蓝筹和大盘价值,科创50指数底部反弹8.5%,沪深300指数反弹4.5%。但股市运行也依然面临诸多结构性约束:1)两市交投活跃度不高,成交量并未跟上指数反弹;2)行情极致分化,仅大盘蓝筹类股票价格出现修复,中小市值表现落后。这折射出市场对经济环比放缓的疑虑,以及在地缘政治摩擦与严格监管态势之下投资者心态更趋于保守而不是冒险。不过,有利因素在于在前期市场持续下跌调整后交易结构加快出清,负向因素逐步计价;上证股指当前以横盘震荡为主,下有底上有顶,如遇调整可逆向布局。

成长价值并不对立,风格关键在蓝筹与非蓝筹。从上半年市场表现来看,不论是选择稳定现金流类的价值股,还是选择景气拐点上行的成长股,回报均是可观的,真正对立的风格也许在稳定价值与内需链条间。重要的是在板块内部,大小市值的分化对投资收益影响变得显著,不论成长/价值均出现蓝筹股股价表现要远好于非蓝筹。此现象的根源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与严监管的导向下,市场风险偏好整体降低,审美转向有产品、有订单、有业绩且估值合理的公司,而非讲故事的题材类公司。而“新国九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举措,退市新规后壳价值降低,金融严监管导向均加速了这一风格的演进。

基金Q2持仓:股票减配结构切换,集中科技与资源持仓,南下抢筹港股龙头。基金Q2仓位整体下降,股票仓位82.4%,环比-1.7%。但持仓集中度上升,结构切换,有三个重要变化:1)持仓标的向50、300成分股集中,而1000成分股则被减配,过去强调“小而美”,如今“大象也能起舞”;2)除市场讨论较多的资源品、公用与交运外,Q2基金持仓变化亮点在于明显增配了以电子、通信、军工等为代表的处于景气拐点或持续改善的科技股,而消费医药等传统权重板块则被大幅减配,其中白酒单季减配幅度仅次于12Q4-13Q1、以及18Q4。此外,数据显示基金对于港股的持仓占比距21年的前高已经非常接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基金鲜有增量,因此传统基金分析刻画市场拥挤水平的现实意义下降,保险与重要逆向力量对股市边际影响提高。

投资建议与行业比较:海外降息预期+国内科创改革与产业共振,加大科技蓝筹股配置;红利行情未结束可低位布局,但投资范围缩圈。海外经济边际放缓+降息预期提升,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AH股票受益,但受限于内需政策尚未打开,投资方向目前在科技龙头+部分红利。推荐:1)产业周期回升、估值不高,且受益改革预期(创新体制机制)与并购重组预期(科创八条)支持的科技成长股:电子/军工/通信/机械,与港股互联网;2)稳定现金流对如今的投资而言依然重要,但高股息投资高热后也要看股息率与基本面,从选板块到选股票,推荐:运营商/电力公用/煤炭/石化/银行,也要关注微观交易结构的问题。

风险提示:海外高利率持续时间超预期、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01

中国股市底部反弹,震荡为主保持耐心


7月初国泰君安策略研判股市有望反弹,方向在科技蓝筹和大盘价值,科创50指数底部反弹8.5%,沪深300指数反弹4.5%。但股市运行也依然面临诸多结构性约束:1)两市交投活跃度不高,成交量并未跟上指数反弹;2)行情极致分化,仅大盘蓝筹类股票价格出现修复,中小市值表现落后。这折射出市场对经济环比放缓的疑虑,以及在地缘政治摩擦与严格监管态势之下投资者心态更趋于保守而不是冒险。不过,有利因素在于在前期市场持续下跌调整后交易结构加快出清,负向因素逐步计价;上证股指当前以横盘震荡为主,下有底上有顶,如遇调整可逆向布局。


02

成长价值并不对立,风格的关键在蓝筹与非蓝筹


从上半年市场表现来看,不论是选择稳定现金流类的价值股,还是选择景气拐点上行的成长股,回报均是可观的,真正对立的风格也许在稳定价值与内需链条间。重要的是在板块内部,大小市值的分化对投资收益影响变得显著,不论成长/价值均出现蓝筹股股价表现要远好于非蓝筹。此现象的根源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与严监管的导向下,市场风险偏好整体降低,审美转向有产品、有订单、有业绩且估值合理的公司,而非讲故事的题材类公司。而“新国九条”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举措,退市新规后壳价值降低,金融严监管导向均加速了这一风格的演进。


03

基金Q2持仓:股票减配结构切换,集中科技与资源持仓,南下抢筹港股龙头


基金Q2仓位整体下降,股票仓位82.4%,环比-1.7%。但持仓集中度上升,结构切换,有三个重要变化:1)持仓标的向50、300成分股集中,而1000成分股则被减配,过去强调“小而美”,如今“大象也能起舞”;2)除市场讨论较多的资源品、公用与交运外,Q2基金持仓变化亮点在于明显增配了以电子、通信、军工等为代表的处于景气拐点或持续改善的科技股,而消费医药等传统权重板块则被大幅减配,其中白酒单季减配幅度仅次于12Q4-13Q1、以及18Q4。此外,数据显示基金对于港股的持仓占比距21年的前高已经非常接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基金鲜有增量,因此传统基金分析刻画市场拥挤水平的现实意义下降,保险与重要逆向力量对股市边际影响提高。


04

行业比较:海外降息预期+国内科创改革与产业共振,加大科技蓝筹股配置;红利行情未结束可低位布局,但投资范围缩圈


海外经济边际放缓+降息预期提升,具有较高安全边际的AH股票受益,但受限于内需政策尚未打开,投资方向目前在科技龙头+部分红利。推荐:1)产业周期回升、估值不高,且受益改革预期(创新体制机制)与并购重组预期(科创八条)支持的科技成长股:电子/军工/通信/机械,与港股互联网;2)稳定现金流对如今的投资而言依然重要,但高股息投资高热后也要看股息率与基本面,从选板块到选股票,推荐:运营商/电力公用/煤炭/石化/银行,也要关注微观交易结构的问题。

科技蓝筹:重点关注产业周期回升、估值不高,且受益改革政策支持的方向。现阶段市场风险偏好仍然处在低位,自身产业周期回暖上行,估值不高的大盘成长股,具备确定性优势,且持续受益相关改革措施。2024年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持续推进融资制度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有效支持科技企业外延式扩张,此外“科创板八条”也有望从改革预期、增量资金等方面提振科技股风险偏好。投资方向上重点推荐半导体/港股互联网/军工/通信。1)半导体方面,2023H2以来,全球消费电子和半导体库存去化逐步完成,产业周期迎来上行,半导体大基金三期成立,国内先进制程有望迎来加速破局。2)港股互联网方面,严监管周期已经结束,政策对估值的压制缓解,互联网龙头自身降本增效推进,业绩也将迎来回升。3)军工方面,近期国防领域相关人事调整落地,行业不确定性下降,装备中期调整结束后采购需求有望迎来加速释放,行业景气将迎来上行。4)通信方面,海外AI算力产业趋势不断加速,作为AI新技术发展中最先受益的方向,算力需求增长的爆发阶段尚未结束,建议长期关注。

红利资产:整体波动或有加大,继续关注经营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方向。红利指数近期出现调整,带动股息率优势再度扩大。整体来看,考虑到红利风格已延续较长时间,且前期积累较大超额收益,后续板块波动或有加大,但低风险偏好环境下,部分业绩稳定、股息率仍然较高的方向仍具备确定性优势。红利投资的关键在于较高的股息收益(隐含低估值),以及基本面稳健保证高分红延续,目前股息率仍然较高的行业包括银行、煤炭、厨电、建筑、石化、交运等,从近1个月盈利预期调整变化来看,其中银行、石化、交运业绩稳定,建议继续关注。

全会强调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内需政策有望打开空间,关注顺周期细分领域景气改善。2024年7月18日发布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显示,此次全会除聚焦长期改革外,还对当前短期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这表明决策层直面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困难挑战,有力支持经济平稳向好。从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到5.0%与全年目标持平,但Q2 GDP同比增速4.7%、环比增速0.7%均较Q1回落,反映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对此,全会指出“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我们认为内需政策有望打开空间,财政发力以及降准降息值得期待。517地产新政后,6月北京上海二手房价环比上涨,行业风险继续收敛。我们认为随着内需政策加码,经济预期有望迎来企稳或缓慢抬升,顺周期板块中保险、工程机械或有表现。保险方面,地产风险收敛缓解资产端风险压力,同时长端利率底部企稳,利差损担忧缓解;工程机械方面,内销数据连续数月超预期,内需政策发力叠加设备更新政策推进,内销拐点或逐步显现。


05

主题推荐:数字经济/科教兴国/自主可控/能源出海


1、数字经济:数字制度建设加速完善,深度赋能实体经济投资建议: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国家数据局提出将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等多项制度文件,“数据要素X”行动加速推动全领域数字化转型,深度赋能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网络、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创新技术有望加速发展。方向一: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创新的6G、卫星互联网等新式网络基础设施和国产算力产业链。方向二:受益于数据要素体系建设和数据交易量提升的通信运营商和数据确权、流通、交易等数据服务公司。

2、科教兴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看好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投资建议: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叠加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发布,看好国内高端科学仪器整体采购需求提升和高端仪器仪表的自主可控。方向一:受益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且进口依赖度较高的质谱仪、光学/电子显微镜、量子科学仪器和环境监测仪器等。方向二:受益于教育领域新一轮设备更新改造需求提升的重大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实训教学设备。

3、自主可控: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看好关键技术和装备材料领域国产化投资建议: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以“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有望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新助力。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科技产业投资的重要线索方向一:受益于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财税、金融和资本市场改革举措加速完善的半导体设备/材料、创新药、高端工业母机等。方向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受益于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建设的国产算力、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等。

4、能源出海:依托产业链和产品优势,开拓海外增量市场投资建议:国内光伏和锂电产业具备领先全球的产业链配套和大规模生产制造能力,但产业进入产能密集释放期,供需格局改变,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盈利面临挑战。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部分新兴国家新能源转型加速,但本地供应链尚不完善,为国内新能源企业提供新的需求增量。方向一:面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已有产能布局或订单确认的逆变器行业龙头公司。方向二:配套下游整车厂海外产能的锂电龙头公司。-

主题一:数字经济---数字制度建设加速完善,深度赋能实体经济

事件:

1、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新华网)

2、2024年7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韩文秀指出《决定》提出要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强调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新华网)

3、2024年7月2日,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表示国家数据局将陆续推出8项制度文件。国家数据局24年将陆续推出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企业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等8项制度文件。(国家数据局)

我国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统筹管理、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数据局等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数据要素发展总体目标和十二项重点行动。财政部出台《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有关数据资产12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各地积极探索推动制度落地,上海、广东、贵州、福建等地发布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二十条”;浙江省发布实施《数据资产确认工作指南》;安徽、海南、成都、青岛等13个省市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专项制度。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相应数据机构的组建工作。

我国数据基础设施扩容提速,网络、算力和应用领域全面发展。1)我国网络基础设施进入提速升级新阶段。5G网络覆盖面更广、技术更先进,并加速向重点场所深度延伸。光纤宽带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服务能力增强。移动物联网络用户数量持续增加、应用场景更加丰富多样。2)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23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居全球第二位,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算力供给结构逐步优化,包括超算中心、数据中心、智算中心等多种类型。3)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实现新突破。5G行业应用已融入74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超9.4万个。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本建成。“双智协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数据流通和交易体系加速完善,数据交易规模有望大幅增长。据数据交易网,我国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平台等数据交易体系加速完善,包括港澳在内已经成立或正在筹建的数据交易机构达53家,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据各地数据交易所信息,上海数据交易所2023年数据交易规模达11亿元,预计2024年交易规模将超50亿元,2025年将超100亿元,推动上海成为全球数据流通枢纽城市。深圳数据交易所2023年实现交易规模超50亿元,累计交易规模65亿元,累计跨境交易额1.1亿,覆盖30个省份、128个城市,上市数据标的1900个,建立数据产品专区20个,打造行业创新案例26项。

主题二:科教兴国---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看好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

事件:

1、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华网)

2、2024年7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指出,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实施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提升基础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把重大任务作为科教融汇的“发动机”,引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产出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打造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布局建设高等研究院,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奔赴”,促进高校科研成果高水平创造、高效率转化,不断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华网)

3、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新华网)

4、2024年6月,国家发改委与教育部联合颁布《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明确支持普通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教学设备的更新。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更新: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急需和新兴领域。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实训教学设备更新: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贵州省、广东省、天津市、河北省等省市发改委陆续披露了区域高校详细的设备更新计划。(教育部)

5、2024年,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2024年全国计量工作要点》,强调推动仪器仪表质量提升和国产化替代。提出加快推动仪器仪表产业质量提升。探索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鼓励有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在重点领域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实验室,围绕仪器仪表性能参数、计量指标、稳定性、可靠性等进行综合计量测试评价,推动仪器仪表质量提升和国产化替代。(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营收规模已突破万亿,进口额逐年提升但高端科学仪器对外依存度仍高。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国家测量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稳步增长,已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仪器仪表行业实现营收10112亿元,同比增长4%,进入万亿元时代。新一轮设备更新改造行动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带来新的需求增量,科技领域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央行科技领域再贷款政策的落地,都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国科学仪器进口金额逐年提升,光学仪器进口额增速领先。据海关总署数据,从2019到2023年,中国科学仪器进口规模呈上升趋势,2023年达169.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4%。其中,2023年实验分析仪器依然是进口额达97.2亿美元,占比57%,光学仪器进口金额63.4亿美元,占比37%,试验机进口金额9.2亿美元,占比5%。据仪器信息网研究,2023年我国从美国进口科学仪器的总金额为39.9亿美元,同比增长12%;从德国进口的科学仪器总金额为25.7亿美元,同比下降2%;从日本进口的科学仪器总金额为22.6亿美元,同比下降9%;从英国进口的科学仪器总金额为7.4亿美元,同比增长11%;从韩国进口的科学仪器总金额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1%。

我国高端科学仪器进口依赖度高,看好政策引领和关键技术突破下的自主可控。根据《2022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全景图谱》,科学仪器已经成为我国第三大进口产品,仅次于石油和电子元器件。2016-2019年我国大型科研仪器整体进口率约为70.6%,其中分析仪器的进口率高达83.7%,分析仪器中色谱仪器进口率高达88.5%,医学科研仪器、激光器、核仪器等品类进口依赖度均在70%以上。

主题三:自主可控---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看好关键技术和装备材料领域国产化

事件:

1、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新华网)

2、2024年7月19日,中共中央举行“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韩文秀指出,《决定》强调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完善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华网)

3、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新华网)

半导体产业具有典型的全球化分工特征,但在全球科技摩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亟需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我国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晚,但在多数领域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如在芯片设计和封装测试环节已经形成较大的市场规模。但在半导体关键设备和基础材料领域,整体自主化水平仍低。从全球晶圆制造的地区分布看,我国大陆地区晶圆厂整体占据16%的市场份额,但主要产能在10nm以上制程,先进制程的产能规模显著不足。华为麒麟系列芯片的发展也面临晶圆制造环节的短板,但如果其9000i芯片完全实现自主生产,意味着我国本土晶圆制造产业链自主化水平的显著提升。

前道设备在半导体设备份额中占大头,且主要是光刻、刻蚀和量检测等设备。半导体设备中前道设备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平均占比在80%以上。我国大陆地区半导体前道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50.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540.4亿元,GAGR为27.8%,2022年中国大陆半导体前道设备销售额受晶圆代工产业影响,同比下降6%,但前道设备占比仍在80%以上。从前道设备的细分领域看,光刻设备占17%,薄膜沉积设备占23%,研磨/刻蚀/清洗设备占比最高,达30%,其余是量检测设备、离子注入设备和扩散设备等。

我国晶圆加工设备的整体自主化水平较低,非美设备和本土设备的占比提升。我国半导体设备中光刻设备自主化水平极低,对ASML等公司的光刻机依赖度高,当前上海微电子等光刻机研发企业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已经具备28nm以上制程的研发生产能力。在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等头部公司的引领下,我国刻蚀和薄膜沉积设备的国产化率得到显著提升,而在量检测领域,国产设备的渗透率仍低。从半导体设备进口地的变化看,非美设备的占比明显提升。2020年,美国设备占我国采购份额的53%,预计到2023年将回落至43%,于此同时,来自日本、欧洲和中国本土的设备占比明显提升。

主题四:能源出海---依托产业链和产品优势,开拓海外增量市场

事件:

1、2024年7月9日-15日,沙特对华经济合作事务负责人、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总裁兼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鲁梅延率代表团访华。分别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北京市市长殷勇,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人的会见。何立峰在会见中表示,中沙双方要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能源、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合作,拓展清洁能源、高技术等新兴领域合作,推动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实现更大发展。PIF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双方在重点项目建设、能源合作、债券发行、投资托管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与远景科技集团、晶科能源和TCL中环等新能源头部企业签署了在沙特成立合资企业的战略协议,推动中东清洁能源转型。(券商中国)

2、2024年7月16日,晶科能源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晶科中东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公共投资基金(PIF)全资子公司Renewable Energy Localization Company(RELC),以及Vision Industries Company(VI)签订《股东协议》。在沙特阿拉伯成立合资公司建设10GW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0亿美元,是晶科能源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投产后或将成为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行业海外最大的制造基地。(财联社)

3、2024年7月16日,TCL中环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Vision Industries在中国深圳签署《股东协议》。三方将共同投资成立合资公司,推进太阳能光伏晶体晶片在沙特的本土化生产,项目总投资金额约为20.8亿美元,三方将以TCL中环持股40%、PIF全资子公司RELC持股40%、Vision Industries持股20%进行投融资。(财联社)

4、2024年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7.8GWh!该项目的三个站点分别位于沙特的Najran、Madaya和KhamisMushait地区,2024年开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网运行,将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助力沙特“2030愿景”实现。(财联社)

2016年,时任沙特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亲王宣布“2030愿景”经济改革倡议,为沙特确立了三大愿景目标。1)充满活力的社会:关注文化、娱乐和性别平等。2)繁荣的经济:优先考虑非石油部门、就业和外国投资。3)雄心勃勃的国家:改善治理、创新和竞争力。根据2023年的官方报告,沙特在2030愿景已取得显著成就,计划中的1064项举措中87%已完成或正按计划进行,而243个关键绩效指标中,81%已达到预定目标,105个指标提前超越了2024-2025年的目标。


06

风险提示


海外高利率持续时间超预期。尽管3月FOMC会后,市场已经进入美联储降息博弈期,但考虑到海外通胀与就业等目标,美联储或将利率维持在限制性水平更长时间,全球流动性宽松拐点的确认仍需更多数据信号验证。

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大国博弈目前进入到深水区,部分地区地缘冲突演化方向与烈度难以准确判断,突发事件或对市场造成冲击。

注:本文来自国泰君安发布的《风格的关键:蓝筹与非蓝筹》,报告分析师:方奕、张逸飞、马浩然、苏徽

本订阅号不是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本订阅号推送的信息仅限完整报告发布当日有效,发布日后推送的信息受限于相关因素的更新而不再准确或者失效的,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要求,若您并非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服务签约客户,为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如有不便,敬请谅解。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中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国泰君安证券及本订阅号运营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为国泰君安证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