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险业乐观10年12愿景:保费增速为GDP两倍,低利率助推有效供给

编者按财产险行业增速下降,市场为迷茫、悲观所笼罩,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总却偏偏要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给大家送上希望。1月3日,“2020慧保天下保险大会——穿越周期、韧性前行”在上海举行,陈东辉参与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与国外成熟市场

编者按

财产险行业增速下降,市场为迷茫、悲观所笼罩,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陈东辉总却偏偏要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给大家送上希望。

1月3日,“2020慧保天下保险大会——穿越周期、韧性前行”在上海举行,陈东辉参与大会并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与国外成熟市场相对比,国内财险市场还远远没有到真正的困难时刻。

陈东辉进一步表示,低利率对产险行业是利好因素,低利率下,投资回报预期降低,人们会更有耐心从事抗周期的、比较慢的行业,例如产险行业;产险行业也不能再依赖投资赚钱,就需要努力推动承保盈利。

在此基础上,作为一个乐观派,陈东辉描绘了未来10年产险业发展蓝图,并给出12大愿景。

在他看来,未来10年,产险业仍将保持两位数以上同比增速;非车险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并最终与车险业务各占50%市场份额;行业主要公司ROE超过保费增速;商车费改全面推开成为分水岭,车险经营逐渐多元化;银行的抵押财产要求有财产保障,助推家财险腾飞;政府和行业构筑分层巨灾保障;责任险成为基本的商业规则,迎来快速发展;交强险人伤赔偿限额大幅度提高,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空间;产险公司成为短期健康险经营的主力,因为产险公司更擅长服务;信用保证险回归消费和贸易;高频服务产品自然融入生态圈;新生态圈的风险保障破题等。

下文即根据陈东辉现场演讲实录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瑞士再保险中国总裁 陈东辉

一些人在谈到产险业的时候心情沉重,而我希望能够提供一个乐观派的观点——国内产险业其实并没有像很多文章所描述的那样艰难,这其中存在背景和视角的问题。

从再保险公司的视角出发,从相对国际化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国内产险业,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艰难,相反,其前景非常乐观。

保持乐观的三个理由

产险业发展大环境依然很好;低利率环境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社会对保险不再反感

为什么乐观?理由有三:

其一,行业发展的底版依然非常美好

到国外讲中国故事,最有说服力的是两张图,第一张是中国经济增长曲线图,外国人看到都会感到非常震撼。过去30年,国内GDP增长14倍,这与世界其他所有经济体相比较,都是“一枝独秀”。

高速成长的GDP是产险业发展的大背景,人们有时候容易忘记这个背景,感觉行业发展面临困难重重,然而站在更宏观的视角就会发现,不是现在太困难,而是过去30年发展太容易。

第二张图是中国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从一个天文数字快速下降,预计到2020年将消除绝对贫困。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中产阶级财富快速积累,这样一个时点对于保险业来讲,真的是黄金机遇期。

所以从宏观视角出发,行业发展的底版依然非常美好,对于未来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悲观,我们依然处于好时代。

同样的,如果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能太骄傲,因为行业是顺着宏观经济增长14倍的大趋势发展起来的。如果有好的经济增长,但业务发展却不是特别好,那反而需要检讨。

其二,低利率环境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

人们普遍认为低利率对产险业经营有负面影响,但我恰恰觉得低利率有利于产险业长期健康发展。

低利率下,可投入的高回报资产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人们的投资回报预期有所降低,会更有耐心来从事一些抗周期的、比较慢行业,例如产险行业。

对于产险行业本身,人们再也不能仅依赖投资赚取收益,必须做好的业务,努力实现承保盈利,通过承保让股东获得回报。

从这两个因素来看,在经济预期特别好的时候,产险行业也许默默无闻,但在低利率环境下,经济预期相对比较差的时候,恰恰是产险行业抗周期韧性体现比较明显的时候。

同时,目前自然灾害保障缺口依然非常大,需求尚没有得到满足,从全球范围来看,保障缺口甚至在扩大。

既有有利的低利率环境,又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乐观的第二个理由。

其三,社会对保险不再反感,只是依然缺乏信任

就中国市场而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时点——过去几十年,老百姓一提保险就皱眉头,但现在他们不再皱眉头了。

虽然依然没有人说喜欢保险——事实上,永远不会有人说喜欢保险,对保险感兴趣——但是至少人们对保险不再反感,能够客观地对待保险产品。当然,很多时候消费者对于保险还缺乏信任,这需要更长时间去建立。

在一些成熟市场,保险业资产与银行业资产旗鼓相当,而在国内,目前20万亿元的保险业资产和200万亿元的银行业资产之间依然存在巨大差别,二者如何才能体量相当?除了上述信任的问题之外,可以看到一个好的现象是,蚂蚁金服的相互宝,上线一年时间用户数量即突破1亿大关,年轻人开始广泛参与到风险保障的普及当中。

总结起来,一是经济高增长的底版还在;二是低利率环境促使人们更认真地对待产险业;三是整个社会也到了更能接受保险的时间点。

大环境依然很好,为什么还会感觉发展面临困难?或许要更多考虑是不是因为过去无效供给过多,是不是过去行业发展的“电梯模式”或者“公路模式”的惯性思维遭遇挑战。产险业真的已经是一片蓝海,真的无路可走了?其实还远远没有到那个时候。

关于未来的12个愿望

保费增速为GDP增速两倍,家财险、责任险等非车险迎来真正大发展

对于未来十年,至少有12个美好愿望是值得期待的:

第一,未来10年,产险业增速应该是GDP增速的两倍,即如果GDP增速在5%—6%之间,那么产险业保费增速就应该保持两位数——过去20年,产险业保费增长情况基本如此。

第二,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各占50%。中国市场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三五年之前,大家会觉得西方经验在中国并不适用,非车险业务市场份额不可能达到50%,但是没几年时间,如今非车险业务已经占到了36%,而车险业务占比缩减至64%。按照这种趋势,用不了多长时间,车险业务和非车险业务就会平分秋色。

第三,行业主要公司ROE超过保费增速——这是真正的愿景。产险行业,特别是中国产险行业,是真正的短尾产险行业,其ROE理论上应该是非常高的,是其他市场产险业务无法相比的,只要承保盈利就可以放大杠杆,行业主要公司ROE超过保费增速相信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ROE要超过保费增速?因为这意味着股东不再需要注资了,财产险公司通过自己的积累,通过提高ROE获得回报,就可以实现自主的增长。这样的行业人见人爱。

第四,商车费改全面推开,车险经营多元化。对于商车费改,业内人士内心深处又期待又害怕,行业发展到这个时点,商车费改势在必行,也就是说,2020年将是商车费改的关键一年,也可能是车险行业的分水岭,因为从所有成熟保险市场的情况来看,车险费率的放开都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对于这个分水岭之前之后几年的阵痛以及深远影响,业内人士都在做预测,但是这种预测很有可能是不够的,或许要到下个十年才有可能看清楚。

第五,银行的抵押财产要求有财产保障,助推家财险腾飞。建议银行发放贷款的时候要求所接受的抵押物必须投保保险,否则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财产没有了,贷款抵押也就落空了。

家财险目前在产险业占比不到1%,而成熟保险市场家财险占比在10%以上,银行对抵押品的风险保障要求是重要的推动因素。

如果要求银行的抵押财产必须投保,一旦这一问题能达成共识,将成为家财险腾飞的重要助推器。如果没有相应强制要求,仅靠零售家财险,即便是综合运用互联网平台以及其他技术手段也很难助推家财险大发展。

第六,政府和行业构筑分层巨灾保障。中国目前的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是全国顶层设计与地方试点结合,利用保险机制盘活财政救灾资金,通过杠杆作用高度放大产生增量资金用于政府的应灾救灾工作。由于巨灾保险天生具有较大风险敞口,需要通过再保险公司把风险分散到国际市场上,最终,政府、直保公司和再保公司在整个体系中形成紧密结合的协作关系,形成政府和行业构筑分层巨灾保障的局面。

第七,责任险成为基本的商业规则。目前责任险在产险保费中的占比不足5%,如何才能将这一比例提高至10%或15%?答案即是让责任险成为基本的商业规则——餐馆开业必须投保食品安全责任险,火灾事故责任险;律师、医师、会计师执业时,投保职业责任险……让责任险成为任何市场的基本商业规则,责任险占比就会快速提高。

在中国,发展责任险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是政府的强力推动,在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领域责任险发展背后,都有政府有力的推手。未来十年人们仍将会看到政府有形的手还在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行业发展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要从贝塔投资逐渐过渡到阿尔法投资。如果不能完成这样的切换,依然是政府支持就增长,政府支持少就不增长的话,所有愿景都会落空。

第八,交强险人伤赔偿限额大幅度提高。有传闻称交强险面临改革,或将大幅度提高人伤赔偿限额,这将给行业带来新的业务发展空间。当然,不光是交强险,未来所有跟人相关的医疗费用限额,补偿限额都会大幅度提高,这些都会给行业带来更多业务发展空间。

第九,产险公司成为短期健康险经营的主力。这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但是抛砖引玉。我认为未来十年,产险公司会是短期健康险经营的主力,因为短期健康险与产险更接近,跟长期寿险、长期健康险则不同。

另外一个原因是,短期健康险重服务,这恰恰是产险公司所擅长的。产险公司的服务能力,定价和风险选择能力在健康险的经营当中非常有利。

第十,信用保证险回归消费和贸易。旗帜鲜明地反对利用信用保证保险为高利贷增信,这不是真正的保险业务,更不应该是产险行业应该参与的业务。虽然有公司因此赚取了大量的利润,市场上也的确有相应的需求,但还是希望未来十年,其他的业务蓝海更具吸引力,能够让信用保证险回归消费和贸易,而不仅仅是服务于没有经济实体的单纯的贷款业务,这种信用保证险不应该是行业所依赖的一个重要业务类型。

第十一,高频服务产品自然融入生态圈。未来十年,会有大量的高频碎片化、以服务为主的产品出现,其本身越来越没有保险的特征,但会逐渐自然地融入生态圈——目前此类产品的融入依然很牵强,成本依然很高,未来这种融入会更自然,人们不再考虑它是否为保险产品,而是会直接认为它是平台方的产品,例如蚂蚁金服的产品,蔚来汽车的产品等等。

第十二,新生态圈的风险保障破题。新的生态圈里面的风险如何转移?比如滴滴司机的风险保障、外卖小哥的风险保障……这些都是很好的蓝海市场,行业应该一起开拓。此外,网络风险又是另一个与生态圈密切相关的重要风险类型。

所以,我是一个乐观派。面对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视角,就会有不同答案,外国同业看待中国保险市场,肯定不会感觉困难,而是会非常羡慕,因为目前所处的行业环境,未来的各种预期以及有利条件,都是优于成熟市场的。

当然,虽然对未来充满期待,但还是需要从小事做起,唯有如此,未来才会有改变。

最后引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做结语,“悲观者总是正确的,但是只有乐观者才能成功”。

谢谢大家!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