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降!家人们都躺平了。。

股票基金规模的大涨主要是ETF规模的持续扩大

A股主要指数今日小幅震荡,截至收盘,超3800股上涨,全天成交5265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量163亿元。

1

股民们都躺平了?交易印花税同比降55%

财政部数据显示,1-7月,印花税收入2120亿元,同比下降20.9%。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576亿元,同比下降55%。

证券印花税大幅下降,直接原因是减半征收。去年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称,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1990年至今,A股证券交易印花税经历2次上调和7次下调,目前按股票交易成交金额的1‰对卖方单边征收。

对此,有老股民表示,证券交易印花税没有他的贡献,因为他的股票套住了,一点也没有交易。

家人们都躺平了。从资金流入角度来看,西部证券以小单净流入额(低于2万股和4万人民币的交易单)来估算个人投资者(散户)净流入情况,根据测算,截至2024年6月底,小单净流入总额为1.87万亿元,同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此外,新增开户数量骤降,创三年内同期新低。2024 年上半年上交所新增个人开户数低于往年平均水平。根据上交所数据,截至 2024年6月,今年上交所新增开户数量为948.18万户,创三年内同期新低,占2023年整体新增数量的44.3%。月均开户数量158万户,同样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A股持续地量,8月12日-14日成交额连续3日低于5000亿元。A股上周日均成交金额为5294.40亿元,较前一周增加129.70亿元,但仍处于极低水平。

在市场弱势阶段中,出现极低的成交额和换手率既反映出投资者信心低迷,又反应当前价格水平市场压力持续衰竭。

中航证券指出:

1.“地量”为大盘处于市场底部的信号之一,从换手率和市盈率来看,当前A股的缩量程度已接近可比历史的最低水平,继续缩量的空间或有限。

2.“地量”对判断择时有帮助,但市场情绪转变主要取决于基本面的变化。

回顾最近三轮缩量区间,换手率创近期新低后仍会持续缩量,或反弹后反复磨底,直到基本面发生变化,市场预期转变后,换手率回升,随后A股见底回升。

3.近期A股持续缩量背景下,中央汇金和中国国新此前公示其持仓的ETF成交额在持续放量,以中央汇金和中国国新为代表的“国家队”或在持续购入宽基ETF。往后看,大盘权重股短期有望贡献显著的相对收益。

2

历史新高!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增4000亿

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最新规模达31.49万亿元。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总规模屡创新高,从2月底的29.3万亿元上升到4月底的30.78万亿元,5月底达到31.24万亿元,7月底规模达到31.49万亿元,不断刷新纪录。

据中基协披露的公募行业数据,截至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产净值合计31.49万亿元,比6月底的31.08万亿元增加4000亿元。

其中,封闭式基金1352只,规模为3.84万亿元。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基金2492只,规模为3.29万亿元;混合型基金5058只,规模为3.45万亿元;债券型基金2515只,规模为7.06万亿元;货币基金371只,规模为13.38万亿元;QDII共306只,规模为5236.73亿元。

在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反映了市场的结构变化。7月增加的4000亿规模,主要贡献力量有股票基金和货币基金。

其中,股票基金规模达到约3.29万亿元,相比6月末大幅增加1809亿元,股票基金规模的大涨主要是ETF规模的持续扩大。资金借道股票ETF抄底,是股票型基金在7月份重要的增量资金。Wind数据显示,股票ETF7月规模增长1936.61亿元,总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

抄底资金主要集中在以沪深300ETF为主的宽基ETF。7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资金净流入超511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资金净流入超345亿元;华夏、嘉实旗下沪深300ETF分别吸金236亿元、197亿元;南方中证500ETF、南方中证1000ETF、华夏上证50ETF7月资金净流入额均超100亿。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此外,欧美、日本等地股市出现牛市,部分投资者选择跨境配置QDII基金。7月QDII基金规模增加25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截至7月末,QDII基金的规模及份额分别为5236.73亿元、5794.59亿份,环比增长5.18%、4.68%,增长势头强劲。

此前,由于资金持续涌入叠加额度受限,基金公司多次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截至8月26日,ETF基金中,溢价率超5%的有2只,超2%的有9只,纳指科技ETF溢价率12.39%,纳斯达克溢价率5.62%。

货币基金规模相比6月份大幅增加了近2000亿元,意味着虽然货币基金收益率持续下行,但由于股市等风险资产市场偏好降低,货基购买热情仍旧热烈。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股市和债市蹊跷板效应明显,在股市低迷背景下,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债券基金在7月份也实现了大增,净值规模增加约1100亿元。

3

日本米价疯涨!

日本大米创出近20年最大涨幅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总务省公布的7月全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示,米类较上年同期上涨17.2%,为20年来最大涨幅,主要大米价格创下了11年来的最高水平。

报道称,2023年夏天的酷暑导致稻米发生高温热害,上市量减少,供需紧张造成价格上涨,饭团和仙贝等相关商品也受到波及而涨价。

由于部分地区大米紧俏,日本一些超市和米店甚至实行了限购。6月官方披露大米库存数据后,不少商店实施了购买限制。

除了米价暴涨,近期日本各类食品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部分日本媒体提出“农业通胀”(agflation)的担忧,该词由农业(agriculture)和通胀(inflation)两个词组合而成,源于2007年至2008年期间大米和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价格同时上涨,出现由农产品主导的物价暴涨现象。

过去30年,日本经历了漫长的通缩,日本希望利用适度的通胀来刺激经济增长,打破长期以来的通缩困境。

数据显示,日本近期通胀压力似乎不小。除了食品价格,能源价格上涨也是日本通胀压力的重要来源。日本7月电费上涨22.3%,创近43年来的最大涨幅。

这对日本央行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一旦日本通胀高于预期,实际工资赶不上物价,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力也会带来极大侵蚀,最终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美联储降息也是日本央行未来行动的重大考验。过去两年多,由于美联储持续加息,大量美元回流美国。近期美联储预告或将开启降息,如果美元转头对外输出,对全球而言也是一次通胀考验。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