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增长天花板已现?

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增长天花板已现?

01

异观财经

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腾讯音乐,增长天花板已现?

8月13日,国内音乐流媒体平台一哥腾讯音乐(TME) $腾讯音乐-SW(HK01698)$ 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从披露的数据看,受益于成本控制得当,净利润不断增长。不过,收入方面则出现持续下滑,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不同程度地同比负增长。

财报发布后遭多间大行下调目标价,有机构称下半年及明年的音乐订阅收入增长指引低于预期,并将其评级从“买入”降至“持有”,腾讯音乐股价大跌,收入持续下滑,那是否意味着腾讯音乐增长天花板已经出现了?

腾讯音乐的喜与悲

新一季度,腾讯音乐取得了哪些可喜的成绩?

首先,付费用户规模增长,其中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创新高。财报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7.7%达到1.17亿,创历史新高,在线音乐服务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0.3%至10.7元;社交娱乐服务付费用户同比增长5.3%至790万。

净利润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4年第二季度,腾讯音乐净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33.1%;调整后净利润19.9亿元,同比增长25.7%。

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成本和开支的有效控制。2024年二季度腾讯音乐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3.3%至41.5亿元;

经营开支总额同比下降8.5%至11.5亿元。经营开支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2023年同期的17.2%下降至16.0%。其中,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2.10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般及行政开支为9.38亿元,同比下降10.2%。

同时,本季度财报也释放了一些悲观的情绪,有机构称下半年及明年的音乐订阅收入增长指引低于预期,更是带崩了腾讯音乐的股价。

首先,社交娱乐服务月活跃用户、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双双下滑。数据显示,二季度社交娱乐服务月活用户为0.93亿元,同比下滑31.6%;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73.2元,同比下降45.8%。

其次,腾讯音乐总收入下滑。二季度腾讯音乐总收入同比下降1.7%至为71.6亿元。需要注意的是,最近三年多,腾讯音乐总收入整体呈现下滑的趋势,其总收入历史峰值还是2021年第二季度的80.08亿元,自此以后,腾讯音乐季度总收入同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同比减少的情况。

本季度总收入下滑,主要与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下降有关。

在线音乐服务、社交音乐服务和其他服务是腾讯音乐的两大主营业务,二季度二者收入在总收入中分别占比75.7%和24.3%。数据显示,第二季度腾讯音乐社交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收入“断崖式”下滑,从2023年第二季的30.4亿元下降42.8%至17.4亿元。这主要是由于自2023年第二季度起腾讯音乐调整了部分直播互动功能并实施了更严格的合规程序。

音乐流媒体平台收入天花板已现?

营收是企业获得利润的前提,没有营收就没有利润。部分人会认为总收入规模决定了一家企业利润天花板的高低。营收的增加通常会带来净利润的增加,但这取决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效率。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那么随着营收的增加,净利润也会相应增加,但需要明确的是,总收入和净利润是两个不同的财务指标,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直接联系。总收入反映了公司的收入能力,而净利润则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净利润的增长或减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公司的成本控制、业务模式、市场环境等。有些公司即使其总收入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可能通过优化成本、提高效率或改变业务模式等方式,实现净利润的增长,腾讯音乐就是通过优化成本、提升效率来实现净利润增长的。

目前,在线音乐服务收入是腾讯音乐最大收入来源。数据显示,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收入相比2023年同期的42.5亿元增长27.7%达54.2亿元,这主要是由于在线音乐订阅收入的增长及广告服务收入的增长,此外,线下演出收入也带动了在线音乐服务收入的增长。

其中,在线音乐订阅收入37.4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28.9亿元增长29.4%,主要驱动因素是在线音乐订阅用户规模的提升和单付费用户人均收入的提升,2024年第二季度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17.7%达到1.17亿,创历史新高,单个付费用户月均收入为10.7元。

对于腾讯音乐而言,其早早就实现了盈利,从收入构成占比来看,在线音乐付费用户和单付费用户人均收入的提升,将成为该公司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支柱。音乐流媒体平台,未来想要快速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提价或许会是不错的选择。

回头再看国际巨头Spotify的一些情况,在上个季度成功扭亏为盈后,今年二季度实现2.74亿欧元的净利润,今年上半年乐基净利润4.71亿欧元,去年同期累计净亏损5.27亿欧元。

收入方面,Spotify总收入保持增长,今年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0%至38亿欧元;月活跃用户6.26亿人,同比增长14%;订阅用户2.46亿人,同比增长12%;毛利率29.2%,创历史新高;营业利润2.66亿欧元,创历史新高。

需要注意的是,Spotify在过去绝大多数时间是处于亏损状态,实际利润非常低,因此该公司被资本市场视为亏损股票,如果企业营收不增长,很难让投资者相信未来盈利会持续增加,正是基于此,过去一年中,Spotify的盈利似乎并未完全引起市场的关注,而该公司股价在过去一年中,已上涨了132%。

不难发现,Spotify被市场视为亏损股票,而TME则是盈利的股票,因此评估两者的增长和盈利的关键因素也有所不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流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流媒体的生意有市场,但未来增长都面临不小的挑战,短视频在用户方面会给音乐流媒体平台造成一定压力。

当前的大环境,如果平台想通过涨价来提升收入,也面临一定的阻力。根据Benzinga的一项调查,调查显示加价5%至10%,有54%的90名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取消订阅,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或24%的受访者如果费用上涨10%至20%,则会取消订阅;13%在涨幅超过20%后就会削减订阅。

毕竟在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娱乐消费开支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压缩非必要开支,为在线音乐付费也存在被砍的可能性。或许,未来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人们收入及可支配资金增加,腾讯音乐会实现新一轮的收入、净利润双增长。

此外,社交娱乐服务受到监管影响不断收缩,但社交娱乐服务ARPPU远高于在线音乐ARPPU,即便TME在“音乐”本质回归,TME依旧不愿意放弃社交娱乐服务,其正在寻找新内容以激活社交娱乐业务,此前就有消息显示,TME正式进军短剧业务,推出短剧APP“全民短剧”,TME在新业务方面的尝试,试图通过业务多元化来实现收入的多样化,为收入增长寻求新增量。

Spotify全球化发展战略,帮助其实现收入的连续增长,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寻找增量,腾讯音乐的未来如果能在国际市场发力,或将帮助其实现收入增长。

02

阿島

绝味食品一字跌停,究竟发生了什么?

8月16日,A股卤味龙头绝味食品 $绝味食品(SH603517)$ 遭遇了市场的一记重锤,股价一字跌停,跌幅高达10%,股价创出多年来的新低,报13.22元,市值也随之缩水至81.95亿元。

这一突如其来的市场反应,让投资者目瞪口呆。

此次股价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公司收到了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自2024年6月7日起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尽管具体涉及何种信息披露违规尚未公开,但这一消息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信心受挫,股价应声而跌。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绝味食品首次遭遇监管层的关注。

去年4月末,公司就曾因未及时披露股权投资转让协议、未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未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等多项问题,收到湖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这些历史违规“前科”,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透明度的担忧。

除了监管层面的压力,绝味食品的业绩波动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自2022年以来,公司业绩犹如“过山车”,营收增长承压,盈利更是出现跳水。尽管2023年有所反弹,但归母净利润仍远低于历史水平。

毛利率的持续下滑,特别是近两年来的显著下降,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承压。

这几年的消费大环境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曾经颇受年轻人欢迎的鸭脖似乎不再那么“香”了。

更重要的是,鸭脖赛道本身的差异化有限,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不仅有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等零食品牌商将产品线拓宽至卤味小吃,还有卤味新势力如盛香亭、研卤堂、热卤食光等不断涌现。

这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绝味食品在抓住消费者需求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随着业绩的起伏不定和行业竞争的加剧,绝味食品的估值水平也持续回落。公司股价自2021年初触及历史高点后,便步入漫漫熊途,至今累计跌幅已接近9成。

这一跌幅不仅反映了公司业绩的波动和市场对未来的担忧,也凸显了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缺失。

03

郭施亮

腾讯业绩大超市场预期,十年内腾讯与茅台谁更值得投资?

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腾讯的毛利率、净利率和负债率分别为52.95%、28.39%、43.95%。茅台的毛利率、净利率和负债率分别为91.76%、52.70%、18.32%。如果从这两个指标分析,茅台的生意几乎是躺着赚钱,腾讯的生意也很好,只是没有茅台赚钱那么容易。

再看看营收与净利润,腾讯上半年营收达到3206.18亿元,同比增长7%。今年上半年腾讯实现净利润1076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82%。

按照环比增速分析,二季度营收增速较一季度小幅增长,但与2023年同期的营收同比增速相比,今年的营收增速却略有放缓。净利润方面,二季度增速高于一季度增速,同时这一增速水平也创下了近五年的增速新高,今年第二季度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大幅超过市场预期。

再看看茅台,今年二季度茅台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7.56%和15.88%,茅台的业绩表现还是一如既往地稳健。从过去五年茅台的营收、净利润数据来看,营收基本上保持双位数增长,净利润增速虽略低于前两年的增速水平,但考虑到高基数的因素,茅台可以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位数增长,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截至目前,茅台的TTM市盈率为21.29倍,总市值为1.78万亿,已经失去了总市值第一位的宝座,市值低于工商银行。但是,茅台的股息率达到2.18%,若算上特别分红,那么茅台的股息率高达3.54%,股东回报意识还是非常强的。

再看看腾讯控股,当前腾讯的TTM市盈率为20.64倍,总市值约为3.19万亿人民币,股息率约为0.92%。不过,在股份回购方面,腾讯的股份回购力度是相当给力的,今年上半年回购了1.55亿股,涉及523亿港元。如果把股份回购和股息分红加起来,腾讯对股东的回报能力还是非常强的。

从稳定性的角度考虑,翻看过去五年的数据,腾讯控股的经营稳定性比不上茅台。以2022年和2023年为例,腾讯的净利润出现了16.27%和38.79%的同比降幅,2024年腾讯净利润才开始走出低谷。茅台在过去五年以上,净利润基本上保持双位数增长,业绩波动率显著低于腾讯。

但是,从业绩弹性来看,腾讯控股一度恢复增长能力,它的业绩回升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茅台的业绩,相当于一张明牌,未来五年至十年,业绩继续稳健增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只是业绩增速能力或许会略有放缓。腾讯经历了2022年和2023年的调整期后,业绩开始出现快速回暖的迹象。从投资预期的角度考虑,腾讯的预期炒作机会大于茅台,茅台更倾向于“吃息股”。

算上特别分红,茅台以3.54%的股息率水平,长期投资茅台的投资者,将会花费更少的时间回收本金。腾讯靠股息回收本金的速度较慢,但考虑到每年巨额的股份回购力度,对不愿意支付股息红利税的投资者来说,可能会更友好。

在自由现金流方面,腾讯的自由现金流稳健增长,只要腾讯的护城河依然牢固,月活数据持续保持优势,那么腾讯的自由现金流有望持续增长,并进一步提升腾讯的投资价值。

但是,腾讯大股东Prosus持有腾讯的股票比例依然较高,在腾讯股价处于高位阶段,大股东仍可能存在进一步减持的需求。今年以来,腾讯股价表现强于同期市场表现,得益于腾讯亮眼的业绩表现以及巨额的股份回购力度,而且今年上半年腾讯回购力度已经大幅超过大股东的抛售金额了,这也促使腾讯股价的走强。

随着腾讯股价的持续回暖,不排除大股东Prosus仍有继续减持的意愿,接下来要看腾讯的股票回购力度,是否保持较大规模的回购力度,以抵御大股东减持的压力。此外,腾讯的护城河是否保持牢固状态,腾讯的业务优势、月活优势可否延续下去,这都会影响到腾讯日后的估值定价水平。

04

价值盐选~猫毛

亚非拉陆风将快速增长,海风有望迎来国内与海外共振!

1.国内:陆风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海风进入新一轮向上周期。

从招标量来看, 2024年上半年风机招标量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预计2024年招标量有望超过2022年, 实现新高。

2024H1, 国内风机招标规模63.42GW(不含框架招标),同比+86.72%;其中,陆上风机招标59.16GW,同比+98.78%;海上风机招标4.27GW,同比+1.44%。

根据招标量与陆海风发展情况,预计2024-2026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分别为84.52GW、92.71GW、103.30GW,CAGR为9.18%;其中, 陆风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75GW、 80GW、85GW,CAGR为6%;海风新增装机规模分别为9.5GW、12.7GW、18.3GW,CAGR为37%。从长周期来看, 陆风预计将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海风进入新一轮向上周期。

2.全球:亚非拉陆风将快速增长, 欧亚海风贡献主要增量。

根据GWEC数据,1)全球陆风新增装机量预计从2023年的106GW增长至2028年的146GW,CAGR为7%。分地区看,亚非拉等区域未来陆风将实现较快增长。2024-2028年中东和非洲陆风新增装机CAGR为39%、亚太(除中国)为17%、欧洲为13%、美洲为11%。

2)全球海风新增装机有望从2023年的11GW增长至2033年的66GW, CAGR为20%。分区域看, 欧洲海风新增装机有望从2023年的4GW增长至2033年的28GW, CAGR为22% , 亚太(除中国)海风新增装机有望从2023年的0.8GW增长至2033年的10.5GW, CAGR为30%, 欧亚海风贡献主要增量。

3.海缆:高压大容量送出成趋势, 海外市场开拓初见成效。

1) 根据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的测算:1GW海上风电交直流送出的等价距离为90km左右, 2GW海上风电交直流送出等价距离为70km, 2GW整体直流送出成本相比2*1GW降低25%。

高压大容量送出将是发展趋势,直流占比达到26% :从目前国内在建或规划项目的送出方式来看,53%将采用220KV交流送出,2%采用330KV交流送出, 19%采用500KV交流送出;2%采用320KV直流送出, 25%采用500KV直流送出。

2)龙头海缆企业海外市场取得初步成果, 截至目前东方电缆累计获得欧洲海缆订单接近30亿元、 中天科技$中天科技(SH600522)$ 获得欧洲Baltica 2海风项目约12.09亿元275kV海缆订单。考虑到欧洲海风需求即将开始放量, 且欧洲本土海缆企业扩产周期长, 头部企业订单已经积压到2028年以后,预计将有更多订单外溢至中国企业。

4.风机:招标价格预计触底企稳, 整机企业盈利有望反转。

目前陆上风机去除塔筒平价价格在1200-1400元/KW, 且从2024年4月以来有回升迹象;随着陆风大型化边际放缓,其价格有望企稳。海上风机去除塔筒价格目前在2500-2700元/KW徘徊。从企业端看, 运达股份、 金风科技、 三一重能、 明阳智能的风机业务毛利率从2024Q1已经有回升迹象。随着招标价格触底企稳叠加成本管控, 整机盈利水平有望继续回升。

5.零部件:海风环节需求较旺盛, 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出海。

随着国内外海风进入新一轮高增周期, 海缆、 管桩等海风相关节需求旺盛, 预计国内海缆市场规模有望从2023年的122亿增长至2026年的403亿, CAGR为49%;全球海风桩基+塔筒需求有望从2023年的334万吨增长至2026年的924万吨, CAGR为40%。

海外风电需求较好, 除了较早布局出口业务的铸锻件等零部件企业将继续受益外, 国内海缆和管桩企业这两年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且部分企业已取得不错订单, 展望未来国内风电企业出海将成为趋势。

总结:

目前, 国内海风已进入较长高增周期, 欧洲海风即将开启新一轮增长周期, 日韩等国海风开始加速建设。因此,海风有望迎来国内与海外共振。

05

卧龙说股到金

蔬菜价格创近十年新高。物价通胀的时代即将来临

最近肉禽蛋蔬菜的价格轮番上涨。生活成本肉眼可见的上升。大家的钱包又瘪了一公分。

面对物价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的显著增长,确实可能会让大家担忧通胀时代的到来。然而,通胀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不仅仅由食品价格决定,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货币供应量、生产成本、全球经济形势等。

首先,肉禽蛋和蔬菜等食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与供应链中断、生产成本增加、天气变化导致的减产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在短期内可能会推高食品价格,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全面通胀的到来。

其次,通胀的衡量通常基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等宏观经济指标,这些指标涵盖了更广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情况。因此,不能仅凭食品价格的上涨就断定通胀时代的到来。

此外,政府和央行也会密切关注通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例如,央行可能会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手段来控制通胀,确保经济稳定增长。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面对物价上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如合理规划家庭预算、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增加收入来源等。同时,也可以关注政府和央行的政策动态,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通胀是一个长期的经济现象,其发展和变化需要时间和数据的积累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因此,在面对物价上涨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盲目恐慌和过度解读

06

叶斯达克

2024年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总额增加了10.66万亿元有哪些背后因素?

央行于8月13日发布的《2024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前七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0.66万亿元,这一数据背后反映了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现状以及央行发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来看,

可以肯定的是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性为存款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在2024年上半年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

其中2024年2季度全国GDP同比增长5%,显示出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增长潜力。

这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增强了居民和企业的信心,促使他们更愿意将资金存入银行,以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其次居民储蓄意愿的增强是存款增长的重要推手。

前七个月中,住户存款增加了8.94万亿元,占据了存款增量的绝大部分。

这反映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对潜在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

分析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增加储蓄,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和投资,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

再者,非金融企业存款的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总体存款的增长。

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了3.23万亿元,这可能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资金运用的灵活性提高有关。

企业可能将部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偿还债务或进行其他投资活动,导致银行存款减少。

这也可能促使企业将剩余资金存入银行,以获取更稳定的收益和资金保障。

此外,财政性存款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的增加也为总体存款增长贡献了力量。

财政性存款的增加可能与政府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关,如增加财政支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

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的增加则可能反映了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

最后,金融市场的利率环境也是影响存款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7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债券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均有所下降,这有助于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同时,银行也推出了各种吸引客户的存款产品,如高利率存款、定期存款等,以吸引更多资金存入银行。

这种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促进了存款的增长。

07

侃见财经

4.1亿美元!高瓴增持阿里巴巴,什么信号?

随着降息周期的临近,不少中概股都出现了结构性机会。

8月15日,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公布了二季度美股持仓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高瓴旗下HHLR 二季度在美股市场共持有78只股票,总持仓约为40亿美元。

其前十大持仓股分别为,拼多多、百济神州、阿里巴巴、贝壳、传奇生物、唯品会、网易、ARRIVENT BIOPHARMA、携程、KINIKSA PHARMACEUTICALS。

从持股分布上来看,其大部分为中概股,占比达到了8只。

从持仓动向来看,HHLR二季度增持了阿里巴巴、唯品会、网易、携程,其中增持阿里巴巴最多,增持了约523.55万股,增持金额约为4.1亿美元。增持完成之后,阿里巴巴上升为高瓴旗下HHLR第三大重仓股。

二季度,其减持了拼多多、亚马逊、微软、丹纳赫、贝壳等公司,其中减持拼多多约289.91万股,减持完成之后,拼多多仍然是HHLR第一大重仓股。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HHLR连续三个季度减持拼多多。根据资料显示,2022年三季度,拼多多成为HHLR前十大重仓股,且2022年、2023年拼多多涨幅分别为39.88%、79.41%,表现大幅优于京东以及阿里巴巴。

高瓴选择减持,也是等于提前锁定了利润。

与其他中概股不同,得益于优秀的财务表现,近两三年以来,拼多多的股价走势相对比较强势,并未跟随大部分中概股趋势。

且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主打低价,实际上,拼多多财务状况从2021年开始就持续改善,并且一直放量。截至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实现归母净利润279.9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45.61%,高速的业绩增长,是市场对于拼多多青睐的根本原因。

反观京东以及阿里巴巴,相对表现较差。另外根据年报显示,2023年拼多多净利润已经接近阿里巴巴,并且大幅超越了京东。且今年因为低价以及“仅退款”,阿里以及京东选择了被动跟随。但是这项规定明显损害了部分商家的利益,并不能来带良性的循环。

资料显示,仅退款最早是由拼多多提出的售后服务政策,旨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倒逼商家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对抗平台长期泛滥的假冒伪劣产品。去年底,多个电商平台相继支持仅退款服务,由此成为行业标配。随着这一政策的深入执行,恶意退款频发、商家利润受损、营商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近期,多家平台宣布对“仅退款”项目进行优化。

根据淘天方面数据显示,面向全体商家正式上线“仅退款”优化策略策略上线首周,得益于商家售后自主权提升及“仅退款”异常行为识别模型升级,淘天全平台对“已收到货仅退款”场景的介入已减少20%,不合理“仅退款”数量锐减。

侃见财经认为,纯粹以低价来吸引用户,并不是长久之计,未来客户需求将会分层,因而各大电商头部平台需要守住自己的赛道,避免盲目的跟风才是破局的基本逻辑。

侃见财经注意到,今年以来,尽管阿里市值依旧低于拼多多,但是其业绩也已经开始改善,而市场对于拼多多的预期也出现了分歧,除了高瓴等资本的减持,也有部分机构进行了增持。 8月13日晚间,美国SEC披露了高毅资产国际公司的13F报告,私募巨头高毅资产在美股的二季度持仓情况曝光。其中,高毅二季度继续增持第一大重仓股拼多多44.72万股,使持股市值进一步升至2.11亿美元,占高毅美股持仓的23.89% 

08

宝淇宝

矿端紧缺,锑价年内已翻倍,行业后续怎么看?

随着8月15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对锑等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的正式公布,锑这一关键矿产的市场格局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该公告自2024年9月15日起实施,预示着锑的出口将受到更为严格的监管,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锑供应的担忧。

而今年以来,锑价已呈现出“直线”拉涨的态势,这一趋势背后,矿端紧缺无疑是推手之一。

据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长江有色市场1#锑均价已达到16.05万元/吨,较年初的8.13万元/吨价格近乎翻倍,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一价格飙升的背后,是锑矿供应的持续紧张。

行业龙头如闪星锑业也曾因缺矿而一度停产,虽然随后恢复生产,但矿料紧张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湖南冷水江市的锡矿山,被誉为“世界锑都”,其锑金属保有储量约30万吨,锑品在国内市场占比高达三分之一。

即便是这样的资源重地,也面临着矿料供应不足的挑战。

中国五矿旗下的闪星锑业作为该矿山的主要运营商,其生产活动同样受到矿料短缺的制约。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锑矿企业的生产情况也不容乐观。据SMM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7月中国锑锭(含锑锭、粗锑折算、阴极锑等)产量实际为5786.943吨,环比下降11.78%。

这一数据背后,是多家冶炼厂的停产和减产,反映出矿料紧缺对生产活动的严重影响。

锑价上涨的原因,除了矿料供应紧张外,还包括光伏玻璃等下游需求的增长以及阻燃剂市场的平稳发展。

新龙矿业和闪星南矿等矿山的停产事件,进一步加剧了矿料紧缺的状况,使得冶炼厂不得不面对原料短缺的困境。

从全球范围来看,锑资源稀缺度高,全球静态储采比仅为24:1。

中国作为锑资源储量和产量均居全球第一的国家,其锑矿产量却因资源储量减少、品位下降、选矿成本提高以及安全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而持续下降。

这一趋势导致全球锑供给量从2011年的18万吨大幅下降至2021年的8.3万吨。

面对当前的市场形势,尽管锑价已近翻倍,但市场普遍对未来锑价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矿端紧缺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这将继续支撑锑价高位运行;

另一方面,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出口管制的实施,锑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从长期来看,业内一致看好锑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以上是各位大v在格隆汇社区的精彩发言,想看更多港美A优质社区讨论,请下载格隆汇APP,欢迎加入格隆汇社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