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核准创纪录!“转型、保供、投资”三箭齐发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能源新媒,作者: 武魏楠

齐头并进

国务院总理李强8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江苏徐圩一期工程等五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安全是核电发展的生命线,要不断提升核电安全技术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全链条全领域安全监管,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11台机组创纪录,各技术齐头并进 


据悉,本次国常会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共涉及11台机组。具体项目来看分别为中核江苏徐圩一期工程,中广核广东陆丰一期工程、山东招远一期工程、浙江三澳二期工程,国家电投广西白龙一期工程,合计11台机组。

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主基调下,近年来国内核电审批稳步推进。2022年、2023年,均有10台核电新机组在年内获得核准。

本次11台机组也是近年来国内单次核准核电机组最多的一次。从公司分布来看,包括中核3台机组,中广核6台机组,国电投2台机组。

综合中核、中广核、国电投发布的信息显示,本次核准的11台机组合计规模超过12GW。按照技术路线分布包括了:6台华龙一号机组,4台CAP1000机组和1台高温气冷堆机组。

其中,中核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合,结合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核电技术,创新采用“核反应堆-汽轮发电机组-供热系统”协同运行模式,建成后将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大规模供应工业蒸汽,此种新型核电建设模式探索,有望为加快能源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而“华龙一号”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是当前世界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2022年3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第2台机组——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正式具备商运条件,至此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CAP1000是在引进AP1000技术及依托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全面消化吸收AP1000的设计、制造、建造技术,形成的国产化核电技术路线。2022年中国核能协会《关于启动国产化CAP1000后续核电项目建设的建议》报告中曾指出,作为先期安排的国家重大专项支持的浙江三门二期、山东海阳二期、广东陆丰一期、辽宁徐大堡一期共计八台后续国产化CAP1000核电机组建设项目经过长期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具备了开工建设的条件。

截至目前,除最新核准的广东陆丰一期之外,浙江三门二期、山东海阳二期、辽宁徐大堡一期都已经开工建设。


保供+转型+投资


核电是一种高质量、高密度、零排放的清洁能源。据测算,全球核电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850亿吨。我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有望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

除了净零排放的优点,核电在电力系统中可以作为基荷电源,具有持续稳定供电的优势,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核能除了生产电力外,还可以实现城市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多场景综合应用,为我国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2024 年 8 月 1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其中提出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核电除基荷电源属性外,清洁绿色低碳属性重视度有望提升,同时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合理布局和平稳建设节奏”,基荷+清洁两大属性保障核电长期发展。

在能源保供方面,核电也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核电机组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区域也大多为经济发达省份。由于受到资源禀赋的限制,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能源自给率往往偏低。核电项目的开工建设,可以为当地电网提供稳定可靠的电力供给。2023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4.86%,其中福建、辽宁、海南省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0%,分别为27.3%、23.4%、22.7%。

2020年至2023年,我国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分别为7427小时、7802小时、 7616小时、7661小时。核电利用小时数的稳步增长体现出核电在电力保供方面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核电项目的加速核准,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2023年我国在建核电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开工核电机组5台,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949亿元,同比增长20.8%,创近五年最高水平。而2024年1至6月,核电电源建设投资为407 亿元,同比增长13.5%,从公司角度来看,中国核电2024年资本开支上调至1215亿元,同比增长约为52%,其中2/3为核电投资,均印证行业景气度提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