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一”字涨停!曾豪言对标恒瑞,这家东北老药企靠CGT能盘活创新吗?

立志要对标恒瑞的东北制药,始终不缺钱,但始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压力和动力。在资本市场,看他的似乎不懂创新,而懂创新的,不会去看他。


撰文| 润屿

孙飘扬带队杀入TCR-T赛道近10年后,他的对标者、原料药“四大家族”之一东北制药,终于高调进入了。

今日,东北制药发布公告宣布,拟收购一家成立10年、聚焦实体瘤CGT领域的Biotech——鼎成肽源70%的股权。鼎成肽源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潜在全球第二款、国内首款进入临床研究的靶向KRAS G12D的TCR-T细胞药物。

宣布时间很是巧妙。几天前,FDA批准了全球首款TCR-T细胞疗法。72.7万美元/针的定价,显著高于市面上CAR-T产品的价格,这让资本市场为之兴奋。几乎在同一时间,国内首个获IND批件并进入临床的TCR-T细胞疗法产生,背后香雪制药股价5天累计涨幅逾110%。

在此氛围下,今日东北制药开盘“一字”涨停,涨幅为9.95%。

但截至今日收盘,东北制药总市值为63.17亿元,动态市盈率为27.4倍。对应地,恒瑞总市值逾2700亿元,超前者40多倍。

2018年,方大集团入主东北制药后,放出豪言要对标恒瑞医药,6年时间过去,无论是营收规模,市值还是创新转型成果,这家老牌传统药企似乎都与“制药一哥”远不在一个量级。尤其在创新上,东北制药的进度简直让人迷惑。

“抄近路”搞创新,还来得及吗?

东北制药很少有这样“一”字涨停的时刻,上一次,还是与疫情期间旗下一款退烧药20年不涨价冲上热搜有关。除此之外,这家老牌东北药企的股价,常年“波澜不惊”。

此次股价上涨,原因非常好理解:东北制药终于有了创新转型布局的新动作,且这一次直接“抄近路”,将一家已形成TCR-T及CAR-T细胞治疗产品完整技术平台及产品转化体系的新兴种子型选手,收入了囊中。

有了鼎成肽源,意味着东北制药将获得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技术和较为成熟的研发团队,也意味着TCR-T这一颇被冀望的新兴赛道,又有了一家大型传统药企占位。

TCR-T技术赛道,随着首款产品获批上市和定价,初步凸显出了比CAR-T更可观的商业化价值。此前有不少受访者也向E药经理人表示,与CAR分子只能识别细胞膜蛋白不同,TCR分子可以识别肿瘤细胞递呈的胞内蛋白,这一特点使得TCR-T技术在实体瘤治疗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潜力。

于是,香雪制药和东北制药这两家传统药企,相继因各自的布局迎来了股价的上涨。

然而,与香雪制药因突破性进展迎来几天连涨不同的是,东北制药的“脉冲式”忽涨,恐怕很难维继。

原因一是,鼎成肽源目前约10条CGT研发管线,最快进展还处于IND申报阶段,还得看接下来极具不确定性的研发进度。

而对于东北制药本身来说,他在TCR-T上的征程,实际才从一片空白,转身刚刚起步。

但东北制药想要对标的药企恒瑞,早在2015年与源正细胞合资成立恒瑞源正时,便开始了TCR-T布局。也就是说,布局针对实体瘤的TCR-T细胞疗法,恒瑞已有了约10年的技术积累。

对应地,东北制药的布局,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除此之外,不仅是TCR-T,自2018年通过混改引入辽宁方大集团后,东北制药的转型创新,成果寥寥无几。

此前,最明显的创新动作,还是在2022年时,宣布与美国MedAbome公司就后者原创性抗体MAb11-22.1的转让签署协议,且双方将基于该抗体开发ADC和CAR-T细胞治疗产品。

根据协议,MedAbome公司还将帮助和指导东北制药设计、建设ADC药物平台和CAR-T细胞治疗技术平台,包括研发、中试、生产及质量控制平台。

为了更好推进ADC和CAR-T的研发布局,东北制药立马又以自有资金5亿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东北制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作为向国际化和科研创新转型的战略发展重要布局。这也是加速推进与美国MedAbome公司协议引进的ADC药物和CAR-T细胞治疗技术合作项目落地的重要载体。

但直到今天,MAb11-22.1这一项目进展到底如何?难以从公开渠道获悉重大进展。

而从布局时间来看,在ADC和CAR-T产品研发已经发酵至高潮的2022年,东北制药布局不具备时间优势。

ADC和CAR-T,是国内药企扎堆做转型创新的最热门高地,但如果你没经验、没成熟的团队、没底子,再或者并未追求Faster-follow、凭数量取胜,就像受访者此前向E药经理人感慨的那样,“传统药企转型,比较忌讳的是跨越式进步,这等于是在‘找死’,连‘夹缝突围’的机会都很难再有。”

研投比例2%,能赶上恒瑞吗?

回溯历史,东北制药折射了东北医药老工业基地长达十年甚至更长的“温水煮青蛙式”衰退史。作为少有的“高龄”化学制药企业,1946年成立的东北制药从初级原料药一路挺立至了抗生素的辉煌时代。但在市场经济后,在东北整体衰微的环境下,因转型困难,一度陷入困境。

2018年,东北制药通过混改引入了辽宁方大集团。彼时,东北制药作为沈阳市唯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按照沈阳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进混改试点任务。同年,辽宁方大集团参与东北制药定增项目,此后又在二级市场增持股票,在东北制药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达到26.02%,依法依规入主东北制药成为控股股东,国有资本退居为第二大股东。此后,方大系不断增持。

2018年,也就是混改的第一年,东北制药实现了短暂的增长。且公司打出了要进行创新转型的战略旗号,“既要立足创新药和生物药,又要引进符合公司战略布局的仿制药,稳步提高新产品收入占比,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但如今6年时间过去,看不到明显创新成果,看不到清晰的创新布局定位,更看不到多大的创新研发力度,这是当前市场对东北制药最大的疑惑。

从研发投入来看,近5年,东北制药每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不超过2%,很难支撑起一家立志创新转型药企的内在资金需求。财报显示,2023年,东北制药研发投入仅为1.38亿元,同比下降11%,且研发投入主要项目仍然均是仿制药新品。这一研投力度,不仅低于同时期同类几家大型药企,也低于化药板块平均水平线。

从研发人员薪酬水平来看,2023年,应用于“职工薪酬”项的研发费用,较上期明显减少(从4923万降至约3527万元)。众所周知,有效的薪酬管理,才能够激励员工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工作。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方大集团一向有豪横的“传统”,享有辽宁“胖东来”的声誉,此前给东北制药员工、退休员工发现金红包较为大方。

但在亟需寻找创新增长点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有效资金用于踏实地新药研发上,是当下东北制药需要考虑的战略重点。

最重要的,从研发创新成果来看,6年创新转型,创新成果确实乏善可陈。

产业界无疑期待,这家曾经辉煌的东北老药企,能够通过创新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对于东北制药本身来说,面对近两年营收增速出现下滑,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以及因价格垄断收到高额罚单等风波后,也需要加速引入新业务和新的盈利增长点。这也许正是这家此前无过多BD经验、更无较成熟CGT领域布局的老牌药企,一下子引入TCR-T业务布局的原因所在。

值得肯定的是,作为一家深耕CGT领域10年的创新药企,鼎成肽源愿意选择东北制药,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后者能加速推动入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的一种信任。

只不过,方大集团实控人在创新转型之初曾表示过:“东北制药对标恒瑞医药,不是一年、两年一下子就能赶上来,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赶超的目标,集团会在政策、资金各方面全力支持。”但现在看起来,要真正对标恒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产业界仍然期待,这家曾经辉煌的东北老药企能够培育出新的盈利增长点,以独特的方式去诠释创新。因为,这未尝不是为创新基因薄弱的传统药企,在趟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