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签:坚持创新SaaS+AGI,用签约编织产业互信之网

相信Saas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之旅。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作为这场变革的先锋,以其灵活的订阅模式、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不断迭代的产品体验,正在重塑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角落。

上上签,作为电子签约SaaS领域的领航者,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100%纯SaaS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上上签的CEO万敏坚信,SaaS产品是企业走向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上上签的电子签约服务,已经帮助超过2,423万家企业客户和6.46亿人次的个人用户实现合同的高效管理和执行,其合同总量更是突破了127亿份,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上上签对SaaS服务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2023年4月,上上签推出了行业首家大模型应用产品Hubble(哈勃),这款结合了生成式AI的产品,不仅提升了电子签约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整个企业服务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时至今日,上上签的电子签约网络,已经成为连接产业上下游、构建产业互连互信生态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个网络,企业不仅能够实现秒发秒签,还能将合作延伸至各行业的上下游,构建起一个高效、互信的商业环境。这种基于SaaS网络化+智能化的电子签约模式,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大推动力。

坚持100%纯SaaS

如果把企业当做个人用户,那么SaaS就相当于我们手机上的各种APP,用户通过订阅和付费使用SaaS。SaaS产品交付的灵活程度更高,引领了软件技术架构、商业模式的迁移,加快了产品体验的迭代速度,还带来了数据的互联互通,使得业务数据可分析。

自2014年成立开始,上上签就专注于电子签约SaaS赛道,是行业内极少数坚持100%纯SaaS的电子签约厂商。

谈起为何坚定选择这个赛道,上上签电子签约CEO万敏说道,“从创业初期,上上签就坚定地相信企业将会越来越多使用SaaS产品。我们相信,管理上云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快速的数字化转型,而且SaaS也是走向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

一个好的SaaS产品是经久不衰的企业级消费品。一旦形成用户习惯,SaaS 产品可以沉淀一系列流程和数据,用户切换成本远高于消费品。

当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以及企业所有的资料、数据都在 SaaS 平台上,业务由人员驱动变成由 SaaS 和数据驱动的SaaS产品是经久不衰的企业级消费品。SaaS 产品可以沉淀一系列流程和数据,用户切换成本远高于消费品。当高价值的商业数据都安全、高效地运行在 SaaS 平台上,业务由人员驱动变成由 SaaS 和数据驱动。

以电子签约为例,在国内其他厂商以传统软件实现签署,推行电子合同OP本地化、个性化定制时,上上签率先提出签约上云,借助云计算,实现电子签约全面在线、协同、管理,引领电子签约走入电子签约网络化时代。

上上签打造了国内最大的电子签约全域云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12月底,服务企业客户超过2,423万家,个人用户超过6.46亿人次,合同总量突破127亿份。这些深厚的沉淀,更推动了上上签快速拥抱大模型。

就在2023年4月,上上签发布了行业首家大模型应用产品Hubble哈勃,为电子签约插上了网络化+智能化的双翼。

除了100%纯SaaS以及构建国内最大的全域签约网络,上上签也是国内电子签约厂商里服务头部客户占比最高的厂商。服务了超过220家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全球百年企业达64家,包括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丹麦等等国家的企业。

这一两年,国内对于SaaS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一些不确定的声音,不止一位明星创始人公开表示过,在中国市场做真SaaS太难了。

对此,万敏也给出了上上签的态度:前期的技术投入和壁垒构建是非常艰难的,其次要做到同时灵活地服务多家大型客户,也需要经受考验。这也是上上签为什么更偏重从大企业的需求去创新应用,也使得上上签平台的竞争壁垒非常得高。

“传统软件转SaaS难于登天,其技术问题还算是小问题,关于组织、运营、维护、服务、安全、性能等问题,更是如同隐藏在海平面下的冰山,稍不小心就如泰坦尼克撞上冰山,葬身海底。”万敏表示,SaaS从业者的产品创新,并不是“一招鲜,吃遍天”,这些运营、研发上的细节问题能不能被一个一个有效地解决,才是考验企业创新能力的根本。

以签约业务编织企业之间的网络

上上签靠签约这张业务大网,搭建了一个连接产业网络上下游的可信网络、一条真正通达十几个重要产业领域的“绿色契约高速公路”。

企业加入上上签独家签约网络后,企业在上上签平台拥有统一账号体系,数据在云端生产、传输、处理,企业不仅可以同网络中的所有上上签付费客户和实名用户秒发秒签,更可以将合作延伸至各行业的上下游网络,构建产业合作生态。

例如世界500强企业、食品行业巨头亿滋国际在引入上上签之前已有约25%的合作经销商使用上上签,这些经销商在与上上签老客户好丽友、雅培、百事、达能、星巴克等品牌合作时,就已经使用了电子签。

受益于电子签约网络,新进入网络的企业转型电子签约的壁垒极大降低。

上上签从2018年开始构建这个网络,到了2023年,网络初具规模,网络中囊括全球十大香精香料厂商的100%、全球十大石油企业中的70%、全球十大药企在华使用电子签约的80%、中国前十大零售类主要代工厂的50%等,企业在网络中便捷地互签合同、互连互信。

目前上上签电子签约已进入了零售、快消、快消、工业制造、医疗、地产建工、金融、IT互联网、物流、企业服务等十几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所有的企业在上上签电子签约网络中都能够顺畅地互签合同,互信互连。

而在这张关系网之下,企业也发生了微观层面的变化。

举例来说,上上签有很多重要的客户是“灯塔工厂”,比如海尔智家、亨通光电、亿滋国际等等。亨通光电的CTO就表示过,将上上签引入整个集团的SRM供应链平台后,电子签约已经成为了集团大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前要等合同签完才能打款给供应商,供应商才开始备货发货。而使用了电子签约,在全域网络中实现了秒发秒签以后,备货时间和生产时间提前了2-3天,这样工业体系的效率也就提升了3天。3天可能看起来是个小数字,但对于有着巨大业务“吞吐量”的超大型企业来说,每一批次的生产提速3天,加上电子签约带来的人力物力精简、资金等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流转更高效精准,这就把企业的组织力和运营力都推上了新台阶。

拥抱大模型

生成式AI爆火后,科技创新企业都在寻找结合大模型的突破口,上上签也不例外。

上上签对大模型的反应非常迅速,2023年4月,基于清华大学的大模型GLM,上上签推出了一款智能签约产品——Hubble(哈勃),是电子签约行业首款独家应用大模型技术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通用人工智能)产品。

这个以哈勃望远镜命名的产品被寄予了给电子签约乃至企业服务带来“穿透性变化”的使命感,就像哈勃望远镜延伸人类探索宇宙的触角一样,Hubble(哈勃)将在电子签约网络走向业务纵深中扮演重要角色,进而助力产业更加智慧高效、互信互通的连接。

Hubble(哈勃)可在用户充分授权下,通过连续对话实现对电子签约合同的检索,执行概况解读、重点识别、筛选标识、分类归纳等相关功能,帮助用户更高效达成工作目标,降本增效,提升各产业协同发展效率。2024年,Hubble(哈勃)再次实现技术突破,通过融合先进的文本分析技术、AI Agent能力以及多国产模型协作机制,显著提升合同审核精准度和效率。

聊起AGI在未来带来的机会,上上签表示,一是当“强AI”深入人类的专业领域,无疑将带来SaaS服务边界的扩大。

电子签约的SaaS服务,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成为生活和企业经营中都不可或缺的便利的数字化手段,上上签更在此之上搭建了能够连接产业上下游、产业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都能够快速互联互通的云上签约网络。可以说,上上签一直都在积极探索SaaS服务的边界 ,对这方面非常敏感。AGI让我们看到,电子签约结合AI,带来的发展版图远比想象的大出了很多。

随着AGI的进步,每个个体都将拥有处理海量数据的智能能力。通过AI的强化,大大提升了工作中复杂、跨专业等高难度任务的处理能力,也有一些基础服务可以完全用AI取代。也就是从SaaS原本的“软件即服务”,人直接使用“服务”,变成了人与软件服务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生产元素,而有可能融合——软件不仅辅助分析任务、组织任务,还能直接执行、完成任务。

其次,市场的扩张必然带来利润的扩张。SaaS本身就是一门持续复利的生意,对客户来讲,SaaS 将他们的一次性开支变成定期的服务性消费,大幅降低了使用软件的门槛;对 SaaS 公司来讲,它们的销售模式变得可持续性、可预测。因此 SaaS 公司往往拥有很好的现金流,优秀 SaaS 公司长期能做到35%的自由现金流比率。

举例来看,全球人力资源SaaS巨头Workday的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其订阅服务收入为45亿美元,同比增长20%。订阅服务收入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客户合同数量增加和客户续订强劲,总保留率超过 95%。订阅服务收入占 2022 财年总收入的 88%,这是SaaS模式优越性的体现。

上上签在经营指标方面的健康度也表现出色,2023年上上签NDR(续费率)100.1%,整体续约率83%,KA客户及KA以上客户续约率90.4%,人效同比提升62.6%。而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服务与SaaS结合,AI的加持更会进一步放大SaaS企业的人效,降低客户成本的同时,提高SaaS企业的利润。

未来,上上签会继续聚焦SaaS创新、专注头部企业的服务、持续点亮签约网络,以创新技术和诚恳的态度成为中国SaaS行业的一束光。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