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100%绿电,新能源车还有空间吗?

新能源车成为巴黎奥运会新名片。

巴黎奥运会致力于成为历史上最绿色、最环保、最低碳的奥运会,通过衣食住行各方面体现出了节能环保理念。运动员服装由可回收材料制成,餐食大量使用本地食材且提高素食比例,住宿使用可回收材料并倡导赛后可持续利用,交通推广电动车和自行车以减少碳排放。其中的新能源大巴、无人驾驶车大放异彩。

那么,新能源车能否跑出“加速度”,行业空间到底还有多大?普通投资者该如何把握行业机会?

36氪直播间携手长城基金举办了以“巴黎奥运会100%绿电,新能源车空间还有多大?”为主题的专场直播。活动邀请到长城基金长城全球新能源车QDII基金经理曲少杰,深度剖析奥运会后新能源市场的变化趋势,以下为内容精编。

01.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展望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中国的新能源公交车和大巴车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比亚迪生产的K9电动大巴,以其超过400公里的续航能力和优质的服务,成为包括奥运会在内的国内外多个重要活动的指定用车。这不仅展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领导地位,也反映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接受度。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场的快速响应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使其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导力量。

比亚迪为巴黎奥运会提供的K9电动巴士,承担了奥运村到训练中心的接驳任务,还为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出行选择。

那么,这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影响如何?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和大巴车的出口前景如何?

对此曲少杰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国,拥有最丰富的车型。从电池到整车,中国在各个环节都领先全球。比亚迪的大巴车订单就是一个例子,中国企业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非常强。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绝对优势,使得巴黎奥运会选择中国企业的产品。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整车和零部件领域都将有很多投资机会。中国的电池技术领先,整车制造也处于全球前列。在智能驾驶方面,美国企业较为领先,但中国企业正在追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表现良好,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达到433万辆,同比增加35%。出口方面,1到6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60.5万辆,同比增长10%以上。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累计销量突破3000万辆,占全国乘用车保有量的10%左右。未来,随着消费者逐步转换为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高增长。

投资前景方面,曲少杰认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40%以上,而美国仅为10%左右。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将带来大量投资机会。

在整车和零部件方面,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优势。中国在电池和整车制造方面领先,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美国企业较为先进。智能驾驶芯片和座舱芯片也是重要的投资机会。

02.智能驾驶与人形机器人:未来的交通与制造业

近年来,智能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奥运会期间,中国的无人驾驶汽车在交通接驳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实力。

智能驾驶技术正在快速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将从L2至L4级别逐渐普及。通过体验萝卜快跑服务,可以看出目前的技术已经在许多城市成功进行了试运行,并展现出较高的技术水平,尤其是在处理复杂交通情况时表现出色。尽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安全员陪同以及特定天气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但整体来看,智能驾驶正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有望在未来解放人力,提高出行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企业开始涉足智能驾驶汽车、人形机器人以及电动飞行器的生产和研发。这些产品不仅体现了对未来出行和制造方式的创新,还展示了如何通过技术实现产品的集成化发展。例如,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出可以在车间内组装电池的人形机器人,以及能够分离并转换成飞行器的汽车。

人形机器人和智能驾驶汽车的技术几乎相同,都需要摄像头、芯片和算力来判断和执行任务。智能驾驶汽车通过轮子行驶,而人形机器人通过腿行走、手来执行命令。因此,智能驾驶环节的技术可以延伸到人形机器人领域。智能驾驶汽车本身就是一种车形机器人,具备与人形机器人相似的功能

马斯克的公司生产智能驾驶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形成闭环。在汽车生产车间,人形机器人可以协助组装电池等工作。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也在生产电动飞行器和人形机器人,显示出这些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如果只买机器人让它开车是否可行?

实际上,智能驾驶汽车内部已经具备机器人功能,整合了芯片、摄像头和大模型技术。因此,再让机器人驾驶汽车是多此一举,因为无人驾驶汽车本身就是一种车型机器人。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看法。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我们无意为交易各方提供承销服务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资质或牌照方可从事的服务。

作者 | 关晓菲

编辑 | 范亮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