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决定学习:改革该关注什么?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申万宏源宏观,作者:贾东旭、王胜

内容丰富但改革时间变短,改革可能要比过去加速推进

主要内容

事件:2024年7月2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分三大板块、15个部分、60条,以下是我们仔细研读后的学习心得。

《决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决定》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并列为“划时代”的会议,习总书记也强调“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确定遵循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决定》是二十大战略部署的延伸,习总书记表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决定》集中在经济体制、宏观治理、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等领域做出详细改革部署,相比三中全会公报内容均有进一步工作部署,政策细节变多,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实操性,而考虑到改革的时间从十八大三中全会的7年缩短为5年,改革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体现的非常明显。

改革的亮点:财税、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性开放等。1)财税系统性改革,预算覆盖至政府负债资产、税收强化对新业态和资本、财产收入布局、央地分配扩大地方自主权等。税收中“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健全直接税体系……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值得关注。央地分配中除消费税外,《决定》研究将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2)社保可持续性改革或加速,一是社保缴纳覆盖面扩展,二是延迟退休政策的具体部署。3)《决定》推动公共服务覆盖面从户籍扩大至常住人口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中强调“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提出也值得关注。4)对外开放方面,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本次更重视制度性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定位。

全会之外的关注点:中央新闻发布会、各部门全会精神学习会等。1)本次全会与后续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各部委学习会议召开节奏紧凑。全会闭幕次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本次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国务院及多部门召开学习会议;全会闭幕后第三日,《决定》及相关说明发布。全会整体流程节奏紧凑,或指向本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重要性,各部门响应之迅速。2)除对改革部署系统性介绍外,中央新闻发布会还回应了当前经济存在“温差”等热点问题。发布会表示经济“温差”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且“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面对微观经济的困难与分化,后续“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政策方面,加快已有政策落实,改革方面,重点推动微观主体可感可及的改革,如民生、就业、机会公平等领域制度机制改革。3)多部门三中精神学习会议,重点提及确保改革落实、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统筹金融保障与安全等。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更加强调改革细化落实;国资委、科技部等重点强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如“更大力度集聚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国资央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阶”;人社部、自然资源部就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及“健全畅通劳动力市场流动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对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防范金融风险提及相对较多。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报告正文

事件:2024年7月21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分三大板块、15个部分、60条,以下是我们仔细研读后的学习心得。


1.《决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


《决定》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三中并列为“划时代”的会议。《决定》认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习总书记也强调“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确定遵循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决定》是二十大战略部署的延伸。习总书记表示“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来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同时,二十大报告明确新时代的使命任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中国式现代化也成为《决定》标题的来源之一。

《决定》集中在经济体制、宏观治理、高质量发展、五位一体等领域做出详细改革部署,内容丰富但改革时间变短,改革可能要比过去加速推进。《决定》相比三中全会公报内容均有进一步工作部署,政策细节变多,且具有一定程度的实操性。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的内容也更加深化和详细,而考虑到改革的时间从当时的7年缩短为5年,改革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体现的非常明显。


2.改革的亮点:财税、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性开放等


财税系统性改革,预算覆盖至政府负债资产、税收强化对新业态和资本、财产收入布局、央地分配扩大地方自主权等。预算方面,《决定》强调“把依托行政权力、政府信用、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税收中“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健全直接税体系……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值得关注。央地分配中除消费税外,《决定》研究将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

社保可持续性改革或加速,一是社保缴纳覆盖面扩展,二是延迟退休政策的具体部署。针对部分劳动者不缴纳社保问题,《决定》提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针对老龄化对社保可持续性的威胁,《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决定》推动公共服务覆盖面从户籍扩大至常住人口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土地制度中强调“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城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符合条件的人口,即“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本次《决定》放开的幅度更大。另外,在土地制度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本次《决定》已经开始有序推进。另外,《决定》提出“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或在等待房地产市场稳定后择时推出。

对外开放方面,相比十八届三中全会,本次更重视制度性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定位。十八届三中全会更多重视开放的具体形式,如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而本次《决定》在对外开放章节的首要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3.全会之外的关注点:中央新闻发布会、各部门全会精神学习会等


本次全会与后续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各部门学习会议召开节奏紧凑。本次三中全会闭幕当晚,中宣部组织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次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本次三中全会精神,同时,国务院及多部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会闭幕后第三日,《决定》及相关说明发布。本次三中全会及后续相关学习会议,文件发布等节奏紧凑,或体现本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重要性,各部门响应之迅速。

除对本次全会改革部署系统性介绍外,中央新闻发布会还回应了当前经济“温差”、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等热点问题。发布会就本次全会概况、主题和文件起草,本次改革总目标和原则,经济、民生,教育、科技、人才、创新,民主、法治等领域改革等做出系统性介绍与解读。同时,发布会对当前宏微观经济 “温差”、房地产放缓等媒体提问做出回应。

针对经济存在“温差”现象,发布会回应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一些地方财政困难”,且“不同地区、行业、企业之间存在分化现象”。面对微观经济的困难与分化,后续“一靠政策给力,二靠改革发力”。政策方面,发布会强调已有政策落实,如“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实施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等。改革方面,重点强调“推动人民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改革”,如加强民生制度建设、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促进机会公平制度机制等。

关于平衡房地产放缓和新经济发展,发布会回应后续将重点在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二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

关于平衡房地产放缓和新经济发展,发布会回应后续将重点在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融资、财税、土地、销售等基础性制度”,消除过去“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的模式弊端;二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三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充分挖掘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全会闭幕次日,多部门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三中精神,重点提及确保改革落实、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统筹金融保障与安全等。发改委、财政部等更加强调对《决定》的细化落实,如发改委提出“结合职能、对号入座”、“细化工作安排,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等;国资委、科技部等重点强调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如国资委提出“更大力度集聚和培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提高国资央企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阶”;人社部、自然资源部则就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及“健全畅通劳动力市场流动机制”、“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对防风险提及相对较多,如“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体制机制”、“完善债券违约、私募、交易场所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注:本文来自申万宏源发布的《改革该关注什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学习心得》,报告分析师:贾东旭、王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