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冲刺IPO三次失败!又一光伏电池片企业终止,业绩成长性存疑

鸿禧能源终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下游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而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片的鸿禧能源2024年开始业绩出现下滑,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交易所对其业绩的成长性反复问询。

232324243546.jpg

图片来源:Pixabay

7月9日,浙江鸿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鸿禧能源)终止在创业板上市审核。鸿禧能源原拟募集资金15亿元,计划用于新一代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TOPCon及异质结)项目(第一期)。公司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

《摩斯IPO》研究后认为,鸿禧能源终止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下游光伏行业产能过剩,而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片的鸿禧能源2024年开始业绩出现下滑,净利润甚至出现亏损。交易所对其业绩的成长性反复问询。

今年来,已经陆续有多家光伏电池片企业终止,这些企业在行业排名甚至优于鸿禧能源,比如全球排名第三的中润光能,详情可查看过往文章《过会一年半,这家全球第三的光伏电池片企业撤了!公司面临产能过剩》;还有润阳股份《批文过期!这家可怜的娃,遇上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价格下跌》。

事实上,这是鸿禧能源第三次冲刺创业板失败。鸿禧能源曾在2015年12月至2018年1月期间挂牌于新三板,并于2018年1月摘牌。此后,鸿禧能源于2016年12月申报沪主板,但审核未获通过,随后2020年7月继续转战创业板,又于2020年12月终止。

第三次,鸿禧能源在2023年6月再次申报创业板获受理,当年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期间经历了两轮问询,最终于7月9日撤了材料。

鸿禧能源成立于2008年5月,是一家聚焦于光伏行业的清洁能源服务商,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电池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以及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投资运营、开发建设及服务。

李健为鸿禧能源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健、李金喜、张维鸣,其中李金喜与张维鸣系夫妻关系,李健系李金喜、张维鸣之子。李健等三人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股份的比例合计为63.30%,三人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鸿禧能源分别实现营收约9.08亿元、12.13亿元、25.04亿元和14.39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1.79亿元、-1.49亿元、1.92亿元和1.94亿元。

2023年,鸿禧能源的营业收入23.9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54亿元。同时公司预测,2024年1-3月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1亿元至3亿元,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200.00万元至-160.00万元。

可以看到,鸿禧能源2024年开始,公司净利润开始出现亏损。这是个危险信号。

关于前两次申报IPO的问题,交易所请鸿禧能源说明前两次撤回的原因,针对鸿禧能源前次被否和撤回原因的整改措施以及相应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鸿禧能源称光伏电池片2023年不存在明显产能过剩,实际落地的大尺寸电池片先进产能仍有限。润阳股份、中润光能、钧达股份等头部厂商的电池片产品均以182mm尺寸为主,通威股份、爱旭股份具备一定体量210mm布局。鸿禧能源认为目前行业内电池片产能以182mm为主,未来210mm尺寸电池片存在较大的产能缺口。但电池片厂商可以通过技改对产品尺寸进行切换,182mm尺寸可以向210mm尺寸进行转化。

2023年末,鸿禧能源预计其210mm电池片产能约5GW,产能明显低于其他大尺寸电池片竞争对手。2023年1-6月,鸿禧能源单位非硅成本为0.20元/W,而中润光能的单位非硅成本为0.14元/W;2022年润阳股份单位非硅成本为0.14元/W。鸿禧能源的单位非硅成本相对偏高。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6月以来,210mm电池片价格逐渐下降。2023年12月6日P型210mm电池片市场均价为0.45元/W,N型TOPCon电池片市场均价为0.50元/W。210mm电池片价格下降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产能扩张导致市场短期内电池片供给增加,市场竞争加剧。

交易所请鸿禧能源说明,大尺寸电池片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的实际状况;说明210mm尺寸电池片的产能供给、市场需求以及产能缺口情况,如果目前存在产能缺口,说明预计该产能缺口持续存在的时间,并提供客观依据;说明其产能较低、非硅成本较高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影响;说明210mmP型及N型电池片价格的变动趋势,价格是否存在进一步下滑的风险,本次下行预计持续的时间;结合大尺寸电池片产能过剩的风险、鸿禧能源的行业地位、电池片价格变动趋势等进一步论证其业绩成长性。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IPO(MorseIPO)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