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寒冬未尽,上半年A股仅“上新”43家公司

IPO寒冬未尽,上半年A股仅“上新”43家公司

b4f589748fa5485fa56f7440211da5b2_noop.webp.jpg

2024年的夏天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热一些,自6月7日起,中央气象台连发13天的高温预警,然而酷暑却无法驱散资本市场的寒气。易董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仅43家公司成功于A股IPO,募资308.99亿元,二者分别同比下滑75.14%、85.01%。其中,上市公司数最多的板块为创业板,共15家,北交所有10家,科创板与沪主板均有7家,深主板有4家;募集资金总额最高的板块为沪主板,达91.27亿元,创业板为87.21亿元,科创板为83.36亿元,深主板为29.19亿元,北交所为17.96亿元。

与成功IPO数屡创新低不同,今年以来,IPO撤回终止情形较为严重。截至6月30日,上半年终止IPO公司数共计28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02.13%。分月份来看,1月至3月,主动撤回的单数分别为34单、19单、30单,4月开始,单月撤单量大幅提高,激增至51单,5月则有41单撤回,6月110单撤回同比增加358%,环比增加168%。

今年4月30日,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了《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等9项配套业务规则及细则、指引,提高发行上市财务指标。主办上市标准中的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由不低于1.5亿元提高至2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指标由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创业板则是将最近两年累计净利润指标由5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并新增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的要求。审核规则升级后,不少IPO排队项目因不符合新的上市标准而主动撤回。

新股上市放缓,对于券商投行业务而言是切肤之痛。据悉,上半年仅21家券商有IPO业务达成,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2家,上半年IPO保荐承销收入合计21.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83.33%。

其中,IPO保荐承销收入超过亿元的券商仅有7家,华泰联合排名第一,收入为2.97亿元,中信证券排名第二,为2.65亿元,其他收入排名在前十之列的券商还包括招商证券(2.58亿元)、民生证券(2.16亿元)、海通证券(2.09亿元)、中信建投(1.67亿元)、中金公司(1.07亿元)、国泰君安(0.81亿元)、国信证券(0.77亿元)、中泰证券(0.73亿元)。

此外,上半年20多家投行因业务违规收到罚单。其中包括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信证券、国泰君安等多家券商都不止一次被罚,较为严重的则是华西证券被罚暂停业务资格,另外,申万宏源、海通证券等多家券商均被要求责令改正,其余大部分券商则是被出具警示函,部分保代被监管谈话或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面对上半年营收下滑、业务合规风险高发等压力,多家券商投行则已开始降薪、裁员,亦有部分券商采取了调岗、调整投行业务重心等措施。

以头部券商中金为例,2023年末,中金公司投行人数减少至2370人,占员工总数的16%。

到了今年,中金投行员工处境进一步恶化。据第一财经报道,中金公司拟自2024-2026年削减三分之一境内投行员工,每年减员约13%,今年投行员工数量缩减至少10%。同时,中金近日再度出降薪消息,基本工资调降25%。

对于下半年IPO上会情况,卖方研究普遍认为短期不乐观。兴业证券研报指出,逆周期调节之下,IPO保荐承销业务或还将承受一段时间的压力,股权承销筑底,收入下滑。

好消息是近期各大交易所正接连放开审核和受理IPO,沪深交易所在6月20日晚重新启动了新股发行的受理工作后,北京证券交易所在仅仅一天之后的6月21日晚也紧随其后,宣布受理了奥美森、创正电气、锦华新材三家企业首次公开募股的申请。

不过,IPO监管趋紧的态势并未发生变化,开年以来证监会多次公开重申“申报即担责”。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在近日的调研中指出,证监会正在深入开展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综合评估,将着力推动实现违法违规“高成本”,大幅强化行政、刑事、民事立体化追责,保持严监管强监管态势,切实维护“三公”的市场秩序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内容来源|华博经纬)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