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年报视角,审视力劲科技(0558.HK)的长期价值增长逻辑

盈利能力强劲反弹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要素竞争逐渐向科技创新实力的竞争,智能制造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其重要性与日俱增。力劲科技作为港股市场上智能制造业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样本。

6月28日,力劲科技公布了最新财年业绩报告。

当期,公司实现了营业收入58.37亿港元,与去年保持持平;净利润5.18亿港元,但值得一提的是,下半财年公司净利润环比增长52.3%,盈利能力实现了强劲反弹。

总的来看,力劲科技已经摆脱了上半年下游需求短期减弱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回到正增长通道。除此之外,这份年报还有哪些点是值得关注的?

一、海外市场描绘新增长曲线

首先引起笔者注意的是,力劲科技的海外市场收入达到13.36亿港元,同比增长21.9%,这在当前国内企业纷纷出海寻求新增量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关键。

近年来,在内需不振、存量竞争的环境下,各行各业有必要向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动能,进而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更重要的是,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无疑是全球化红利的核心受益者,拥有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强大的供应链能力,让“物美价廉”已然成为了中国品牌标签,这让中国企业具备了出海扩张的基础能力。

总的来看,中国制造业在本轮出海浪潮中,既有被动破局的需求,更有主动出击寻求增长机会的原因。而遵从一般商业规律,那些主动求变的行业头部企业,往往在国内市场已经充分验证了自身产品和商业模式,更容易在复杂多变的海外市场获得认可。

聚焦力劲科技本身,其在国内压铸机和注塑机领域无疑都已经成为佼佼者,近年来也在主动推行全球化战略。

目前,力劲科技拥有超过60个销售办事处和服务中心,覆盖20多个国家,实现了多点开花。

但是出海并不容易,市场需求、政策和法律合规性、地区客户关系等诸多壁垒都需要企业克服,以避免“南橘北枳”的情况出现。

为此,力劲科技不断增设本地化团队,在墨西哥、印度、北美等战略性地区增设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中心,还在欧洲增设战略研发中心,充分吸收本地化人才,更快捷地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升公司品牌形象。

二、注塑机业务进入上行期

拆分业务结构来看,在最新财年里,注塑机业务显得尤为亮眼。当期,力劲科技的注塑机实现营收14.25亿港元,同比增长19.7%,该项业务能够实现良好的业绩增长,颇为不易。

众所周知,注塑机作为重要的通用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塑料、汽车、家电等众多产业,这也注定其景气程度与制造业景气度呈现高度相关性。

根据统计局数据来看,2023年4月至12月,制造业PMI指数多数时间落于50%以下,仅有9月份达到了50.2。2024年前两个月,这一数据同样低于50%。

由此来看,在整个财年中,注塑机的下游需求整体疲软,而力劲科技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仍旧实现双位数增长,实属不易。

若从中长期来看,政策端利好有望为力劲科技带来更好的经营土壤。今年3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出台,这项决策旨在促进消费、拉动投资,同时增加先进产能、提升生产效率。

以注塑机为代表的通用设备是重要的中游工业投资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前,首先要加大对通用设备的投资。此外,2017年注塑机有过一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按照8-10年的更新周期来算,我国注塑机行业本身的更新周期已经来临,政策和产业的双重驱动,有利于注塑机需求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从全球范围来看,作为重要的注塑机出口国,出海理应成为我国注塑机产业寻求新增量的着力点。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注塑机市场规模为263.5亿元。同时,据Grand View Research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注塑机市场空间约1108亿元人民币,至2030年全球注塑机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594亿人民币。海外市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长期以来,欧洲、日本的企业占据着注塑机行业高端市场,吃掉了整个产业的大部分利润。

因此,想要在出海的同时获得高质量发展,主动进行高端化转型升级的举措必不可少,最底层的支撑还是企业自身过硬的技术实力。

技术恰恰是力劲科技能够长期占据中国前五大注塑机制造商的底气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其不断推出的新款产品上得到印证。

比如,报告期内力劲科技推出6000T 超大型二板式注塑机,是本公司FA系列的一款定制产品,具有超大容模量和超大移模行程,理论射胶量达83KG,适合超大型深型腔塑料制品生产,在海外市场得到广泛认可。

不止如此,力劲推出的第五代精密注塑机PT-V,全系标配电熔胶技术,整机动力提升15%-25%,成型周期缩短10%-20%;力劲还打造了全新第五代PET电动专机,拥有着电动机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效率高等技术优势,产品合格率高达95%以上,且已实现量产,与国内知名的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些极具竞争力的新产品是力劲科技未来能够保持当前基本盘,并不断开拓新市场的重要抓手。

值得一提的是,注塑机拥有着广泛下游应用产业,其中汽车作为重要的高端化应用场景,也是力劲科技核心客群画像,2024财年,汽车领域收入同比提升了12.6%。

这也有利于力劲科技更好发挥独特的三位一体交叉销售策略,通过压铸机、注塑机和CNC加工中心三大业务之间协同效应,带动注塑机业务高端化,为公司后续带来更高质量增长。

三、压铸机长期增长趋势极具确定性

从业务结构来看,压铸机是公司的基本盘,在最新财年,力劲科技的压铸机业务实现营收42.44亿港元,占公司总营收比例达到72.7%。

众所周知,压铸机景气度的提升离不开下游厂商对一体化压铸的重视。一体化压铸将原本的铆接、冲压、焊接、锻造成型工艺大大简化,并降低了零部件重量,已经成为下游汽车厂商降本增效不可或缺的抓手,整个产业链因此受益。

而压铸机作为一体化压铸产业中的“光刻机”,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Mordor Intelligence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压铸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82.86亿美元,并在2029年达到112.14亿美元,预测期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24%。

那么,力劲科技为何能够在这一广阔赛道长期占据龙头地位?

首先力劲科技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据悉,目前9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均为力劲的客户。

一般而言,压铸机这样高度复杂的设备,需要拥有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人员来操作和维护。更换品牌面临着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损失,且可能需要重新培训操作人员,并适应新的设备特点,因此,压铸机客户粘性往往比较强,已经成规模的客群为力劲科技稳健发展带来了确定性。

能够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本质上还是技术实力突出。这与公司长期对研发的重视密不可分,2024财年,力劲科技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8.3%达到了2.14亿港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1000吨-5000吨的中大型压铸机为压铸机业务板块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营收,这些产品主要作用于生产三电系统、四梁六柱、减震塔等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中大型压铸机为力劲当下构筑了牢固基本盘,那么超大型压铸机则为其打开了远期成长天花板。

2019年,力劲科技率先突破6000吨超大吨位压铸机,随后不断推出9000吨、12000吨、16000吨、20000吨,均为行业首创。在一体化压铸追求越来越高吨位来实现更强劲的降本增效的潮流中,力劲科技独占鳌头,在超大型压铸机市场市占率位居第一。

可以说,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力劲科技压铸机业务的长期增长确定性就不会改变。

四、力劲科技现存的三大看点

从长期投资的视角来看,产业或企业的长期发展方向仍然是关键,落脚在力劲科技上,笔者认为存在三大看点。

首先,是超大吨位压铸机的想象空间增加。

目前,市场对于力劲科技不断推出大吨位产品产生一定忧虑。即大吨位压铸机可能对小吨位压铸机产生挤出效应,压铸机销售数量下降,进而导致前期大量的研发费用最终不能转化为业绩增长。

但笔者认为这一担忧不足为虑。

越大吨位的压铸机往往意味着越高比例的利润空间。据悉,超大型压铸机的毛利率超过50%,且力劲科技作为超大型压铸机的绝对龙头,拥有更强的议价权,盈利能力提升潜力不容忽视。

更重要的是,吨位不断上升可以用于更大铸件的制造,这也意味着更多应用场景,比如2024财年,力劲科技开创性地发布了一个全新的底盘应用场景,即A00级车的底盘一体成型。

甚至于,力劲科技的压铸机未来可能不止是用于乘用车,还可能用于商用车等其他领域,想象空间也随之打开。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方向的确定性。

去年以来,在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持续深化的背景下,下游车厂资本开支缩减导致上游压铸机制造商业绩波动,但短期业绩数据的不理想,并不影响产业长期向好的方向。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持续提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我国2023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31.6%。而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了50.39%,创历史新高。

随着大众、丰田、福特、沃尔沃等众多车企明确公布了停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无疑仍有长足的提升空间,压铸机市场需求也有成倍的增长空间。

这意味着无论下游新能源汽车厂商如何内卷,只要降本增效的共识不变,拥抱一体化压铸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力劲科技作为压铸机龙头,就会吃到行业规模提升的大部分红利。

再者,是情绪面的转暖。

近两年,港股市场普遍承压,直至今年1月,恒生指数开始修复,经过连续四个月的震荡拉升,近期有所回调,这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

但实际上,不少国际大行和优秀投资者对于中国资产未来的看法越来越积极。

高盛认为,中国正在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为股市提供了明显底部支撑,提振了市场信心。同时,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及其团队更在报告中指出,近期股市出现回调并不令人意外,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入市机会。

外资对国内核心资产看多的底层逻辑在于中国深厚的发展潜力,且有不少核心企业取得了可观的国际地位。

比如像力劲科技这样在压铸机、注塑机领域取得核心地位的企业,未来成长的高确定性更容易受到长线资金的重视。

五、结语

总的来看,力劲科技的业绩数据释放出了改善信号,极具韧性的注塑机业务和具有高度确定性的压铸机业务,为力劲科技长期价值中枢提升带来了充足动能。

展望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制造业的持续复苏,力劲科技将继续受益于政策利好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叠加不断深化的国际化布局也将为其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