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与超越,大模型与机器人领域的终极幻想 | CIC灼识咨询“灼耀年度峰会”圆桌论坛回顾

过去一段时间,大模型领域的日新月异让人惊叹,与之密切关联的机器人赛道也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过去一段时间,大模型领域的日新月异让人惊叹,与之密切关联的机器人赛道也吸引了市场的高度关注。近日,在CIC灼识咨询举办的“造炬成阳·第二届灼耀年度峰会暨颁奖盛典”上,CIC灼识咨询合伙人赵晓马先生对话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无人装备中心主任/副教授曲明成博士、第四范式CFO兼执行董事于中灏先生、出门问问副总裁李维先生、Kneron耐能创始人兼CEO刘峻诚先生,就大模型与机器人领域的热门话题分享了前沿洞见。

图2片1.jpg

曲明成:走向具身智能时代,模型与操作系统缺一不可

曲明成以一幅未来生活场景的想象为开端展开讨论。随着算法和硬件的进步,未来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并协同工作。例如,在家庭环境中,机器人可以自主完成清洁、烹饪等家务,甚至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帮助。

在对于未来的畅想中,无论是机器人的协作、飞行汽车还是个人应用端的AI助手,都离不开超级大模型,或我们当下所称的“具身智能”。超级大模型的训练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人类所掌握的现有的知识,在多场景的应对上将有非凡的能力。

另一方面,单单有大模型,很难让多个智能体有序、高精度地协作,具身智能的发展落地离不开底层的支撑:操作系统。曲明成认为,在具身智能底层操作系统打通之后,超级人工智能将会赋能更多领域,现实世界将从人类为主,人工智能为辅,变为人工智能为主,人类为辅,各行各业都会有变革性的场景出现。

此外,曲明成还提到了机器人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如飞行汽车和无人飞行器快递,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使得日常通勤和物流配送更加高效和便捷。他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团队如何通过大模型训练,与国内顶尖机器人企业合作,提高机器人对环境的感知和任务执行能力,推动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全国产化。

于中灏:技术为工具,数据为原料,AI公司应打造提升客户效率的定制产品

于中灏将AI技术类比为制造产品的工具,并指出当前AI的发展可以理解为工具箱的日益丰富。在ToB业务为主导的AI公司视角下,企业客户在生产活动中积累的数据资源如同原料。在拥有工具和原料的基础上,AI公司应专注于挖掘客户需求,并运用这些工具和原料打造出能够提升客户效率的产品。

第四范式在AI企业服务领域的核心目标是帮助用户打造提升效率的杀手级产品(killer applications)。以金融行业的反欺诈解决方案为例,AI可以通过深度分析大量交易数据来精准识别异常模式,进而有效预防潜在的欺诈行为。利用AI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正是AI赋能各行业的基本逻辑和核心价值所在。

李维:大模型时代,中小企业应寻找独特的生存空间

基于出门问问十几年来的创业经验,李维深入分析了当前AI行业的竞争格局。他认为,在ChatGPT类大模型领域,存在“赢者通吃”的现象,对于众多规模不及大型企业的AI公司而言,寻找一个相对垂直的细分市场是关键,以便在这些细分领域中开辟出合适的生存空间。

以音频赛道为例,出门问问开发的魔音工坊产品,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生成具有各种风格和情感的配音,极大地丰富了视频和音频内容的创作体验。李维认为,C端用户对于细分赛道中AI技术的赋能非常重视,这正是AI公司可以突破并找到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

​同时,技术开发与产品洞察应该互相赋能。大模型技术在产品开发中有强大的能力,但如何通过产品需求推动模型发展,如何将模型能力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与模型能力同样重要。

刘峻诚:AI芯片领域日新月异,万物智能时代即将到来

刘峻诚分享了AI芯片领域正在发生的创新和突破。随着AI热潮在世界范围内持续高涨,目前训练AI所需的高能耗芯片,在未来将逐渐走向高性能、低功耗的AI芯片。AI PC、AI手机甚至家电都将拥有当下终端设备在云端的能力。

刘峻诚认为,当下市场内不同体量的芯片厂商,都在合作探索新的机会,AI芯片搭载的各类智能设备上将会陆续面世,拥有今天GPT的能力。设备本身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任务,一个万物智能的时代即将到来。

本场圆桌论坛不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创新和机遇的未来,也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一未来的可能性和路径。CIC灼识咨询将持续密切关注大模型与机器人领域的标杆性、成长型企业,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