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变“更新”,湖北此举或成房地产下半场破局之道?

截至6月25日,湖北全省17个地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全部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2222.jpg

截至6月25日,湖北全省17个地市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已全部更名为住房和城市更新局。

随着房地产普涨时代的落幕,房地产业进入下半场,当下正值房地产业的深度变革期,“建设”变“更新”,湖北此举有何深意?

“城市更新”

从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到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名称的变更代表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以湖北省会武汉为例,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政府机构改革情况的报告》,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不仅整合了原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职责,还吸纳了原市城乡建设局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面的核心职能。

最为显著的变化在于,新机构在主要工作内容设置上进一步强调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性。这意味着,除了继续负责房屋建设管理、住房保障、房地产市场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领域的管理工作外,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将更多地聚焦于统筹协调城市更新的实施工作,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全国城市规划发展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城市更新”概念最初由深圳市在2009年提出,当时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明确了城市更新是针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等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拆除重建的活动。这些更新活动旨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善环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随着各地城市更新政策的不断完善,城市更新的内涵已扩展至城市结构、功能体系及产业结构的全面更新和升级。

为了推动城市更新的发展,我国近年来陆续发布了相关政策。例如,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利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增加开敞式健身设施。

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城市更新行业的发展。江苏省在2022年发布的《省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中,强调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微改造、微更新等方式,加快城市生态修复、空间修补和功能完善,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与发展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5月31日,住建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公示》,从2024年起,中央财政将支持部分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批拟支持的15个城市包括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全国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发展。

房地产下半场的破局之道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已迎来重大转型,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优化,追求的不再是数量上的扩张,而是质量上的提升。我们也应该看到,房地产的市场需求不是没有,而是发生了变化。正如冰川思享号所说,“回看历史,如果说房地产市场的上半场,解决的是‘有没有’房子住的话,那么下半场,将要解决住房‘好不好’‘舒适与否’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更新”就成了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毕竟城市更新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危旧房改造。中共湖北省委在6月18日的专题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将危旧房改造作为推进城市更新的核心任务,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造新模式,致力于解决城镇危旧房存在的“不安全、不成套、不配套、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房地产总量已基本满足供应需求,而全国人口总量也呈现持续收缩态势。这意味着过去房地产高速发展带动城市基建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城市土地财政面临压力。因此,大规模拆建的时代已渐行渐远,未来城市规划的焦点将转向对现有30至50年房龄的旧房进行改造,以提升居民的居住体验和生活质量。

原武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蔡松在之前的报告中也强调,新组建的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承载着住房保障、市政建设、城市更新等重要职责,这既关乎民生福祉,也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此次机构更名,有观点认为建筑土木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即从新建项目转向改善现有房屋、提升城市品质的方向。丁长发教授对此表示认同,认为随着城市更新步伐的加快,旧房维修改造、城市优化升级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然而,他也指出,相关行业和专业能否迅速崛起,还受到财政收入状况的影响,因为城市更新项目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来支持。(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