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13倍,中农立华国际业务爆发式增长,未来农业芯片注入预期

为了摆脱内卷,以及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出海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为了摆脱内卷,以及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出海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

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政策面也给予支持,提出了“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的任务目标。

与此同时,出海也成为今年资本市场的关键词,互动易有关“出海”相关的词条同比去年增长两倍。背后是不少上市公司在出海后,海外业务表现亮眼,刺激业绩大幅走高,比如宇通客车赛轮轮胎等。

今天提及的一家公司中农立华(603970.SH)也是如此,近年来它的国际业务开启爆发式增长。

1、国际业务爆发,市占率持续提升

中农立华是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大型农资流通企业,主要从事的是农化流通及植保技术服务等相关,背后实控人是供销总社。

公司在2011年就未雨绸缪设立国际事业部,直到2019年整合红太阳的国际业务资源后,公司组建了以绿色农药跨境供应链为主营业务的新平台,自此国际业务崭露头角。

直观看一组数据。

2019年中农立华的海外收入为1.87亿,仅占收入比重4.3%。到2023年达到25.93亿,相对于5年前增长12.9倍,占到收入比重24.8%。显而易见,国际业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其实在2022年,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一度达41.42%,呈半壁江山之势。2023年海外业务相对于2022年有所下滑,原因是2023年是农药下行期,海外农药价格大降导致收入同步下降所致。但是2023年出货吨位实现同比增长,说明公司市场份额依然在持续提升!

如今海外市场去库存已近尾声,新周期备货启动,这也意味着行业逐步回暖,海外业务将重回高增。

2、在巴西拥有先发优势,朋友圈越来越庞大

为什么看好中农立华的国际业务呢?

海外业务的一大壁垒是海外登记证,审核严格,流程复杂,且周期漫长。另外,今年还有一个变量,伴随欧洲选举的不确定性,全球在往“右”走,纷纷筑起贸易壁垒,未来获取海外登记证势必更加困难,很多企业可能直接被拦在门外。

而中农立华早在2014年就开始进行海外产品登记,拥有海外农药产品登记1735个,在50多个国家开展登记工作,具备着明显的先发优势。

这些国家中,巴西市场值得重点关注。

巴西是世界主要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国,也被称之为“世界粮仓”。根据巴西农业和畜牧业部在2023年7月发布的规划,预计未来十年巴西粮食产量增长24.1%,无疑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

而粮食的增产,势必带来农药需求的持续性扩张。2022年,巴西政府曾颁布可以使用的农药品种达650多种,创下本世纪以来最高水平,说明农药在巴西当地的需求巨大。

不过想要跻入,并非易事,因为巴西的登记证门槛相当之高。

首先是登记费用高昂,需要缴纳PPA等一系列费用,尤其在产品无法销售时压力倍增。再加上批准登记时间过长,部分甚至超过12年,造成很多企业无法进入巴西市场,极大限制竞争。也正因如此,巴西农药市场呈现高利润、高集中度的格局。

但就是这样一个登记门槛高、且空间潜力大的市场,中农立华已率先布局。

目前公司在巴西拥有40多个自主登记以及60项支持登记,包括丙硫菌唑、戊唑醇和草铵膦。而且未来两年公司还将加速拿证,预计有50多个证件获批。如此将助力公司快速分羹巴西市场。公司也在前段时间的机构调研中表示,未来2到3年巴西渠道结构或将重塑。

如今包括巴西子公司,中农立华共设有6家海外下属公司,遍布南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3、背靠供销总社,品牌效应强大

中农立华能快速抢占海外市场的第二个原因是,公司背靠供销总社,拥有着极强的品牌效应与口碑,是海外巨头的首选。

公司构建了品种齐全的一站式农药供应平台,与众多知名海外巨头展开合作,包括巴斯夫、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富美实、安道麦、住友商事、三井化学、石原产业等。

现如今与近400个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客户资源非常稳定,销售的品种也在不断扩大。有了大量样本后,中农立华还能利用自身对行业发展趋势和信息的准确研判,优化供应链服务水平,提高与客户的信任度和黏性。 

不过公司没有局限于充当农药产品的B端代理商,也在做一些研发以及C端的突破,不断拓宽天花板。

一方面,公司重视与知名创制企业进行专利合作,致力于推出优质的植保产品,比如与日本石原产业等合作开发绿色高效农药,增强公司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农立华在2023年完成了品牌焕新升级,以“SINO-AGRI”的全新品牌形象服务全球农业种植者。今年公司在阿根廷进行C端业务试点,未来也将择机东南亚、中美洲择推进机C端业务落地。

4、政策鼓励下,央国企有动力做强市值

最后有必要强调一下公司的国资背景。

中农立华控股股东是中农集团,中农集团由供销社100%控股,所以公司背后实控人为供销社。目前中农立华是供销总社下属唯一农化流通上市平台,重要性可见一斑。

当前农业现代化正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的构建、整合、统一成为发展趋势,而核心枢纽就是供销社。

众所周知,供销社作为农资流通主渠道,此前国务院就明确供销社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今年供销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也提出将从构建供销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深化综合改革。

而在供销社的深入改革下,第一,有助于强化农资保障能力。第二,大幅提升农资的流通服务水平,推进产销对接、直供直销、即时配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从而加快流通效率。第三,改革促使供销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当然供销社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是助力振兴乡村。

近两年来,多个省份政府均出台具体政策推动供销社事业发展,并且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而中农立华等流通平台作为供销社的主要抓手之一,未来有望依托供销社网络不断提升经营规模,来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另外,关于国企改革,今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年初的时候,国资委召开2024年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考核分配工作会议。会议提出,2024年各中央企业要推动“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实施,全面推开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

政策的考核,将推动央国企有动力做强市值。短期有不少公司选择加大回购、分红、股权激励等方式。中长期,市值想要做强,终归要依托公司规模、经营能力的变强,其中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央国企资产证券化率,简而言之加强兼并重组,将集团手中优质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

中农立华的控股股东中农集团手中就有不少优质资产。2022年中农立华收购了中农集团旗下中农种业18%的股权,已经迈出关键一步。在当前在央国企改革、国资委推动企业做大市值背景下,后续很有可能有下一步动作。可以期待将种业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或是注入中农集团的其它资产,届时进一步助力中农立华做大做强。

当前资本市场对中农种业预期较高,不仅因为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战略意义重要,而且出海也非常有前景。

中农种业无疑是一块优质资产,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品种就有接近百个。日前更是发现一种“神奇草稻”,成功获得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一种创造优势杂交粳稻的育种方法”发明专利权,可使亩产量提高15%以上。一旦商业化,甚至走出海外,预计将给中农立华带来不错增量。与此同时,转基因也带来想象空间,去年年底51个转基因品种审定通过,这件事标志着转基因种子的生产和加工走向合法化,极大利好中农种业这类种业企业。

5、尾声

出海以及市值管理都是当前政策所鼓励的两大方向,中农立华顺势而为,出海业务迎来爆发,同时在国企改革推动下,有潜力从国内农药流通龙头跻身为全球农药流通龙头。

本文首发于泡财经风口解读专题,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