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总龙头”连崩3天,英伟达狂欢盛宴结束?华尔街争论不休

别慌!

“宇宙硬核第一股”连崩3天,英伟达短暂登顶后从“王座”跌落。

周一,美股半导体芯片股颓势继续,英伟达遭“暴击”也直接带垮美股。

隔夜,英伟达创下两个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收跌超6%报118.11美元,总市值跌破3万亿美元,微软、苹果则分别以3.33万亿、3.19万亿美元重夺第一、二位置。

近3个交易日,英伟达连连下挫,累跌近13%市值蒸发约4300亿美元,为4月以来首次出现技术性调整


频频套现


芯片需求大爆炸之下,最强“AI卖铲人”英伟达无疑是最亮眼的存在。

今年来,英伟达仍上涨了139%。对比来看,微软、苹果则仅为19.49%、8.39%。

上个月,英伟达发布了“爆表”的业绩以及10比1拆股的消息,这也直接掀起公司股价新一轮的狂欢。

当时,创始人黄仁勋在业绩电话会议上强调,下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华尔街也及此开始了声势浩大的看涨潮。

而在这轮大涨之下,黄仁勋以及英伟达高管们也开始了频频减持套现。

据美国SEC文件显示,黄仁勋通过3月14日采纳的“10b5-1规则交易计划”,在6月13日至21日期间累计减持了72万股英伟达股票,套现金额达9460万美元,平均每股售价为131.44美元。

另外,英伟达首席财务官Colette Kress及执行副总裁Deborah Shoquist在内的其他高管也纷纷减持套现,涉及金额超过数千万美元。

其中,Colette Kress出售价值1270万美元的股票,Deborah Shoquist出售了41140股股票,套现超过4500万美元。

Washington Service的数据显示,剔除6月10日1股拆10股的影响后,英伟达的高管和董事们已经累计减持了约77万股股票,套现金额超过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1亿元。

自英伟达公布第一财季业绩以来,已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内部人士选择了减持股票,抛售的速度创下了多年来的新高。


遭重创的散户


英伟达惊人涨势暂歇之际,除了持有者受影响外,押注杠杆ETF的散户也遭重创。

数据显示,两倍做多英伟达的ETF GraniteShares 2x Long NVDA Daily ETF (NVDL)上周创纪录地吸引了7.43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不过,选择在这个时机涌入却并不合时宜。因为自周二收盘以来,该基金下跌了约25%。

但尽管如此,NVDL今年迄今仍然保持着高达347%的涨幅。

NVDL于2022年12月推出,目前已吸引了约37亿美元的资产。其中仅2024年就有约18亿美元的资金流入,相比之下,2023年全年的流入量仅为1.89亿美元。

对此,JonesTrading的ETF主管Dave Lutz警告称,大量涌入英伟达杠杆ETF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举动。

鉴于该股一直受到动量和情绪的推动,因此很难判断该股何时会最终回撤。散户交易者需要真正了解这些产品的结构,才能充分了解它们带来的风险。

虽然这轮波动较大,但市场分析人士仍相信英伟达的基本面仍在。

TMX VettaFi分析师JaneEdmondson表示,英伟达及其AI同行在大幅上涨之后,调整时机已经成熟。

“投资者很可能会在季度末获利,并重新调整投资组合配置。但基本面仍然存在。”


华尔街的争论


随着英伟达陷入调整,涨势能否继续?华尔街吵翻了天。

多数分析师们仍对英伟达信心十足,并认为现在是抄底良机。

面对英伟达的3日连跌,战略咨询公司Constellation Research高呼“不要慌”未来12个月,英伟达股价还将飙升至每股200美元,涨势将持续两年。

Constellation Research的创始人R“Ray”Wang认为,英伟达有七条护城河,可持续保持主导地位。

他指出,英伟达股票自上周达到约140美元的峰值以来,目前已下跌约13%,这对投资者来说是又一个买入机会。

眼下,华尔街几乎90%的分析师仍在推荐购买英伟达,平均目标价距离现在仍有10%的上涨空间。

美银分析师称仍看好英伟达未来前景。上周该行重申买入评级和150美元的目标价,同时称英伟达为“首选”。

“该股的急剧攀升使其容易受到获利回吐的影响,但我们认为任何波动都可能是短暂的。”

同样,杰富瑞分析师也称英伟达为“国王和造王者”。该行维持了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从135美元上调至150美元。

但也有分析师持谨慎态度并警告称,英伟达股价估值被高估,可能被“过度追捧”。

Jonestrading首席市场策略师Michael  O  'Rourke称,市值庞大的英伟达能否持续带来超预期的业绩。

“一个更大的担忧在于,英伟达超越华尔街增速预期的程度有朝一日将不可避免得开始减弱,原因就在于该公司愈发庞大的规模,这可能会让人们更难证明股价持续疯涨趋势的合理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