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背后的大棋局

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中国石油上市首日,其股票市值便达到了约7.1万亿元的巅峰状态。

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中国石油上市首日,其股票市值便达到了约7.1万亿元的巅峰状态。

此后,股价一路下跌,最低时市值损失掉约5.6万亿元,市值仅剩1.5万亿元。5.6万亿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以面值100元的人民币相连,这些亏掉的市值可以围绕地球216圈。

因此,彭博戏称中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摧毁机。当时,还有段子是这样说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悲催程度堪比关灯吃面的股民。

然而,从今年开始,或许你需要改变对于中石油的一贯摧毁财富的死板印象。

年初至今,A股跌成狗,早已是熊冠全球,目前还在底部挣扎。截止今日收盘,上证指数累跌21.3%,深圳综指和创业板指数均暴跌超30%,个股更不用说,跌50%以上不再是少数。而中国石油却累计上涨了4.66%,对于这样的“大块头”,还能飘红,实属难得。

如果从6月22日阶段低点算起的话,到了10月9日收盘,累计大涨近30%,至今也上涨了15.72%。而6月中旬开始,A股开始进一步的大幅下杀,上证从3000点左右下杀到最低的2499点。

一句话,大盘你跌你的,中石油我涨我的!

01

石油产业链表现突出

中石油强劲的股价表现,背后是业绩在支撑和托底。

10月30日,中石油发布了今年的三季报。据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净利润481.24亿元,同比增长177.1%。

而作为鲜明对比的是上周刚公布的9月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单单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为5455亿元,同比增长仅4.1%,环比还放缓了5.1%。三个季度来看,也就同比增长了14.7%而已。

对比下来,中石油真是亮瞎了所有人的双眼。

除了中石油,还有一个兄弟——中国石化。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7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净利润599.80亿元,同比增长56.3%。

“石化双雄”如此高的利润,可以说是撑起了全国工业企业利润的门面。没有他俩,数据根本没法看。

除了两大巨头以外,今年整个石油产业链均表现突出。在港股上市的前5大市值的油气公司——中海油田、中石化炼化、中石化油服、安东油田服务、中集安瑞科,其股价表现都较为强势,有的微跌,有的大涨。其中,安东油田服务年初至今,上涨了近30%。

为何会表现的如此突出?一切的背后直指油价大幅上涨。

02

石油大涨的逻辑

石油价格在2015年底迎来大底之后,便开始了一轮大涨。截止2017年6月1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2016月1月涨幅将近38%。此后,油价也几乎没有大的回调,便又开始新一轮的猛涨。截止目前,布油报价76.42美元/桶,较2015年底上涨超120%,较2017年6月也上涨了60%。

而目前,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WTI原油期货价格报66.5美元/桶,较去年6月亦上涨了44.4%,较2015年底几乎翻了一番。

全球用油的小伙伴看到油价齐齐大涨近2年,心都在滴血。那么,油价为何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上涨如此之多呢?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弄清楚现目前全球石油的格局。

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博士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 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

原来,全球石油大国沙特、伊朗、卡塔尔等组成的OPEC组织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备较强的话语权,因为经济发展离不开石油。

而现在,全球石油的格局正在一步步演变。

今年9月12日,美国的原油产量超过俄罗斯和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这一轮原油的持续上涨,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美国。它促进了油气产业的繁荣,成为了美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动力,这个我们在后面展开讲。

既然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大产油国,要推升经济增长,并且还具备自己的金融霸权和军事超强实力,必然要拿回石油的绝对话语权。美国经济要维持经济的强劲增长,必然也会想方设法提升油价,成为石油上涨的全球最大受益者。

那美国又是如何逐步提升油价的呢?其实,无外乎也就两种主要方式。

第一,生乱。

中东问题是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争端,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延续至今的问题。

二战结束时,耶路撒冷曾被联合国托管。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共有,在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逐步占有了整个耶路撒冷,并确定为国家首都。

多年来,国际社会在对待耶路撒冷问题上非常谨慎,唯恐触动地区局势的紧张。

去年12月,特朗普宣布,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将从特拉维夫迁往耶路撒冷,并且新大使馆已于今年5月开放。

这次特朗普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和盟友的不同意见,固执己见坚持将美国驻以使馆迁往耶路撒冷,再次点燃了中东问题的火药桶。

中东乱了,中东原油产油量会受到波及,油价也会趋势向上走。

除此之外,还有叙利亚,也是多方角力的战场。

第二,制裁手段。

通过经济等多方面的制裁,威逼减少石油供应,强制打破石油的供需平衡,导致石油价格上涨。前段时间,伊朗被美制裁就是明显的一例。

除了伊朗,美国还拿“记者失踪”事件对于沙特进行政治炒作,两国之间也因此出现了外交风波,甚至有点对抗的意味。

在笔者看来,美国这样做有两方面的目的。其一,对于沙特进行敲打,警告不要染指东方战略,因为沙特与巴基斯坦于9月20日签订了100亿美元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战略。其二,扬言制裁沙特,继续推升油价,让自己最大化收益。

为了石油经济利益,即使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一样是盘中餐,一样要制裁。现在,沙美之间的画风跟1年多前,完全就是两样。2017年5月,美国新就任的总统特朗普把首访放在了沙特,还与之签订了1100亿美元的军售大单。

综合以上来看,美国基本上是接替了OPEC,掌握了石油的话语权。所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无止境地去提升油价,剪世界石油用油国的大羊毛,里面就包括石油大买主中国。

03

石油大涨背后的棋局

过去3年,华尔街向页岩气投入了2000亿美元,原油在过去2年几乎翻了一番,收益颇丰。并且,油气产业的繁荣对于美国强劲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关键作用,是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创下4.1%的最大贡献者。

为何说是最大贡献者?

二季度,美国的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分别增长4%和1.06%,而非住宅商业投资增长却暴增7.3%。而这个神秘的“非住宅商业投资”主要来自页岩油行业!在这个神秘的归类中,矿藏勘探、铀以及油井的非住宅私人固定资产的投资增加最为明显,总投资从今年第一季度的109.2亿美元上升至129.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97%。一般来说,投资增长将显著带动GDP的增长,而疯狂增长的页岩油投资,则成了推动美国创出三年最快经济增速的重要原因。

话题拉回来,石油大涨不仅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背后还有更大的棋局——油气+华尔街资本的双重战略组合,来引导10年一次的美元信用周期。

2015年底,布油筑底,报价34.74美元/桶,而美油报价33.62美元/桶,双双创下油价近7年的新低。

就在油价见底之际,美联储动手了,开启了本轮信用周期的第一次加息。开弓没有回头箭,2016年加息1次,2017年再加息3次。

到了2018年,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到9月27日,已经加息了3次。当天凌晨,美官员在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将美元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2%——2.25%。另外,美联储还给出了一个预期加息图。

按照目前的各方表态,美国在今年12月再次加息的概率极高。对了,2019年可能还有3次。

为何美联储能够肆无忌惮、我行我素,进行多次大规模加息呢?因为美国掌握了控制全球的两大拳头,一是石油,一是美元。

当然,利率的提升,对于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都会产生巨大伤害。但美国就是通过美元资本流动变向,从而刺破其他国家的资产价格和货币信用,诱使其他国家的资本流入美国去高位接盘美国泡沫资产,并抵冲掉一部分加息对美国内的伤害,而其本身通过金蝉脱壳高位脱身再次对他国资产破灭后的洼地进行收购。

所以,现在华尔街的资本大鳄们正盯着将要出事的国家,准备大干一把做空,哪个国家要是外汇储备不足,一旦经济稍微动荡,就会被大肆做空,国家的多数奋斗的财富被无情抢走。要知道,华尔街资本大鳄罗杰斯在近日表示,已经清空了美股。

有了油气价格的高企,就稳定了美国经济的基本盘,就有了加息的底气。美元就持续加息,引导资本回流,最后全球资本价格破裂,华尔街再抄大底。这真是一个完美的战略配合!

美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不得不为之的。因为债务压顶,再不牺牲全球利益,自己就会被泯灭。

现在,美国引导的本轮信用周期,最大的对手盘就是中国,因为全球很多资本还留在中国。中国不倒下,美国就无可奈何,往后就得走下坡路了。

作为国民,当然是天佑中华,希望国家能渡过劫难!

04

结  语

还记得,里根时期,美国引导的全球信用周期,主攻方向是星球大战计划+华尔街;克林顿时期,引导的美元信用周期,主攻的是信息产业+华尔街;现在,特朗普引导的是油气+华尔街。

其实,特朗普上台,从他的幕僚人选中,就能对于目前所采取的战略窥探一二。特朗普二把手的国务卿位置是石油背景的蒂勒森,代表着原油利益;还有“高盛帮”,其代表人物是财政部长努钦,白宫的经济委员会主席科恩。此外,79岁的商务部长罗斯以及美元江湖掌门人鲍威尔,两人皆兼有华尔街及石油背景。

从这样的幕僚配置来看,美国强势引导本轮美元加息,大概率是一路走到黑。全球也将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冲击,谁能扛得住,谁就是赢家。

而作为投资人,最好还是手握现金,旁看棋局的大战。因为投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世事如棋局局新,我相信这次赢家棋手会是中国!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