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销“降费”持续冲击银行“财富中收”

从目前来看,“以量补价”效能有限,从长远来看,银行财富管理能力提升不仅只看“代销”,如何在平衡投资者需求与“降费潮”中打好财富“中收”保卫战,依然是面临各种难题和压力。

文 | 周公子

 | 周星星

随着银行半年报陆续出炉,产品代销“降费潮”对“财富中收”的冲击已量化可见。

自去年7月以来,公募基金“费改”大幕拉开,随之下行的托管费及管理费,直接影响银行代销收入,“财富中收”因此承压。紧随其后的是,保险代理渠道迎来“报行合一”。如果说,去年还能靠保险代销“此消彼长”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中收”,那么从银行今年上半年情况看,“报行合一”对银保渠道代销收入的冲击也已非常明显。

在基金、保险费率相关的“双政”影响下,银行的“财富中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双重冲击,仅靠“以量补价”可能会是一场苦战。

接下来,该如何打好“财富中收”保卫战,财富管理业务该如何在投资者日渐上升的避险情绪与“中收”保卫战之间取得平衡,依然是个长期命题。


Part 1

保险、基金代销收入下降明显


从银行上半年的“财富中收”结构看,基金和保险代销的收入,都有明显下滑。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零售之王”招行,今年上半年代理保险收入39.50亿元,同比下降57.34%,远超整体“财富中收”降幅32.51%,可以说是前所未有,主要原因就是“保险降费效应延续”。此外,招行上半年的代理基金收入为21.32亿元,同比降25.35%,主要原因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

平安银行半年报也提及,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29.02亿元,同比下降40.6%,同样高于整体中收的降幅,主要原因也是“代理个人保险收入下降”。

中国银行上半年的“中收”结构中,规模下降最明显的是“代理业务手续费”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分别为117.02亿元和33.78亿元,同比降12.68%、21.90%。

工商银行则明确在半年报中提到,“受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落实保险‘报行合一’政策、资本、资本市场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变化等因素影响”,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对公理财、资产托管收入有所减少。

建行也在半年报中表示,“受保险、基金、托管等降费政策影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79.05亿元,降幅11.20%。”

早在今年7月12日,金融监管局人身险司司长罗艳君在受访时曾表示,从“报行合一”执行效果看,全行业相关渠道平均佣金水平较之前降低30%。

不难发现,在保险、基金代销收入集体承压的当下,银行“财富中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冲击,除了苦战“以量补价”之外,难寻有效突破。


Part 2

苦战“以量补价”压力难解


周观此前在《财富人群情绪转向,压力给到“中收”》中已提及,一方面是公募基金、保险、银行理财的“降费潮”席卷,另一方面是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权益类资产占比仍有待提升,即便苦战“以量补价”,对财富“中收”的压力缓解也较为有限。

实际上,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的规模都已经在回升。

据国信证券统计, 到2023年下半年,理财规模回升了6.2%。而到今年6月末,据证券时报统计,银行理财规模已接近28万亿,较年初增长约2万亿。

从公募基金规模看,今年上半年回升也较为明显,到4月份已突破30万亿。据Choice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募基金资产净值30.98万亿,较去年同比增长12.23%。

从已披露业绩的多家头部险企来看,总保费收入也保持了增长势头。但从银行整体财富“中收”表现却不难看出,规模提升对代销“以量补价”的策略带动,作用并不明显。

以财富“中收”结构披露较为详细的招行为例,其上半年的代销理财收入增长其实很可观,达到36.36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0.39%,主要就是代销规模增长及产品结构优化双重因素拉动。值得一提的是,整体行业规模在上升的公募基金,招行的代理基金收入确实下降的。由此或可管窥,“以量补价”能发挥多少效能,不仅仅与“量”有关,也与贡献“量”的产品结构有关。

而从上半年公募基金市场看,虽然行业整体规模在提升,但权益类产品规模却在不同程度缩水。这一点,招行在财报中解释基金代销收入下降时,亦有提及。

从这一点亦可看出,当前投资者避险情绪依然没有明显转向,投资信心有待回升。从目前来看,“以量补价”效能有限,从长远来看,银行财富管理能力提升不仅只看“代销”,如何在平衡投资者需求与“降费潮”中打好财富“中收”保卫战,依然是面临各种难题和压力。


—THE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观点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