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平衡血液制品的需求和供应——专访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总裁

血液制品行业很特殊。强监管下,扩大产量难上加难;监管不够严格,则会带来安全风险。如何在其中保持平衡,增大供应量的同时减少风险,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一直是行业孜孜不倦研究的命题。而推动各国监管机构之间标准对齐,实现全球在血浆行业的标准统一

血液制品行业很特殊。强监管下,扩大产量难上加难;监管不够严格,则会带来安全风险。如何在其中保持平衡,增大供应量的同时减少风险,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一直是行业孜孜不倦研究的命题。而推动各国监管机构之间标准对齐,实现全球在血浆行业的标准统一化,或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撰文| 石若萧

在庞大复杂的医药产业中,血液制品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子行业。

首先,血液和血浆制品有着非常广阔的医疗潜力,例如血浆中含有各种蛋白,将其提取并开发的血浆衍生疗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或危重状况,如白蛋白产品可用于休克、创伤或者烧伤等急症的救治。

而随着科技发展,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长久以来的成功应用已经证实,血浆衍生疗法除了能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还可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PID)、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以及其他通常是遗传性或者慢性疾病的治疗,并且用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的需求也在增长。一组数据显示,全球患者对免疫球蛋白需求增长率更是达到了每年8%。在中国,根据中国原发性免疫缺陷疾病关爱中心PID Care China的数据,大约有200万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对血浆衍生疗法需求迫切。

不过日益扩大的需求的另一面,进一步凸显了血浆采集不足带来的挑战。绝大多数血浆制品无法由转基因动物细胞制成或在实验室制作,来源仅有依赖人类捐献一途。其流程也颇为复杂耗时:捐浆者要到专业的血浆捐献中心操作,先接受病毒筛查以及暴露风险特征筛查,若携带任何病毒标志物则不能捐献,之后再由工作人员将捐浆者全血抽出,通过血浆分离机分离出血浆并将其他部分输回捐献者体内,同时再通过静脉注射或其他形式补充流失的血容量。

“从采集到最后成为治疗方案,再到真正成药,这个过程要花比较久的时间,一般会是9到12个月。”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妮塔·布里克曼(Anita Brikman)对E药经理人介绍。

血浆本身的这种固有特点,意味着这个行业始终存在需求与供应难以匹配的根本矛盾。而这个行业的运营又受到严格的法规约束,只有当这些约束措施能够兼顾风险和安全,避免对血浆采集施加不必要的限制,运营效率才能提升。

强有力的监管是必要的,虽然它可能会增加产量扩大的难度,但可以减轻潜在的安全隐患;弱监管,会带来大量安全风险,比如各类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因此如何在其中保持平衡,增大供应量的同时,改进制造等过程中的步骤来消除风险,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一直是行业孜孜不倦研究的命题。

为实现这一目标,推动各国监管机构之间标准对齐,实现全球在血浆行业的标准统一化,是一个重要手段。近日,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妮塔·布里克曼(Anita Brikman)来到中国进行访问,希望推动全球在血浆行业的标准统一化。作为一家代表血浆衍生疗法制造企业和血浆采集中心的全球性行业协会,PPTA致力于与各国政府和卫生系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血浆衍生疗法的可及性,支持患者和捐浆者,为血浆衍生疗法相关跨国企业及血浆采集机构提供共同的方法。

安妮塔·布里克曼(Anita Brikman) 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PPT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据安妮塔·布里克曼介绍,PPTA总部在美国华盛顿,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亦设置有办公室,成员公司在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埃及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运营有超过1000个血浆捐献中心。成员公司在满足各国监管机构相关法规要求的同时,还遵守PPTA的两个自发性行业标准计划,包括用于血浆采集的国际优质血浆项目(International Quality Plasma Program, IQPP)和用于制造的卓越、保证和领导质量标准(Quality Standards of Excellence, Assurance and Leadership, QSEAL)。

安妮塔·布里克曼还表示,多国案例已证实,国内监管机构间标准对齐以及与国际标准对齐,对行业发展很有帮助。本次中国行程,希望通过具体的监管协调实施案例和专业经验的分享,助力中国及全球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获益。

Q=E药经理人

A=安妮塔·布里克曼 国际血浆蛋白治疗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Q:请你分享一下此次到中国来的初衷,以及想要实现哪些目标?

A:2017年,PPTA就和中国药典委合作,致力于帮助推动中国产业的标准化,包括进一步实现血浆采集和浆站发展等方面的标准化。这是我加入PPTA后第二次来到中国。去年在中国北京参加了血液安全大会。今年来到中国,希望可以深入拜访一些临床一线的医生,也会拜访政府部门一些领导及一些患者组织,探讨一些合作机会。

PPTA是一个以科学驱动的机构,也是一个标准制定组织,也有自己的标准认证项目。如果某个公司想要做血浆采集,这些自发性标准可以帮助他们实施符合最高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流程和体系。会员公司可以用该标准进入他们想要拓展的市场中,进行合规与业务拓展。我们会员药企中有两家,武田和基立福,本身就是在中国市场上白蛋白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提供商。此外,另一家会员公司Kedrion最近也在中国获得了白蛋白产品的批准。

总结下来,PPTA主要的使命在三大方面:第一,希望能够通过捐赠中心或者是捐赠这块的工作来实现更强的血浆制品的可获得性;第二,我们希望能够提高患者对血浆制品的可及性,尤其是依赖于这些疗法的罕见病患者;第三,我们希望提高社会对于血浆捐献和血浆衍生疗法的认知。三点分别对应了血浆衍生疗法可获得性、可及性和认知提升三个方面。

Q:现在PPTA建立起来的这些标准具体都有哪些?

A:国际优质血浆项目(International Quality Plasma Program, IQPP)包括11项标准,专注于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捐献者的安全性。举例来说,我们有一个基于社区的捐献者标准,要求捐献者应居住在采集中心附近;还有一个交叉捐献管理标准,这是一个检查系统,以确保捐献者不会过于频繁地捐献;捐献者还会接受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以帮助确保健康的捐献,并在血浆捐献后给予液体补充,以弥补血浆损失的体液。

此外,在美国,我们还有一个美国捐献者延期登记系统(National Donor Deferral Registry, NDDR)。这是一个记录系统,如果检测中发现某人有病毒标记,该人将不能捐献。这些是美国和欧洲非常广泛接受的一些标准。我们正在努力推广这些标准,以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能积极参与进来,确保药品的最佳安全性和质量水平。目前希望在中国或者是更多的国家来推广这些标准体系,能够推动各国的标准一致化。

Q:血液制品在各国都是一个高监管的领域,如何在建立高标准基础的同时扩大血液制品的应用范围?

A:整个制浆行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采集血浆,一方面是在这之后的产品制造过程,如白蛋白或者免疫球蛋白等。因此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在采集这一侧和生产这一侧,都确保各个公司或者各个中心都有一套整体化的或者是一致性的操作。

此外,血液和血浆制品领域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仅原材料的采集受到严格监管,药品生产过程也同样受到严格监管。并且不仅有本地监管机构的检查,还有来自最终产品可能使用的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对血浆采集中心和生产设施的检查(例如,欧洲监管机构检查美国的设施,或中国监管机构验证欧洲的设备)。PPTA致力于确保各个检查机构的检查过程协调一致。

Q:你认为中国的血液制品企业在全球范围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怎么样?

A:中国的血浆制品公司目前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如果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的企业能够更深入的融合,则可以更好地服务患者。我们了解到在中国市场中目前血浆制品企业有30家左右,采浆中心有300个左右。其中有些企业已经在向国外出口产品。对中国这样一个体量的市场来说,考虑到需要治疗的患者数量,血浆采集和制造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如果与全球市场进行更深的融合,对于供应不足也可以产生影响;另一点,中国在血浆制品的利用率目前也相对较低,比如IVIG的利用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增长空间。如果中国企业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国际市场上,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上这样一个需求缺口。

Q:怎么提升血浆利用率?这一点你对中国的血液制品企业有什么建议?

A: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目前血浆产品没有进入到医保目录范围,所以患者在使用时会有经济上的疑虑,如果能纳入医保的名单,这将是推动利用率增强的很好的措施;第二,有什么样的临床指征才可以用这些血浆产品?在这个指征和诊断上如果能有改善,利用率也会提高。最后呢,加强对国际生产疗法的了解和获取也可以提升利用率。

以上问题都并非中国独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都普遍存在。因此问题在于提高政府的认识,改进报销模式,扩大适应证。此外,如果中国的血浆采集中心数量一直在增长,并且更深入地嵌入全球市场,也可以促进利用率。

Q:目前多项并购表明,中国的血液制品公司的集中度在提升。从全球来看,血液制品产业是朝着集中化发展,还是朝分散化发展的?

A:本身这个行业就是高监管、高科技含量,基础设施和前期投入都特别大,这也是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原因之一。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