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周虹:默克将继续在中国“买买买”!

在默克,周虹要完成她的新梦想:链接中国与世界,尤其在医药创新上。

在默克,周虹要完成她的新梦想:链接中国与世界,尤其在医药创新上。

一场午餐会正在默克中国北京办公室进行。

与会人员,既有来自默克全球及中国区的高管,还有来自中国创新药企的代表。他们刚刚结束一次关于“出海”合作的研讨。据悉,这样的沟通会去年在默克上海办公室也举办了一次。

去年,在周虹赴任默克集团,担任医药健康业务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及国际市场业务负责人一职20个月后,接受E药经理人专访时曾表示,她上任推动的首要战略便是通过引入外部创新,丰富默克集团医药健康业务的产品线,实现“自研与引入”的双翼驱动,目标是将默克由外部引入的产品管线占比提升至50%。

随后不久,默克医药健康接连发布与中国药企恒瑞、和誉达成了产品合作。“去年,默克一共做了三笔BD合作,有两笔来自中国。”

今年7月,周虹再次接受E药经理人采访,她仍然着重提及了与中国医药创新力量的合作。在周虹看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主要的创新药项目输出国之一,“十年前只有3% 的管线份额来自中国,如今上升到28% ”。

所以,默克接下来的战略重心不变,且会加速。

敏捷决策

与大部分在中国“扫货”的跨国药企一样,默克看好中国医药创新力量的背景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出现在了中国医药创新与全球大药厂管线布局的交叉点上。

受药审改革、港股18A、科创板等政策利好推动,中国医药创新能力得到史无前例的提升,不管是处于创新第一梯队的传统大药企和创新药新贵,还是在各个细分技术领域占据优势的Biotech,在其研发管线中聚集了大量创新药项目。但猝然而到的资本寒冬,叠加中国还需要持续完成的新药定价与支付体系,使得这些创新药项目,需要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实现创新价值的应有回报。

而跨国大药厂,创新管线布局一直以来是“自研+外部合作”双翼并进,既使一些此前自研分量较重的跨国药企,在现如今新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也开始加重外部合作的分量,依靠Biotech敏捷与快速的创新能力,迅速完成创新管线的布局。

于是,“借船”出海在供需双方的一致默契下,于中国创新药生态演变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项目数量首次超过授权引入的数量,首付款达到300亿元。且在2024年初,出现了MNC并购中国Biotech的案例。

默克也看到了其中的趋势,并快速布局。

周虹告诉E药经理人,2023年在默克全球管理层达成一致,将外部项目合作作为公司补益研发管线的重要战略后,专门成立了“外部创新投资委员会”,除周虹外,还包括默克医药健康CEO、CFO、北美负责人、研发负责人,目的是实现快速决策。

“每两周过一遍新项目,读完分析报告后,CEO询问每位成员意见,Yes or No,最终形成决策”,周虹表示,“默克高度重视对外合作,恒瑞与和誉的项目,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因为我们的速度。”

默克认为,将外部项目引入到自身体系中更要认真对待,所以,“默克在对外合作上,更聚焦、更关注,且希望达到平等共赢”。

默克在全球寻找合作项目时,主要关注与自身管线相匹配的肿瘤、神经、自免等领域的创新药。考虑到公司在中国及新兴市场的地位,除了上述领域的创新药合作外,默克也会关注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等领域在内的普药,满足区域市场需求。

不被周期所累

作为从中国市场走出去,一路成长为目前在跨国药企全球管理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女性,周虹经常会被问及,是否会格外“偏爱”这里。

周虹曾表示过,“在其位谋其政”,职责要求她对每一块区域都一视同仁。不过周虹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始终如一,这也是默克全球对中国市场长期投入的许诺。

周虹回忆,在她入职默克的第一天,公司寄给她一份资料,资料里的内容记载了1888年威利•默克环球旅行来到中国时,写在旅行日志里的一句话:“我坚信中国只要愿意,就可以变得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强大”,这份日志至今保存在默克的博物馆中。

作为一家迄今在中国已经开展业务超过90年的跨国企业,从最早的22名员工,到现如今4500员工,默克为中国市场带来了众多经典药物,比如优甲乐、格华止等,同时也享受到了中国医药市场快速增长的红利。据悉,2024年默克中国在华业绩增长保持在两位数,在跨国药企中位居前列。

必须承认,受地缘政治、市场政策、产业创新生态、药品支付与定价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在跨国药企全球层面确实对中国市场的未来潜力进行过重新评估。但周虹认为,默克仍然遵守着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

众所周知,默克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药企,至今已经有356年历史,且是少有的仍由创始人家族控股的跨国药企,占股70%,这使得公司任何的战略决策都体现出长期主义。

默克执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葛丽鹤(Belén Garijo)也多次提到,“为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全球化世界,每个人,每个国家都应当出一份力。这样的全球化世界是离不开中国的。”

这种信心与稳健,更加深了周虹对未来发展的美好预期,“我们对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创新是充满信心的”。

比如资本寒冬的挑战。周虹观察到了资本充裕时,研发项目“内卷”带来项目同质化严重,但在此过程中,中国医药人积累了对创新本质的认知。乐观的周虹认为,“寒冬袭来,必然会淘汰一些项目,但好苗子总会在春天到来后‘开花、结果’。”

比如创新生态的完善。在周虹的管辖市场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范围除北美之外更多的市场后,她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医药产业10年来的迅速变化,不止创新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监管与世界接轨,有的领域比如细胞与基因治疗已经具备领先潜力。

此次回国,周虹陪同默克医药健康CEO顾昆博(Peter Guenter)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 顾昆博先生对中国政府的务实及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印象深刻,“在一些别的国家,可能要解释为什么生物医药产业很重要,但在中国各个政府部门都认可生物医药的重要性。”

周虹一直认为她是中国医药产业变革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在罗氏中国任职时,她有三个梦想,中国的患者能第一时间用上创新药,中国“智”造能造福全人类,中国人才走上世界舞台。这些目标都已经完成,同时因这些丰富经历的加持,周虹进入默克医药健康全球管理层,将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升到新的高度。

现在,在默克,周虹要完成她的新梦想:链接中国与世界,尤其在医药创新上,“这是自我驱使的使命感,虽然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可能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复杂,然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更需要我这样的人,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不同文化和国家之间的理解和合作。”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