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新股市场总结:跌得最惨的中小板,问题出在新股?

近两年新股市场总结:跌得最惨的中小板,问题出在新股?

泪水打湿充电线,边看大盘边充电。

年头至今,北交所和创业板、科创板的小市值公司都迎来了持续下行的走势,并且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这波跌幅远比指数跌得更深。

复盘这波中小盘股的持续杀跌,背后最大的原因除了近几年来大盘整体的走势行情较差以外,或与新股市场也有些关系。

新股市场发行现状:科创板创业板“三高”发行

多年来,A股投资者一直对打新炒新趋之若鹜。

过去由于核准制下主板新股有23倍市盈率的发行上限,较低的发行价给二级市场留下较高溢价空间,不少新股上市后持续大涨,走出连续“一字板”的走势。

在全面注册制实施后,主板新股发行23倍市盈率的限制被打破,新股发行价格开始施行市场化。

但新股发行价格全面市场化后,A股市场特别是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几个中小板块持续下跌,即便在2023年下半年后政策面不断加大救市力度,市场仍疲弱不堪。

除了经济基本面较差的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根据犀牛之星研究院对近两年半的新股统计研究里,新股高价发行或许是重要问题之一:

发行市盈率最高的科创板,高达65.4倍;其次的创业板,发行市盈率则高达38.48倍。

对比来看,港交所的发行市盈仅为11.62倍,而高位的纽交所也只来到35.03倍,不管是对比哪个市场或板块,都是相当高估值的存在。

然而,定价高只是一方面,新股定价高的同时,还有两个板块的新股发行数量和募资金额,也比想象中的多。

在过去两年半间,主板的大市值公司并不是募资金额最多的板块;有更迫切的板扩容需求的北交所也不是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板块。

从数量上看,过去两年半间新股上的最多的为创业板;从募资总金额来看,过去两年半年募的最多则为科创板。

这或者可以解释,为什么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近三年跌幅最深的板块,因为这两个板块集中了大批且高价发行的股票,且就这批新股募资总额资占板块市值比还高。

而接着,这批新股在上市后长期的阴跌走势,则似更印证了新股IPO高溢价募资后,对两个板块形成长久的吸血效应。

近两年新股走势:科创板跌幅最大,北交所变化最小

从各板块的最新的收盘价和市盈率,对比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格和市盈率情况看:

相比起主板和北交所新股发行和最新估值差距都比较小的情形,科创板和创业板的估值和股价变化犹如坐过山车一般。

上市首日,科创板和创业板两个板块新股普遍涨幅较高,资本逐利的本性导致大家一窝蜂涌去打新炒新,一部分使二级市场面临抽离资金严重的问题,流动性趋紧也使得二级市场走势疲弱。

而明明两个板块内的新股已经是比较明显高溢价的发行,却仍能在上市首日后维持着较高的炒作涨幅和热度。

首日大涨的股价和高估值急速透支公司成长空间,到最后的价值回归,让日后接盘者付出了资金缩水的代价。

从最新的市盈率和上市当日相比将近腰折的情形来看,也侧面说明了两个板块的新股都在高溢价发行上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后,进入了漫长的还债阴跌之旅。

这批新股堆积着,成为影响板块行情走势上行的阻力手,不断在本就大盘行情走势不佳的时段,拉低板块指数,使的创业板和科创板两个板块成为近两年内跌幅最深的板块。

长远来看,如果打新是一个几乎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无风险获利行为,既不符合投资的基本逻辑,由此带来的“炒新”风气也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相反,北交所则由于最开始市场经历过低迷的交投情形,新股定价由市场修订,很早就定价趋于理性,成为中小板块里新股走势差距最小的板块:

虽然北交所新股的估值变化一直都比较小,但北证50为什么也会是这么明显的下跌走势呢?

从北证50指数基准日至今的累计涨跌幅来看,北交所的跌幅甚至比另外两个板块都深:

问题或者出在指数权重更大的几家老股身上。

北证50中权重占比最高的贝特瑞,从上市时市值最高的800亿跌到现在仅剩200亿左右,累计跌幅高达72.6%,还有业绩增长乏力的农化产品股颖泰生物、处于行业下行周期连城数控和吉林碳谷等权重老股,都深刻的影响着北证50走势。

重新复盘这波中小板块的下跌走势,虽然都是下跌的比较严重,但板块之间的逻辑却不完全相同,科创板和创业板两个板块主要出在大批的新股“三高”发行,北交所则是更多的是由于权重老股表现不给力拖累。

未来,随着IPO恢复常态运作,新股发行估值和二级市场表现风险都更小的北交所,相比其他板块,新股/次新股或许比其它板块更具有性价比。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