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东,挑“大梁”

大山东,挑“大梁”

46ca5795e6724b48a4dd259704067234_noop.webp.jpg

山东不仅人高大、葱高大,经济体量也大。

2023山东GDP达9.2万亿元,同比增长6%,多项关键经济指标均超越全国平均增速。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进出口分别增长7.1%、5.2%、8.7%和1.7%。进入2024年前五个月,山东经济延续强劲势头,上述四项指标继续领跑全国,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及出口增速,在四大经济强省中均位居榜首,分别实现5%、5.6%及11.6%的增长。

大山东名副其实。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山东“定好位,挑大梁”,更赋予了这片土地新的期望。

1

挑起国家工业转型的“大梁”

“挖掘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事实上,山东不止挖掘技术强。作为中国连续5年GDP总量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山东,几乎所有事你都可以找山东“帮忙”。

放眼全球工业版图,中国是唯一覆盖联合国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国家,而山东则是全国唯一一个41个工业大类齐全的省份。在细分的207个工业中类中,山东占据197席,其中制造业更是高达179项,至于工业小类,山东也囊括了666项中的526项。其工业门类的齐全程度,甚至超越了工业强国德国与日本。

然而,作为工业大省的山东,其产业结构也曾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占比高达70%,其中重化工业更是传统产业的支柱,煤电、煤化工、钢铁、地炼、电解铝等行业产能不仅领先全国,更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这种结构也带来了生态环境压力与发展动力不足的双重困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山东将目光投向了“新”,新型工业化成为推动其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2018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标志着山东正式踏上了全国首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征程。自“十四五”开局以来,山东以雷霆之势淘汰落后产能,建设规模高达502.5万千瓦,位居全国之首。

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山东更着眼于新动能的培育与壮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如传统企业魏桥集团,正逐步从纺织、铝电等传统业务向新能源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转型。

2

担当引领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的“大任”

长期以来,与长江流域相比,黄河流域因缺乏高效陆海通道,在资源配置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上受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作为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的山东,正积极引领变革,携手沿黄九省(区)共谋陆海大通道建设新篇章。

2020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就提出要“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山东也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扬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龙头,抢抓重大历史机遇,扛牢重大责任使命。

2023年,山东与河南政府签署《协议》,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利用山东出海口及郑州航空货运、铁路枢纽优势,促进两省城市群协同发展。随地方产业推动,两省合作加深。12月底,山东港口集团与新乡市共建内陆港,助力新乡优势产业出海及原材料进口。数据显示,2023年河南超八成集装箱业务通过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箱量大幅增长,一季度续增势头强劲。

此外,山东还主动出击,与山西、陕西等沿黄省份深化合作,通过内陆港与海铁联运网络的构建,初步搭建起覆盖广泛、辐射深远的陆海联动体系。据山东港口供应链太原推介会信息,山西六成外贸铁矿石经山东港口进口,2023年疏运量超4000万吨;陕西超半出口货物自青岛港出海。7月,青岛港还助力西安比亚迪、郑州上汽新能源汽车出海,全程30-35天达荷兰。如今,山东港口集团已建设内陆港50个、开通海铁联运班列100条,形成了黄河流域陆海联动格局。

5月25日,“2024·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沿黄九省(区)共同倡议共建该通道,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研讨会上,举行了沿黄陆海大通道“双扩能”仪式,山东内陆港与班列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第50个内陆港与第100条班列正式设立与开通,这意味着《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2025年建设50个内陆港”的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专家卢伟指出,山东此举不仅巩固了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地位,还拓宽了内陆合作版图,深化了与内陆省份的经济联动。同时,这也为沿黄中上游地区产品开辟了更快捷的出海通道,激发了区域经济活力与对外开放潜力。(内容来源|华博商业评论)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