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家居企业:放下身段,全力搞钱

分分合合是常态。

作者|谢春生

 

分分合合是常态。

7月11日,为期四天的第26届中国建博会(广州)(下称“建博会”)落下帷幕。

本次建博会,2000余家参展商满怀期待而来,大多却只能收获一地鸡毛。甚至有同行戏称,参展四天,加了几十个客户,大半是同行,少许是拉业务的,剩余零星几个才是真客户。

在家居企业陷入增长乏力境地,以及从线下转到线上获客的态势下,曾被视为“行业大年初一”的建博会,也有点玩不动了。

95234cffe98ae5640cce60002fd48b4.jpg

 

01

从“千人千面”到“千人一面”

 

家居行业的疲软,其实从建博会上展现出来的四点趋势,也能窥得一二。

 

其一,弱化“小而美”,扎堆奔向“大而全”。

 

“三步一定制,五步一整家”,这是建博会留给源媒汇最直观的感受。曾经,一大批凭借细分品类跑出来的头部企业,通过不断整合的方式,逐步朝着整家、整装亦或高定的方向跃进。

 

曾经千人千面的家居企业,在趋同化的大势下变成“千人一面”。

 

其二,从“设计出圈”到“过度设计”。

 

可能是受大而全风向的影响,2024年建博会上,位于各个展馆主通道的展位都开始玩起了“空间魔法”。从展位外观到内部装潢,处处洋溢着极强的“设计感”。但这种感觉更像是“为设计而设计”,清一色的极简风令人倍感清冷。

 

纵然设计上稍显清冷,但仍然是企业心头好,设计师也凭此一跃成为业界“香饽饽”。从早期的拥抱装企,到拥抱设计师群体,家居企业态度的转变,与终端的微妙变化或有一定关系。

 

近几年,装企频现倒闭跑路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上半年超50家装企发布破产文书。加上一些头部上市装企各地分公司频有跑路事件传出,令用户对该群体信任度大打折扣。同时,合作装企还意味着要在利润上做出极大让步。

 

反观设计师群体,不仅能够带来高单值塑高品牌产品形象,更重要的是,专业的设计师群体更容易博得用户信赖。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本月初,居然之家(000785.SZ)董事长汪林朋曾公开表示,设计师是个很黑的行业,如果设计AI化,设计行业将会被颠覆,以后想吃回扣吃不着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设计圈有不少人士在公开平台直言要求汪林朋进行道歉,并就设计师“吃回扣”现象表示,只是个别群体不能以偏概全。

 

不管个中真伪如何,但至少说明,设计师正在用户与企业之间逐步扮演起重要角色。

 

其三,智能化趋势明显。

 

今年建博会相对显著的变化就是,家居家电融合提速,其中不乏海尔(600690.SH)旗下的三翼鸟、萤石(688475.SH)、云米(NASDAQ:VIOT)、好太太(603848.SH)等智能家居品牌身影。甚至还有企业直接在展位现场搭建起智能家居微型体验空间,让用户更直观的感受,智能家居带来的便捷性。

 图虫创意-1745963339017355265.jpeg

除了前端的智能家居品牌,后端也涌入雷德数控、会港智能、洪锐数控等一批智造装备企业身影。譬如,雷德数控现场展出的门窗智能化产线,让门窗企业看到了降本提效的新可能性。

 

 02

社区店与出海

 

其四,经销商成为座上宾,出海潮涌现。

 

与往年不同,今年参展企业对经销商的态度发生了360度的急转,从此前的“强势”变为如今的“呵护”。

 

在建博会上,为了博得更多渠道客户的欢心,一众头部企业纷纷放下身段,降低加盟门槛,推出多种灵活加盟方式,譬如社区店。

 

不过,据源媒汇分析,大牌们之所以降低门槛,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家居市场增量转存量已成既定事实,且短期内难以改善,旧改便成为存量市场里的“香饽饽”。想要啃下这块“香饽饽”,就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最灵活的方式去渗透到各个区域,而降低加盟开闸放水,让投资成本低又兼顾灵活性的社区店快速铺开,无疑是见效最快的方式之一。

 

近期,索菲亚(002572.SZ)·空间定制也大力推行社区店,并在南京打造出“社区服务中心001号店”。据了解,开设此类社区店店面仅需60㎡,投资15万元左右便可经营全案整装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NASDAQ:JD)旗下的售价社区服务点也在今年6月落户北京百子湾;一向包罗万象、占地以大为主的宜家,也于5月在深圳开出国内首家宜家设计订购中心,占地面积仅300㎡,也被视为其利用“社区店”探索新店态的新方式。

 

此外,欧派(603833.SH)、方太、东鹏(003012.SZ)、尚品宅配(300616.SZ)、诗尼曼等,对社区店均有所布局。

 

第二,作为传统的家居赛道,虽然大家都在嚷嚷着线上化是未来渠道,但眼下来看,企业的根基和增量还是在于线下渠道。只是,产品千篇一律、技术创新乏力的当下,仅凭一味的品牌溢价去收割渠道,明显行不通。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门槛,去掠夺更多原本属于中小企业的渠道客户。

 

那在头部企业降低门槛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怎么办?或许就只剩两条可行路径:一、抱紧头部企业的“大腿”,从C端转为B端,沦为大牌们的贴牌代工厂;二、选一个自己的优势领域,重新做深做专,避开拥挤的大而全赛道。

 

第三,通过降门槛去获取更多意向加盟商,从而稳住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基本面,令其有更多的精力和底气去开拓海外市场。所以留心的同行应该会发现,今年的建博会上多了不少外国友人的面孔。这一点,也得到了官方数据的支撑,此次海外观众人数同比增长174%。

 

此外,源媒汇梳理发现,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志邦(603801.SH)等企业对海外市场均有所涉猎。天眼查及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欧派、索菲亚、尚品宅配、志邦的国外业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3.2亿元、0.5亿元、0.12亿元、1.22亿元。

 

虽然各家海外业务实现营收占总营收比例尚小,但侧面也恰恰说明,从内卷不断的国内市场,转向空白的海外市场,或许更大有可为。这几年,不仅仅是家居企业,以居然之家为代表的国内家居卖场,也在主动拥抱出海。

 

在楼市尚在穿越周期,家居企业模式创新又缺乏灵丹妙药的当下,任何一种尝试都有可能是未来的出路,同样,也有可能是当下的末路。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