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态度不明,诚泰财险和幸福人寿变数加大

幸福人寿主体信用评级遭下调

640.jpg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作为曾经紫光集团保险板块操盘手的王慧轩,今年以来接连辞任幸福人寿和诚泰财险的董事长一职,这背后是否体现了紫光下一步的战略意图,引发市场联想猜测。

诚泰财险年度保费收入刚破20亿元,长期净利水平不高,在持续8年盈利后,2023年再度转亏。公司承保端主要险种长期亏损,将盈利押注于投资端无异于“靠天吃饭”。叠加旗下唯一联营公司幸福人寿被多家机构下调主体信用评级,偿付能力“亮红灯”,作为大股东的诚泰财险进退维谷。

半年内两次请辞险企董事长一职

近日,诚泰财险公告称,董事长王慧轩因工作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等职务。据悉其自2019年6月任职资格获批到卸任,董事长任期长达5年。

尽管有诚泰财险内部人士称,此举为诚泰财险正常人事变动。然结合王慧轩背景来看,似乎又透露出不寻常。

这已经是今年上半年以来,王慧轩第二次请辞保险公司董事长之职。就在今年3月,任期不到4年的王慧轩刚辞去幸福人寿董事长等一切职务。

说起来,诚泰财险是幸福人寿第一大股东,持股30%。而诚泰财险无控制类股东,紫光集团为其单一第一大股东,持股33%。也正是基于诚泰财险和幸福人寿亲密关系,外界习惯性将两者视为紫光集团旗下产寿险公司。

紫光集团起步于1988年,前身是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经多年发展紫光集团成长为中国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主营芯片业务。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等多家上市公司。除了涉猎科技领域外,在金融、投资等领域也多有布局。

王慧轩正是出自诚泰财险第一大股东紫光集团。紫光集团高管列表显示,其现任紫光集团执行副总裁、执行委员会委员。盘点王慧轩履历,其在金融、保险和投资领域经验丰富,且有大型保险公司领导经验。曾任中国人寿新疆分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人保广东分公司筹备组主要负责人、山东分公司总经理;中国人保执行董事、副总裁;人保资本董事长、总裁等职。

可以说,王慧轩是带领紫光集团进军保险业的关键人物。自2010年起,紫光集团开启“买买买”模式,经多年激进的资本运作,2019年底,紫光集团的总资产规模近3000亿元。

正值紫光集团资本扩张期,王慧轩恰如其分的出现了。2016年7月正式加入紫光集团,负责金融板块。次年紫光集团即发出进军保险的信号,计划设立中青人寿,但未有下文。2018年8月,紫光集团出资28.37亿元,参股诚泰财险,达到单一股东最高持股比例33%。仅时隔一年有余,2020年又借诚泰财险之手,受让幸福人寿原股东中国信达30%股权,间接控股。自此紫光集团产寿险牌照齐全。

福祸相依,多元扩张背景下,紫光集团债台高筑。2020年11月,紫光集团出现债券违约,引爆债务危机。2021年7月,因“资不抵债”债权人申请法院对其开展破产重整。多日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受理。2022年7月,国资背景的智路资产和建广资产组成的智路建广联合体,正式接管紫光集团100%股权,至此千亿元债权重整正式落地。

王慧轩接连辞任产寿险董事长一职背后,紫光集团对保险板块是否有新战略,值得关注。

承保端承压,主要险种长期亏损

诚泰财险成立于2011年12月末,是唯一一家总部设在云南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主营财产损失险;责任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业务。

整体来看,保费收入由2012年的1.57亿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19.36亿元。经过11年沉淀,2023年公司保费收入突破20亿元。

以2023年为例,公司保险业务收入20.31亿元。从险种看,机动车商业险、交强险、责任保险分别占总保费收入的37.57%、25.26%和12.85%。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除了前三年亏损外,2015-2022年,实现了连续8年盈利,只是净利水平不高,始终未突破1亿元大关。事实上,从成立之初到2023年,公司净利历史最高记录在2017年为0.87亿元。

2012-2022年,公司净利依次为-0.26亿元、-0.57亿元、-0.46亿元(重述)、0.15亿元、0.37亿元、0.87亿元、0.24亿元、0.35亿元、0.20亿元、0.11亿元、0.33亿元。可见,自2018年紫光集团入驻,王慧轩接管5年间,净利无较大起色,反而波动更大。

而诚泰财险长期盈利能力较低困局还未破解,2023年净利又遭遇9年来首次亏损,打破连盈局面,亏损金额高达2.48亿元,超过2016年-2022年净利总和。

2023年净利由盈转亏,主要受投资端收益减少等因素影响。2023年公司投资收益0.43亿元,较2022年同比大幅下滑近8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由2022年0.04亿元,增至2023年0.28亿元,翻了6倍。综合因素下,公司营收同比小幅下滑3.68%;叠加赔付支出和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分别同比增长4.97%和10.59%等因素作用,营业支出同比增长10.47%。

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33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1.64%;本期净利0.36亿元,较2023年同期净利-0.61亿元,扭亏为盈。

同期,公司实现签单保费6.64亿元。其中,代理渠道签单保费占比76.96%高达5.11亿元。而公司第一大险种车险签单保费占比超6成为4.08亿元。

一季度盈利,与投资端表现不无关系。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率为1.35%,综合投资收益率1.02%,较2023年同期0.41%和0.70%有较大提升,双双破1%。

拉长时间线来看,公司近三年平均投资收益率和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分别为2.04%和1.87%。目前权益市场变动,长端利率下行压力下,不仅诚泰财险乃至整个保险行业在投资端均面临挑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承保端长期承压。

2024年一季度,公司综合成本率较高突破100%高达120.25%。其中综合费用率47.28%,综合赔付率72.97%。其实,自2022年公司披露综合成本率指标起,综合成本率就从未低于100%。而2022-2023年度累计综合成本率为111.29%和110.75%。

综合成本率作为衡量财险公司盈利能力强弱的标准,该指标越低证明公司盈利能力越强,而超过100%时则意味着公司承保亏损。由此可见,诚泰财险承保端压力不小。

2023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居前5位的商业保险险种,机动车辆保险、责任险、健康险、意外伤害保险、农业险全部承保亏损,合计亏损额高达1.72亿元。

而车险作为诚泰财险的主营险种,正面临长期亏损难题。除缺乏2013年报信息无法统计外,其余年份机动车辆险承保均亏损。以近10年为例,公司机动车辆险承保利润依次为-0.94亿元、-1.80亿元、-0.59亿元、-0.63亿元、-1.13亿元、-1.32亿元、-2.26亿元、-2.26亿元、-0.81亿元、-1.03亿元。

对外投资潜在风险增加

综合来看,诚泰财险承保端长期承压,盈利押注于投资端。早前为谋求产寿险协同发展,诚泰财险投资了幸福人寿。业务协同上,效果似乎不太明显。

单纯作为投资而言,彼时资产不足百亿的诚泰财险收购资产近700亿的幸福人寿,被业内人士戏称“蛇吞象”。交易获批后,诚泰财险将其归类于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权益法计量。如果被投资企业经营不佳,投资企业作为股东,可能会承担相应投资损失,从而影响本公司利润。

而此时幸福人寿正值多事之秋,这意味着诚泰财险对外投资潜在风险增加。

6月28日,联合资信下调幸福人寿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AA-。除维持“15 幸福人寿”信用等级AAA外,“18 幸福人寿”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 A+。

同日,中债资信将幸福人寿主体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A-。维持“15 幸福人寿”信用等级AAA,“18 幸福人寿”信用等级由A-下调至BBB+。

两家调降幸福人寿主体信用评级的说法大同小异。幸福人寿股权架构不稳定。股权质押比例较高,且部分出质股权存在冻结、转让情形。

经营上依赖银保渠道,满期给付压力较大,高退保率问题值得关注。且报行合一推行下,手续费调降银行代销积极性或减弱,影响新单销售。此外,幸福人寿投资业务风险水平很高,历史投资中违约资产化解压力仍很大。截至2024年1季度末,公司违约资产合计账面余额54.30亿元。

最重要的是公司盈利能力较弱,自身造血功能不足,连带偿付能力承压明显。

2017-2023年,公司净利0.49亿元(重述)、-68.01亿元、0.76亿元、0.97亿元、5.16亿元、1.71亿元、-1.41亿元。可见,净利波动较大,自2019年起连续4年盈利后,2023年又陷亏损。

幸福人寿最新偿付能力“亮红灯”。2024年一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1.37%,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23.25%。较同期人身险行业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13.5%,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6.2%,相差甚远。

根据监管要求若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60%或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会被当作重点核查对象。

可见,目前幸福人寿处境并不乐观,且亟需“输血”来缓解紧张的偿付能力。而诚泰财险作为大股东自然也压力倍增,其自身盈利能力较弱形象还未有改观,自然无暇顾及。背后的紫光集团刚经历破产重整2年,更多精力聚焦于主业。王慧轩接连卸任保险公司一把手,或许就能说明其态度。

所以无论是战略引资还是原股东增资,诚泰财险若袖手旁观的话,其第一大股东地位恐将不保。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