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结束“ST戴帽生涯”,完成重整后开盘一字涨停

7月2日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18.SH)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标志着这家中药饮片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式结束了长达五年的“戴帽”生涯,7月4日开盘一字涨停。


7月2日晚,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18.SH)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暨停牌的公告》,标志着这家中药饮片领域的龙头企业正式结束了长达五年的“戴帽”生涯,7月4日开盘一字涨停。

公告显示,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康美药业股票将于2024年7月3日停牌一天,并于2024年7月4日复牌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撤销后,公司股票将转出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公司股票简称由“ST康美”变更为“康美药业”,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康美药业的这一转变,是其自2018年财务造假风波后,经过多年努力整改与重组的结果。2018年5月,康美药业因财务造假问题主动向上交所申请对公司股票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康美”。此后,公司经历了漫长的整改与司法程序,包括原实控人马兴田因操纵证券市场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等关键阶段。

在广药集团旗下的广东神农氏企业管理合伙企业的主导下,康美药业完成了重整计划,剥离了非主业,调整了业务结构,并通过加强内部管控、降低成本费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措施,使公司逐渐步入经营发展正轨。2023年,康美药业实现营收48.74亿元,同比增长16.60%,净利润1.03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此外,康美药业还解决了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与康美(亳州)华佗国际中药城有限公司等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相关不确定性影响已经消除。公司发布的自查报告显示,通过重整,公司原控股股东及其附属企业占用资金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康美药业的成功“摘帽”,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五年整改与重组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新起点。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将坚持以中药饮片为核心的智慧型中医药大健康品牌企业为战略定位,推动实施“12355”全新战略规划,聚焦主业,持续夯实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同时,公司也将继续加强内部管控,提升盈利能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大价值。

一度深陷财务造假风波

此前,康美药业因涉及巨额财务造假事件,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这起事件不仅震惊了资本市场,也引发了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广泛关注。

据证监会及相关法院公布的信息,康美药业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开和篡改增值税发票、伪造银行单据等手段,累计虚增货币资金高达887亿元,虚增收入275亿元,虚增利润39亿元,创下了A股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新纪录。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了信息披露规定,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害。

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康美药业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等高管被曝出涉嫌财务造假、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等罪行。马兴田等人被指为维持公司在中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地位,获取政策支持和融资优势,不惜铤而走险,下达了每年业绩增长20%的指标,并伙同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实施财务造假行为。

中国证监会于2018年底对康美药业立案调查,随后在2019年5月对其实施了“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康美”。

此后,康美药业经历了漫长的司法程序和整改过程。2021年11月,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马兴田等人操纵证券市场案公开宣判,马兴田因多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0万元。同时,康美药业也被判处罚金人民币五百万元。

这一事件不仅让康美药业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也对其经营业绩造成了巨大冲击。在财务造假风波曝光后,康美药业的股价暴跌,市值大幅缩水。同时,公司还面临着投资者索赔、银行抽贷、供应商断供等多重困境。

为了挽回局面,康美药业在近年来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公司引入了新的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剥离了非主业资产,调整了业务结构,并加强了内部管控和风险控制。同时,公司还积极与投资者沟通协商,寻求赔偿解决方案。

尽管如此,康美药业的财务造假风波仍然给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再次提醒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要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规定和会计准则,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同时,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康美药业正在逐步走出财务造假风波的阴影。公司表示将继续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推动业务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去年业绩已实现扭亏为盈

据康美药业2023年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在过去一年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标志着公司正式步入发展新阶段。

据报告显示,2023年,康美药业实现营业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16.6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这一成绩不仅结束了公司近年来的亏损局面,更实现了历史性的扭亏为盈。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公司管理层的有效治理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也反映了公司在中医药领域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康美药业的扭亏为盈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公司在过去几年中积极推进“托管”管理和“司法重整”,有效化解了债务危机,引入了广药集团等战略投资者,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围绕中医药全产业链和“智慧+”大健康产业平台,持续推动中药、医药商业等重点业务的发展,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此外,公司还加大了闲置资产的处置力度,提高了资产的效率和效益,同时积极开展配方颗粒、药食同源等方面的创新科研,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在核心业务方面,康美药业以智慧药房为抓手,稳步发展核心业务。截至2023年末,全国康美智慧药房服务累计超1200家医疗机构,服务门诊医生量累计4.3万余人,服务总人次超过1100万人次。智慧药房业务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公司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在中医药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在中药材种植业务方面,康美药业在广东、甘肃、安徽等省区合作共建中药材种植基地,为公司的中药饮片业务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针对重点产品人参,公司累计流转土地4.59万亩,现有人参种植面积1.17万亩,为公司的中药饮片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康美药业在2023年还荣获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进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企业”等。这些荣誉的获得不仅是对公司过去一年努力的肯定,也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康美药业表示将继续依托中医药全产业链和“智慧+”大健康产业平台基础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中药、医药商业等重点业务提速发展。公司将与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利益相关方共享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全产业链价值和大健康生态圈价值,致力于打造和升级“大健康产业责任生态圈3.0模式”。

中医药行业内的佼佼者

康美药业自1997年成立以来,在中医药领域深耕细作,历经风雨,不断壮大,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康美药业的前身是“广东康美药业有限公司”,由民营企业家马兴田先生于1997年创立,总部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公司初期主要从事药品、中药饮片和中药材的供销业务,通过不懈努力,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新世纪,康美药业开始进行股份化改组,并于2001年3月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00518),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上市后的康美药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

在这一阶段,康美药业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实现了从单一药品销售向中药饮片、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生产、医疗器械营销等多元化业务的转变。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包括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中药饮片的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

同时,康美药业还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号召,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2007年,公司开始战略布局,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立中药物流港和药材加工基地,掌控上游中药材资源。2015年,康美药业与新华网共同出资成立康美健康智库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拓展健康产业领域。2018年,公司荣登“外滩·中国品牌创新价值榜(TOP100)”第75位,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然而,康美药业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底,公司因财务造假问题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随后几年里,公司经历了深刻的整改和重生过程。2019年,康美药业因财务造假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康美”。

随后,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等高管因涉嫌财务造假等罪行被判处刑罚。而在广药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的支持下,康美药业完成了破产重整计划,剥离了非主业资产,调整了业务结构。

经过一系列整改措施的实施,康美药业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经营秩序。公司在加强内部管控、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还积极与投资者沟通协商,寻求赔偿解决方案。

康美药业未来将依托中医药全产业链和“智慧+”大健康产业平台基础资源优势,持续推动中药、医药商业等重点业务提速发展。公司将与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各利益相关方共享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全产业链价值和大健康生态圈价值,致力于打造和升级“大健康产业责任生态圈3.0模式”。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