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5亿卖掉价值102亿的问界商标,不再拥有整车品牌

本文来自:深网腾讯新闻;作者: 程潇熠

华为不再拥有整车品牌商标

在鸿蒙智行取代问界等品牌名,成为华为智选车统一对外标识后,华为开始进一步淡去身上的造车属性。

7月2日晚,赛力斯集团发布公告,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力斯汽车)已与华为协商确定,将以25亿元(不含税)收购华为持有的已注册或申请中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交易价款定于2024年12月30日前付清。

公告称,本次交易不影响双方联合业务的开展,基于产品与品牌市场认知的一致性,本次交易相关标的资产将专用于双方联合业务。

言下之意,合作没有变化,只是问界在全球范围内的商标、外观设计专利等所有人从华为变成了赛力斯。   

华为就此事回应《深网》,华为将问界等系列商标转让给赛力斯,同时华为将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问界。华为一贯坚持不造车,而是利用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

赛力斯回应:协议标的转让不影响双方的合作业务,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

“华为智选车(鸿蒙智行)的边界更清晰了。”有分析人士告诉《深网》,这代表着华为进一步强调不造车。“问界系列品牌影响力不止25亿,当前问界M9大定破10万辆,是50万以上销量最高的车型。”

据赛力斯公布的资产评估报告,华为即将转让的问界相关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在评估基准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超102亿元。

另有接近华为的人士告诉《深网》,商标转让不影响现有合作模式,双方还签了《进一步深化联合业务合作协议》,“AITO问界汽车的购买、使用、售后体验等都不会变。”

今年6月,问界销量首次突破4万辆,在国内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理想汽车。赛力斯集团在今年一季度凭借问界的热销实现四年来首次季度盈利。更因为问界M9的热度,市值一度超越理想汽车,坐上中国造车新势力市值第一的位子。

在今年问界新M5的发布会现场,赛力斯总裁何利扬现场致谢:“感谢伟大的华为。”


华为不再拥有整车品牌商标


在转让“问界”商标前,华为已将“智界”和“享界”商标转让给合作车企。

天眼查显示,今年5月底,华为将已完成注册的运输工具类“享界”商标准让给了合作方北汽;6月初,华为又向合作方奇瑞汽车转让了两枚完成注册的运输工具类“智界”商标。

在完成问界商标转让后,华为更加明确了自己“不造车”的定位。

华为帮车企“造好车”的方式有三种:传统的Tire 1汽车零部件供应模式、由华为终端BG牵头做的智选车模式(即鸿蒙智行)、由华为车BU牵头做的HUAWEI INSIDE(HI模式)。

智选车模式和HI模式曾被外界视为华为造车的内部赛马,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华为开始用行动与造车划清界限。

这场大改变的导火索或许是去年3月的“HUAWEI问界”物料事件。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余承东认为,“如果采用不同的品牌,我们再去做营销、服务很复杂,所以希望能有一个共同的品牌,比如华为问界......但是加上之后有些领导有不同的意见。”  

将华为logo冠在汽车品牌logo前有悖华为“不造车,帮车企造好车”的理念,但没有统一的标识又难以营销和服务。在几番商讨下,华为在去年6月决定用“鸿蒙智行”来做这个统一标识。

2023年11月9日,华为在智界S7新品预售会上,宣布华为智选车业务升级为鸿蒙智行。5月1日起,鸿蒙智行开始公布其合作车型月度销量。北汽与鸿蒙智行合作的首款智选车型享界S9也将于8月上市。目前智选车模式下,只剩与江淮合作的品牌还未亮相。

“有好多大的车企来找我们合作智选车,但我们确实资源有限、人手有限,重点只能做这四个样板点。”余承东曾透露智选车四大品牌的定位:问界聚焦在SUV;智界定位泛中档和中高端,“就是广泛人群能买得起的车”;享界定位高端轿车;与江淮合作品牌则是定位超高端。

余承东称,因为智选车,尤其是问界的大卖,今年一季度华为智选车业务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

对于HI模式,华为更是在去年11月底做出了一个极为罕见的决策,将承载汽车场景重任的一级部门华为车BU分拆为独立子公司,并放出至多40%的股权对外融资。据天眼查信息,华为已在今年1月16日完成华为车BU分拆后独立子公司的注册,名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对于华为车BU的独立,多家券商机构认为华为在更加明确自己Tier 1(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定位。


华为救了赛力斯


从籍籍无名到中国造车新势力市值第一,赛力斯集团走了38年。

根据公开资料,赛力斯集团成立于1986年,改名三次,也经历了三次转型。故事的最开始,是年仅23岁的张兴海凑了8000块钱,创办了赛力斯集团的前身“重庆巴县凤凰电器弹簧厂”,主业是生产座椅弹簧。

进入汽车行业的契机是成为长安汽车座椅弹簧的供应商,由此张兴海顺势切入汽车减震器等零部件,成为行业头部供应商。

2003年,张兴海看好摩托车市场,将公司改名为“重庆渝安创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始制造销售摩托车。同年6月,张兴海得东风汽车青眼,双方各持股50%创办“东风渝安”品牌生产微型车,开创了国企与民企合资造车的先例。

四年后,渝安集团更名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渝安”也更名为“东风小康”。东风小康曾与五菱宏光、长安之星并称为“中国微车三巨头”,到2011年,东风小康微型车保有量破百万辆。2016年,小康股份登陆上交所主板。

相比前两次转型的水到渠成,第三次小康股份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探索算是栽了跟头。

上市当年,小康股份开始琢磨新能源汽车转型。张兴海的儿子张正萍在硅谷成立了SF MOTORS,两年后进入中国市场,成为小康股份子公司金康新能源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并发布SF5、SF7。然而出师不利,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赛力斯SF5全年仅售出732辆,2021年2月赛力斯销量仅为13辆。

对电动车项目的高投入和低回报,再加上燃油车业绩的下滑,让小康股份陷入财务危机。2020年出现首次亏损,亏损额高达17.29亿元,2021年亏损持续扩大,达18.24亿元。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3月,小康股份与华为进行全面合作签约。2021年底,两家发布新品牌AITO问界,首款车型问界M5半年卖了超2万辆。2022年8月,小康股份更名“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更名后的媒体沟通会上,张兴海透露了他心中赛力斯集团的未来目标:“(赛力斯)做头部企业还是可以的,争取在头部企业中有所作为。”在他看来,中高端新能源车,2022年10万辆是一个门槛。2023年过不了20万辆也不行。“再往后推,没有50万也不行。50万过后,要不要100万呢?”据赛力斯最新统计,问界累计销量已突破30万辆。   

赛力斯靠华为与问界冲入国内新势力第一梯队,但在华为合作方增多,问界的华为光环被分走后,赛力斯还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法宝。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股票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