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华润等三大国资药企重磅调整;AZ中国架构再变;Biotech创始人组团“出走”丨6月药圈人事变动

“变革”,成为当下医药行业重要关键词之一。无论是跨国药企、国资巨头、Biotech,“人事变动”都成为其调整外化最为直接和显著的体现之一。


撰文| Qsher

编辑| 润屿 顿河

继5月接替马晓伟出任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后,6月28日,雷海潮又被正式任命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业内普遍认为,雷海潮作为一位具有“卫生技术专家”背景的卫健委“一把手”,其履历不仅涵盖了一线工作经验,还包括了丰富的卫生经济学研究经历,这一背景有望为卫健委的工作带来新的视角和动力。

同在本月,医药产业三大国资央企,国药系、通用系、华润系也经历了重要的人事调整。在当前加速迭变的市场环境下,这些变动往往成为企业自我优化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必要举措。

另一方面,诸多Biotech仍囿于融资环境欠佳、在研产品研发进展不顺利等困境,相应组织架构产生一定动荡。如中概股Biotech康乃德创始人双双出走、“小核酸第一股”圣诺医药高管接连辞职、年初完成中美业务拆分的天境生物也仍在配置人才……何时走出泥潭?仍留下了悬念。

跨国药企同样在经历着频繁的架构调整或人事变动,试图结合当前不同实际现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从而“夺回”或“稳定”其市场竞争力;并通过不断调整与变革,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确保在全球医药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据悉,阿斯利康中国对县域肿瘤团队进行了拆分重组,将其整合至肺癌事业部和泌尿、妇科及女性肿瘤事业部,与之伴随的是相关人员的岗位变动,以优化团队及资源配置,并提升运营效率。

而拜耳在大规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之际,其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生物技术负责人Jens Vogel博士选择辞职。在拜耳的最新组织架构设置中,生物技术负责人这一职位已被取消。这一变动或与拜耳早前推行的全面业务改革考量不无相关,意在通过减少内部冗余的管理层级,优化管理层架构,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

回望6月,药企革新与寻变交织。有药企在一场场“失序”漩涡中,仍在进行革新;有药企试图通过新的架构调整和高管任命,寻觅新生机。密集的人事更迭,从侧面撕开了药企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百态现状。

三大国资药企同日重大人事变动

“国药集团内或有潜在的变动。”早在一个月前,一位医药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已经敏锐地洞察到,医药产业不少国企内部正酝酿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且这种变革的势头愈发迅猛,这将成为当前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向。

彼时,他认为,这一系列的变革是监管政策、市场竞争与金融环境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会导致变革的步伐日益加快。

事实确实如此。

不仅国药集团,单就6月14日同日,医药产业的三大国资央企——国药系、通用系、华润系均发生了重要的人事调整。

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国药集团换帅”。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当天对12户央企21名领导人进行系统性调整的一部分,刘敬桢不再担任中国医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一职,转任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而他的继任者白忠泉,此前是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

回顾来看,自2019年9月刘敬桢担任国药集团董事长以来,集团便踏上了新一轮的扩张之路,整合了国药一致药业、国药现代等资源,随后又收购了太极集团、九强生物,又在2023年收购卫光生物,并在2024年2月宣布拟私有化中国中药。如今的国药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1700余家成员企业的“巨无霸”,业务覆盖大健康全产业链的多个领域,旗下共有9家上市公司。

此番换帅,国药集团接下来又会有何大动作?这无疑值得关注。

而在这一变动半月后,作为国药集团旗下中药板块的上市公司,太极集团也官宣了换帅消息,董事长李阳春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而请辞,由董事兼总经理俞敏履行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职责。

太极集团在2021年完成战略重组后,成为国药集团现代中药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丰富的品牌历史和产品优势,太极集团在市场中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态势,其核心产品如藿香正气口服液、急支糖浆等,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随着这一消息的官宣,今年以来,国药集团旗下中药板块原本拥有的两大上市公司——太极集团与中国中药,都有新变动。

早在今年2月,国药集团拟以溢价约34%的价格,对中国中药进行私有化。这一决策背后,不仅反映了中国中药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困境,还有国药集团对于提升管理效率和解决融资问题的决心。

对此,有市场观点认为,中国中药或将与太极集团进行整合。若采取此策略,太极集团将成为国药集团下唯一的中药上市公司。这一预期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0年,国药集团入主太极集团时就曾承诺,将在五年内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不过,在当前中国中药私有化尚未完成之际,太极集团又将迎来掌门人更替,国药集团对于两家公司的后续处理仍充满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最终是否进行整合重组,国药集团在中药板块的布局都将持续优化。

除了国药系,另两大央企“通用系”“华润系”也在同日官宣了重磅人事变动。

6月14日,崔志成被任命为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崔志成曾任北京市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大兴区区长,以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二、第三监督检查室主任等职。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专注于先进制造与技术服务、医药医疗健康、贸易与工程服务三大主业,其中中国医药是其医药板块的上市平台。

不久前,中国医药也完成了董事长的变更,选举杨光为新任董事长。杨光是“通用系”的老兵,此前在通用技术集团医疗健康有限公司担任重要职务,如今他同时担任中国医药和通用技术集团医疗健康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此外,华润系聘任郭霆为华润医药商业的总经理。可以观察到,华润系高管内部流动不在少数,作为“华润系”的老将,郭霆便是其中一员,因工作变动原因,在今年5月提请辞去华润三九副总裁职务。而当前去处华润医药商业,其董事长韩跃伟也曾在“华润系”内部流动,曾任东阿阿胶董事长。

不仅如此,6月25日晚间,华润系旗下昆药集团也有了新的人事变动,聘任高童、孙成为公司副总裁。在其他消息层面,今年华润三九完成昆药并购后,昆药集团本月拟以17.91亿元收购华润三九持有的华润圣火51%股权,以解决同业竞争问题。

越来越清晰的是,各大国资企业不约而同,以“合”为谋,正在加剧行业整合大战。伴随而来的是,国企内部高管的流动和变革,这不仅是企业自我优化和适应市场变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策略。毕竟当前,市场的挑战也在加倍。

深陷重度调整期的Biotech

除了国企,那些仍深陷重度调整期的民营药企,其企业架构和高层管理团队亦在持续经历内部优化和重组。天境生物、康乃德等药企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自从今年2月,天境生物官宣重大战略调整后,命运的齿轮开始发生转变。根据公告,天境生物中国子公司已与天境生物制药杭州公司(“天境杭州”)达成协议,剥离中国的资产和业务给后者。

自然而然,随着中国业务的剥离,天境生物的管理层也难逃重大变动,只得与一批“旧时代”的高管渐行渐远。

据不完全统计,董事长臧敬五从董事会卸任,领导天境杭州公司;首席财务官Richard Yeh和研发主管Andrew Zhu也相继离开。此外,首席商务官唐伟敏、首席传播官冯琦、首席法务官李程均已辞去职务。

在频繁调整过程中,天境生物近日再次宣布重要人事任命,Dr. Phillip Dennis正式加入并担任首席医学官,将领导公司的全球临床开发工作,并成为天境生物执行领导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加入天境生物之前,Dr. Phillip Dennis在赛诺菲担任肺癌战略副总裁,并领导了新型、首创ADC的全球项目。更早之前,他曾在阿斯利康担任肺癌战略副总裁和全球临床负责人,负责肺癌疾病的战略规划和关键资产的跨职能开发。

康乃德也经历了一场人事地震。

6月12日,康乃德向SEC提交了一则人事变动的文件,公司首席执行官郑伟、总裁兼董事会主席潘武宾双双提交辞呈。这一变动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郑伟和潘武宾不仅是该公司的核心领导,更是其创始人。

在两位创始人离职的同时,康乃德还宣布了接班人选,由Kleanthis G. Xanthopoulos担任董事会主席;Barry Quart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成员;David Szekeres为公司总裁。康乃德在新闻稿中表示,此次人事变动是基于公司即将进入商业化准备阶段的考虑。

虽然医药行业人事架构调整越发成为常态,但直接创始人双双辞职、管理层大换血,尚算少数,这一事件难掩该公司内部的不稳定以及业绩的疲软。

康乃德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资本市场的热烈追捧。在IPO之前,它成功获得了6轮融资,背后有启明创投、礼来亚洲等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支持。2021年3月,康乃德在美股上市,市值一度接近10亿美元。然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内部的不稳定因素逐渐浮现。

这并非首次被市场看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研发管线的连续挫折。其中,最受关注的产品Rademikibart是一款对标自免领域明星药物度普利尤单抗的药物,旨在治疗特应性皮炎,但该产品的临床数据表现目前不尽如人意。康乃德这款新药曾给予投资者极高期望,但2021年11月公布的全球IIb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Rademikibart在治疗中至重度特应性皮炎方面的整体数据大多不如度普利尤单抗。彼时,这一消息导致康乃德的股价暴跌60%,市场对其前景产生疑虑。

未来,随着此番新领导团队上任后,这家命途多舛的Biotech将如何调整战略、加强研发、稳定市场表现,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昔日的“小核酸第一股”圣诺医药近期也遭遇了发展困境。

6月3日,港股上市公司圣诺医药发布公告,首席医务官Francois Lebel和首席财务官叶永基相继辞任,这一连串的高管变动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而在半个月前,圣诺医药的首席战略官戴晓畅也辞去了该职位,但他将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并同意出任集团药物开发和商业化高级顾问。

这一系列高管离职事件,加之股价的大幅下跌,几乎跌去九成,不禁让人对圣诺医药的未来发展产生疑虑。而圣诺医药当前的境况,似乎也映射出国内核酸药物Biotech行业的普遍生存现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一连串的药企人事调整成为行业内部深刻变革的缩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优化管理层结构,推动公司的持续发展。

MNC仍在大“变”

跨国药企同样仍处调整期。

据行业媒体报道,自7月1日起,阿斯利康中国将县域肿瘤团队拆分重组,整合进肺癌事业部和泌尿、妇科及女性肿瘤事业部,打造更直接、更通畅的“上下联动”机制。

在相关调整下,县域肿瘤业务部负责人欧阳浩雷将转岗至血液肿瘤团队担任执行总监、血液肿瘤业务负责人,直接向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阿斯利康中国总经理及肿瘤业务总经理赖明隆汇报,现血液肿瘤业务市场部执行总监黄瑛、全国销售总监王慧丽将直接向欧阳浩雷汇报。

同时,泌尿、妇科及女性肿瘤事业部的泌尿及妇科肿瘤产品线将整合并成立中区(苏,皖,鲁,豫),现任县域肿瘤业务部全国销售执行总监戴霞将转岗至肿瘤事业部泌尿及妇科肿瘤业务部担任中区销售执行总监,直接向泌尿及妇科肿瘤业务部负责人陈尚勇汇报。

实际上,早在5月22日的投资者日上,阿斯利康雄心勃勃地设定了新的业绩里程碑,立志在2030年前将总收入提升至800亿美元,并坚定承诺在此之后持续推动公司的稳健增长。

彼时,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阿斯利康计划除了继续依托“交易并购优质资产”的策略外,还将充分利用现有强势领域的优势,并在全球范围内的高增长市场进行重点布局,以确保持续、稳健的业绩增长。

回到在中国的强势领域打造上,肿瘤业务无疑是其重中之重。根据IMS Report,阿斯利康目前位于中国肿瘤业务领域第二位。可以看出,阿斯利康中国此番在肿瘤事业部按下调整键,也是其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在整合团队与资源的同时,将中国肿瘤团队打造为“学术-销售-市场”铁三角业务模式(MSL-RSM-RMM)。

除了阿斯利康中国此番大调整,还有更多跨国药企中国区的重磅人事变动同样备受关注。

6月6日,默沙东中国宣布疫苗事业部负责人、助理副总裁唐晓春即将离职,并于6月17日完成在默沙东的最后工作日。数日后,唐晓春的新职位确定,他将出任赛诺菲疫苗大中华区总经理,并加入疫苗事业部管理委员会及中国战略领导团队,直接向赛诺菲大中华区总裁施旺汇报。唐晓春此前在阿斯利康、罗氏和辉瑞等知名企业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另有行业媒体报道,原赛诺菲疫苗大中华区总经理张和平担任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疫苗总经理。

同时,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也有了新的变动。Xavier Andivia将于2024年8月1日接任大中华区动物保健业务负责人,向大中华区总裁兼CEO高皓廷及动物保健全球商业业务负责人Fabio Paganini汇报。现任大中华区动物保健业务负责人刘静娴已决定退休,最后工作日定于2024年8月31日。

全球范围内,拜耳高级副总裁兼全球生物技术负责人Jens Vogel博士的离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辞职正处于拜耳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之际。早在今年1 月,拜耳就公布了一项计划,将在2024年的前三个月内裁撤1500多个职位,被裁撤的职位中约有三分之二是管理职位。

值得注意的是,新任全球生物制品生产负责人Tina Self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拜耳的重新设计中已不再设有生物技术负责人这一职位。这或与拜耳正在进行的全面业务改革因素考量相关,通过减少内部冗余的管理层级,优化管理层架构,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而在新的组织架构下,生物技术负责人的职能被整合到其他部门或职位中,以适应更加扁平化和高效的管理模式。

同时,本月,赛诺菲前首席科学官下一站确定。6月5日,Deerfield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宣布赛诺菲前首席科学官兼研究主管Frank Nestle成为公司合伙人并担任CEO。Frank Nestle将负责领导该公司的药物发现与开发工作。

此外,礼来首席财务官Anat Ashkenazi辞任,以寻求制药业以外的职业发展机会。公开资料显示,Anat Ashkenazi自2021年担任礼来CFO,在礼来拥有丰富的财务经验,担任过各种财务和战略职务。

在担任礼来CFO之前,Ashkenazi是礼来研究实验室的高级副总裁、财务总监。在这一职位上,她负责监管公司商业业务,以及研发、制造和质量以及财务与行政职能部门的财务。她还领导公司战略团队和业务转型部门。此前,她曾担任公司肿瘤学和糖尿病等多个全球业务领域的财务。

在医疗器械领域,GE医疗宣布调整战略领导层和关键部门,任命罗兰·罗特(Roland Rott)为成像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菲尔·拉克利夫(Phil Rackliffe)为超声波和IGT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两位领导人都在医疗创新领域拥有数十年的丰富经验,并在规模化业务中领导全球团队。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