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卡集团递表港交所,年入超3亿,26岁创始人获上亿派息

为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

26岁创业者带领公司冲刺港股IPO。

格隆汇获悉,近期,优卡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民银资本为其独家保荐人。

本次发行前,鲁圳通过优卡持股66.98%,为优卡集团的控股股东;陈双飞通过优幸持股14.33%;周德尧通过优信持股9.55%;郑冀川通过优云持股4.68%。

优卡集团的创始人鲁圳今年26岁,他在完成法律事务的专业课程后,于2023年1月毕业于中国国家开放大学。

鲁圳曾在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任职于从事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及技术咨询服务的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优卡信息科技成立,最初由鲁圳及郑冀川分别持股60%及40%。

优卡集团最初通过优卡信息科技开展中国的业务。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鲁圳担任优卡信息科技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如今是优卡集团的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


1

为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

招股书显示,优卡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在自研SaaS平台“融享客”的加持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金融居间机构拓展和激活客户群,实现业务流程数字化,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2022年的营收规模来算,优卡集团以3.7%的市场份额在中国所有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中排名第一。

公司主要通过融享客平台开展业务,金融居间机构可选择订阅不同模块及功能,相应收取的订阅费也会有所不同。

金融居间机构包括为持牌金融机构导流的贷款代办、贷款咨询、金融服务外包公司,也包括基于自有客户资源协助持牌金融机构推广业务、赚取佣金的房地产商、4s店等渠道中介。2023年年底,我国金融居间机构超过20万家,其中大部分以线下业务为主。

全面服务持牌金融机构是金融居间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用户服务、市场拓展等,比如精准对接各类消费者需求,提供个人消费信贷、房贷及小微企业贷款等持牌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产品信息。

公司的服务内容和价值主张,图片来源:招股书

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3年,优卡集团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精准营销服务、科技订阅服务、广告收入,其中精准营销服务的营收占比在90%左右,占比较大。

精准营销服务是融享客平台的核心模块。招股书显示,优卡集团通过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获取流量,随后邀请有兴趣的个人在其H5页面上在线提交基本信息注册成为用户,公司经用户同意后,将信息整合并与金融居间机构提供的预设标准进行比较,如果用户信息与有关标准适配,公司再次取得用户同意后将用户资料分发至相应的金融居间机构,并按CPA基准收取费用。

公司精准营销业务的交易流程,图片来源: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优卡集团称,在与金融居间机构的整个合作过程中,其角色仅为技术服务商,并不参与用户与金融居间机构的交易。然而,由于用户通过公司的分发与金融居间机构进行沟通,因此用户可能会要求公司就金融居间机构的不当行为或不合格服务质量承担责任,此举可能会引来用户纠纷或投诉。

同时,优卡集团的业务还受有关数据隐私及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所规限。由于公司会收集、储存、使用及处理用户的个人敏感数据(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在处理及保护个人数据方面面临固有的风险。


2

三年累计宣派股息超3亿

业绩方面,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优卡集团的持续经营业务收益分别约1.91亿元、2.2亿元、3.34亿元,同期持续经营业务的年内溢利分别约0.87亿元、0.68亿元、1.09亿元。

公司在上市前存在多次派息。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优卡集团分别宣派股息约3300万元、1.4亿元及1.67亿元,三年累计宣派股息约3.4亿元,而这些钱大部分都进了大股东的口袋。

公司经营业绩概要,图片来源: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由于金融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导致在线消费融资市场增长放缓,优卡集团的导流业务财务表现从2022年开始恶化,溢利由2021年的约0.69亿元降至2022年的0.35亿元,2023年为-0.18亿元。

所谓导流业务,就是公司通过营运移动应用程序,向线上消费金融平台提供用户导流。2023年8月公司的导流业务出售给成都风明科技有限公司,之后不再经营该业务,而成都风明科技有限公司由优卡集团的股东之一郑冀川持股99%。

本次申请上市,优卡集团拟募集资金用于未来三年产品组合的优化及补充、业务网络及客户基础扩展、技术及基础设施投资、战略投资及收购、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3

尾声

尽管优卡集团在国内金融居间机构科技服务商中拥有一定市场地位,但公司近几年的净利润存在一定波动,同时近三年累计宣派超3亿股息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业务受到数据隐私及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所规限,未来经营依然面临不确定性。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

评论